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京剧共返回4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維護國劇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8卷 第3期  作者:陳芳芳  出版时间:2012-06-01
    关键字: 京剧 李宝春 京剧传承 传统戏剧

    京剧在北京叫京剧,我们叫国剧。国家之文化资产,其具有相当之深厚文化内涵,凡提及传统戏曲,绝不会漏掉京剧,不过在时空环境的改变,电子科技的发达,产品日新月异的推出,在这局面之下,现代人都追求声光刺激享受远远大于文化的心灵享受,也造成了传统与现代的阻隔。「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即使喜爱国剧的我,面对这传统艺术表演,也常常不免与台上台下的同好,及看热闹的观众同声一叹,大有时不我与的感受。京剧在现代也就成了老年人的心灵安慰,大约在茶余饭后听上一段京剧

  • 文章梨园花絮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4卷 第2期  作者:丁禾 出版时间:2012-02-10
    关键字: 戏曲 京剧 复兴京剧团 京剧票友大赛

    戏曲入门很难;在下算是个戏迷。艺术门类之一的戏曲,小舞台演绎人生悲欢离合,知人认世。据称中国有三百多剧种,有的面临失传,亟待抢救。戏曲老祖宗—唐明皇,旧时戏班子皆供奉他的神位,焚香叩拜。先说说国粹京剧;戏曲千百年来从宫廷到民间,拥有广大观众。晚清老佛爷经常召京昆戏班去紫禁城演戏,可谓是行家,对京剧的发展有她的一分功劳。农村文化水准不高的憨厚的农民,在看戏中学到历史,明是非、辨忠奸,学如何做人,教化大众。我在大陆,不了解台湾戏曲现状,萤屏上看到过从台湾来

  • 文章从「南戏」声腔到京剧板腔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4期  作者:鄭宗昌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京剧 南戏 唱腔 西皮导板

    京剧又称皮黄戏,指的是京剧的唱腔主要是由徽、汉两调西皮与二黄曲腔组成。温州古老的「南戏」流传到大江南北比后相继产生四大声腔——余姚腔、昆山腔、海盐腔、弋阳腔。其中「弋阳腔」由江西传入湖北、安徽一带而和当地地方剧种兼收并蓄融为新声,即吹腔。京剧唱腔就是吸收了吹腔、昆腔等多种声腔而形成的。它继承了昆曲「联曲体」形式而形成现在「板腔体」的曲腔格式。京剧的演唱语言,并不是纯粹的「北京话」。它是把湖广中州音韵和北京语言溶合在一起,创造出京白韵白兼用,四声韵律严整

  • 文章温州戏曲的往昔与近年京剧的重兴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8卷 第6期  作者:李樂仁  出版时间:1992-12-01
    关键字: 温州 京剧 戏曲 发展历程

    本稿为吾温州两位前辈音乐戏剧爱好者根据自己二十年代以来的见闻,再经过近年多次的调査访问,参照温州戏曲史硏究者胡雪冈、沈不沉、张明等先生多篇近作、并且采录家鄕「三三(珊珊)」票房创办者杨文通老先生等的提示而编写的。杨文通老先生等所提示的温州二十年代以来京剧活动史实,皆未见于别处记载,至为珍贵。⒈鹿城新春,各方合演全本京剧《探母》⒉从南宋到晩清温州的地方戏曲概观⒊新兴京剧之进入及管领温州剧坛⒋温州京剧票房之出现与首次京剧热潮⒌四十年代温州的京剧热潮与票界活动

  • 文章大陆京剧团公演观后随笔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4期  作者:丁世權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京剧团 借东风 群借华

    前一阵子台湾飙起了一阵国剧风,大陆的北京京剧院与中国京剧院组合了全班精锐,先后来台演出,北京京剧院打的是早年名伶嫡裔的旗号,诸如梅葆玖、梅葆玥、叶少兰、谭元寿、张传津、裘少戎等,都是戏迷们所耳熟能详,渴望一见的艺人。中国京剧院接着渡海而来,由袁世海、杜近芳领军,带来了梅谭马荀各派的中青代传人,组成了将近百人的大剧团前来献艺。这两支剧团在传播媒体宣传配合之下到南北各地演出,风靡了各地国剧同好。虽然事后褒贬不一,但观众基于爱护心理,还是掌声多于批评。笔者近年

  • 文章第四届北京京剧院文化艺术慈善公益展演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1卷 第10期  出版时间:2009-10-10
    关键字: 台北 京剧 文化展演

    時間:九十八年十一月十二日至十一月十五日索票專線:(〇七)三八五—〇四五八·三八五—五二八一傳真:(〇七)三八七—七七四一行動:〇九一〇—八九一—三七八連絡人:黃小姐演出場次:一、十一月十二日(四)晚場六:三〇~八:三〇劇目:四郎探母表演地點:台北市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戲劇廳二、十一月十三日(五)晚場六:三〇~八:三〇劇目:三娘教子表演地點:台北市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戲劇廳三、十一月十四日(六)晚場七:〇〇~九:〇〇劇目:三娘教子表演地點: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演藝...

  • 文章七十年前的定海鄕諺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18期  作者:周公 出版时间:2006-10-25
    关键字: 定海 谚语 进士 京剧

    年岁大了,记忆力也日益衰退,有时昨日做过的事,今天就想不起来;但相隔越久却越清晰,尤以童年印象最为深刻。记得七、八十年前我在家鄕(定海)上学时,常听长辈讲些口头禅式的谚语,每句都压声韵,听来十分入耳,那时自己年幼无知,许多谚语祗是有听没有懂,如今回想起来,觉得有些深含哲理,有些反映当年民间生活,很有意思。爰就记忆所及,记述如下:㈠「三本铁公鸡,刀枪磨磨其」—这是形容当年京剧中一出流行戏码、剧情是演清代太平军(俗称长毛)攻打清兵江南大营的故事。清军主帅向荣

  • 文章(名人·名店的故事)小劇種大氣勢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05期  作者:史鶴幸 出版时间:2011-04-10
    关键字: 宁波大哥 甬剧 京剧团

    ……大大的帷幕徐徐闔上,久久的掌聲陣陣響起,我這才漸漸地回過神來,今宵是何年?甬劇,竟如此出神入化,令我屏氣凝神地沉浸於劇情,與人物一同走過那段感人至深的情感之旅而物我兩忘——他演得入戲,我看得入神——這就是甬劇《寧波大哥》。耳畔,極富地域風格與韻味的山歌,猶在聲聲迴蕩,四明山上雲追雲……這是一個乍寒還暖的冬日,寧波市甬劇團攜原創新劇《寧波大哥》,參加浙江省第十一屆戲劇節於寧波鳳凰百花劇場的演出。我適逢在甬,有緣欣賞虞傑(飾李信良)、王錦文(飾辛巧靈)舞...

  • 文章温州京剧票房大型演出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4期  作者:黃雲龍 出版时间:1997-08-01
    关键字: 温州 京剧 联谊京剧票房 文艺演出

    一九九一年初,温州市多位中老年京剧行家及其他京剧票友、爱好者和社会热心人士,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促进台湾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乡亲情谊、丰富群众业余文娱生活,由陈松亭、杨文通、黄杰甫、林文钧、倪绍烈、曾森荣、黄云龙等先生和胡毓敏、陈曼霞等女士发起,自筹资金,并得旅居台湾的多位温州乡亲资助,创办温州市联谊京剧票房。票房筹备中,得到市领导、文化界人士得大力支持,并经市文化局与民政局登记批准,挂靠温州市台胞台属联谊会而作为一个对台文化交流的文艺团体

  • 文章(劇談)寧波的京班戲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1期  作者:賀鑄 出版时间:1967-12-01
    关键字: 宁波 京剧 张翼鹏 盖叫天 京剧名角

    開設戲院,並不簡單,一方要能够邀得名角;一面還須應付觀衆中的諸色人等。在三、四、十年以前,軍、警、公務員、新聞記者等,名義上雖是半票優待,實際上連半票也不願購買的。當時在寧波「無票看戲」的,稱爲「漂座」。影響戲院營業,着實重大。譬如我個人,年靑時是新聞界一名小卒,不願和戲院老板打交道,悄悄的買票就座,但被「案目」發見了,快快報告前臺經理,把六毛錢包入戲單,退還票款,還陪來後臺老板(做拆帳的多數以丑角爲代表)到你座位上作揖打拱,說是爲他們「捧場」。事後,少...

共41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