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雨》共返回16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鄕三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3期  作者:鍾一凡 出版时间:2004-03-10
    关键字: 故乡 春雨 感怀

    聆听不到飘零的淅沥,感觉不出洒落的淋漓,春已在夜间悄然潜入故鄕,毫无声息地滋润万物。潮润如晓雾,聚散若轻烟。紧一阵,慢一阵,疏一阵,密一阵,轻柔似母亲的手,缠绵似风中的曲,不经心的轻抚浸润中,山变年轻了;水变得丰盈了;人变得精神了。你瞧,山岗上那刚刚泛绿的毛竹,一片片、一丛丛,湿漉漉,绿泱泱;河岸旁杨柳出绿芽,鹅黄嫩绿,煞是可爱;桃园里,那含苞的桃蕾在三月的烟中如霞如霓,惹人生出几多联想;它们点缀著春天,孕育着生机,显示著蓬勃的生命力。美好的三月

  • 文章五百年空前豪 浙江省灾情惨重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0卷 第8期  出版时间:1988-08-10
    关键字: 暴雨 受灾 报道

    外电报导:据中共官员八月二日表示:浙江省在遭逢五百年来最严重的豪后,大约有六百人因洪水而丧生。浙江省「民政局」副主任李夏金(音)表示,五百年来,我们未曾遭到如此猛烈的豪。他指出,上周五晚上,在十四小时内降量高达四九八公厘。豪所带来的洪水,在浙江省已造成二百六十六人丧生,三百一十六人失踪。根据中共官方的「中国日报」报导,在这次近四十年来最大的洪水灾难中,至少有二百一十四人死亡,四百四十九人失踪,并且极不可能有生还的机会,据初步的估计,洪水造成

  • 文章小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0卷 第8期  作者:李道一 出版时间:1998-08-10
    关键字: 小巷 雨夜

    脚如麻……「滴嗒滴嗒」——拍着蕉叶打着瓦! 妈妈说:「讨厌!没完没了!明天街路上准又是坑坑洼洼……」 爸爸说:「好!湿了沃土,明天院子里正好点黄瓜......」 我却做了一个梦,梦里参加了音乐会,春姑娘,弹着一曲动听的琵琶……

  • 文章父亲潘鉴宗的两位知己——杨农与刘景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1期  作者:琦君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潘国纲 刘景晨 杨雨农 知己

    父亲生平有两位最知已的好友,一位杨农伯伯,一位刘景晨伯伯。他们都住在县城里,离我们乡下有三十里水路。那时交通不便,又无电话可通,好友想见面并不太容易,每回只要听到父亲用极感人的音调,朗朗地吟起诗来,就知道他又在想念两位好友了。两位伯伯也心有灵犀,尽可能联袂下乡来和父亲欢聚。杨伯伯谈兴高,刘伯伯酒量宏。父亲虽不善饮,也为好友小酌半杯助兴,大家都笑逐颜开起来。慈爱的杨伯伯逗我玩时,我的小手就伸到他黑马挂口袋里掏巧克力糖,那是他老人家特地给我买的,我曾悄悄地

  • 文章民国期间温州的慈善机构与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3期  作者:楊瑞津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杨雨农 公益 慈善 赈灾

    在温州民间修桥补路等等积德行善的善举相当普遍,其实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民国期间温州就有一批开明的士绅和殷商富户,他们热衷于社会的公益和慈善事业。当时社会比较贫穷落后,连年的战乱再加上灾荒更是民不聊生,他们就会带头募捐赈灾,然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他们意识到团体的力量,于是就出现了慈善社团组织。在民国元年由杨农、汪晨苼、戴绶先、张一鸣、张益平、徐缙卿、翁来科等士绅首先发起并积极回应,创办了首个民众自办救济团体”温州协济善堂“。开办之初财力未充,暂时办理对

  • 文章浙江的蟲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6期  作者:仲立 出版时间:1972-06-30
    关键字: 昆虫学 农业 治虫 费耕

    做工的称做工人,务农的曰农人。捉虫的人,或研究虫学的人,自亦可简称曰『虫人』。浙江第一位虫人,是海宁县硖石鎭的费耕先生。生于一八九五年,卒于一九三二年。先生名谷祥,号云鹤,别号耕余。十九岁,毕业于江苏第二农校。又去日本名和虫学研究所,攻读数年。因身体素弱,在二农毕业那年,就因病不能应考。不久染有肺病。但仍抱病工作,长期与病魔恶鬪。在二农读书及工作,前后共有十二年。二十九岁那年,浙省以历年发生螟害甚烈,损失重大。省府委先生创办浙江治虫局,于是年四月四日

  • 文章前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7期  作者:梅庭散人 出版时间:1976-08-01
    关键字: 诗句 感怀 细雨

    ㈠大好河山还我来,良辰美景且衔杯;沈香亭北华淸畔,几许诗情一梦囘。㈡只愁倾国复倾城,翠柳何来落雁声;承露金茎为汉武,莫将巫峡误蓬瀛。㈢琼楼玉立小蛮荒,车走雷声驿递忙;天外三峰云欲散,可堪柳下不期桑。㈣问道英京赖舌人,镜旁鹦鹉最传神;从知浅水湾非浅,路过天台亦是春。㈤六桥三竺任徜徉,独有冰心在汴梁;敢恋河豚滋口腹,何如槛外赋凝香。㈥逢场作戯莫嗤痴,口角春风耳热时;醉拍洪崖能勒马,夜深归路丝丝。㈦无端绿叶易成英,燕子呢喃弄好音;惭愧禽言浑未解,空将默默对

  • 文章西湖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9期  作者:白浪 出版时间:1997-09-10
    关键字: 西湖 诗歌

    向晚 天微微的蓝垂柳 燕 桃花随风点点风过今夜初雾的山林西湖已草长莺飞远方飘起谁家似雾的炊烟走在纤柔的西湖边想着如水的诗篇看着下了一季的暮走过白堤 苏堤这是西湖才有的伤感今夜这湖 这游湖的人这边 这是谁踏乱的花影那边 那是谁写的绝句《江南》写于岚岛

  • 文章我的父親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4卷 第4期  作者:張鳳吟 出版时间:2002-04-10
    关键字: 父亲 逝世 《满江红》

    是「天天都可以上学,但不是天天都有好电影」。现在回想起来,可说是多元教育的具体表现。还有一次,作文的家庭作业题目是:「」。我苦心思索,把国文课本翻遍,又扔了很多张纸,还是挤不出一个字来。爸爸来解围,用「所带来的喜怒哀乐」为切入点,帮我写了一篇文情并茂的文章,我再把它改写为比较符合我程度的作品。交出去,凡是出自爸爸手笔之处,都被圈上佳句。结果拿了甲上,被老师列为范本;误以为我有文才,也要我以后作文特别卖力些。多年之后,在我儿女成长学习过程中,碰到类似情况

  • 文章卧龍詩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5期  作者:潘壽康  出版时间:1999-05-10
    关键字: 绝句 音节 卧龙 黄龙洞 祈雨 喜雨

    熙宁四年(一〇七一),湖州大旱,朱淑眞作《卧龙》古体绝句一首,描叙农民祈的焦灼情状。诗云:田中龟坼久不,老龙闲卧紫渊深。时来天地云雷举,起作人间救旱霖。起句叙写烈日如焚,田土受旱干裂的景象,以引出次句传说中一条懒散怠惰的老龙来。《华严经》中说,如遇天旱,诵经召龙王,即可普降大。而这老龙深居水府之中,悠闲自在,高卧安眠。末两句「时来天地云雷举,起作人间救旱霖」,是一组自然形成的对仗,以明辨简洁的言辞,指出山气转黑,将要电闪雷轰,祈祷老龙起来兴云布

共165条记录 1/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