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经济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武漢從塌陷中崛起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56期  作者:仇佩芬 出版时间:2005-07-10
    关键字: 武汉发展 交通 经济发展

    華中商業的重鎭也是唯一金融中心 沒趕上沿海開放也未畫入西部開發

  • 文章蔣公領導神聖抗戰 徐州會戰後一般局勢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21期  作者:虞瑞海 出版时间:1995-12-10
    关键字: 外交 徐州会战 经济 政情 谈判

    与配给统制,以使物价之下降。2.一般物资之节约。3.如强出口,强化其促进政策。4.配给制度等之完备。5.彻底普及储蓄。6.树立简朴之非常时期国民生活方式。7.主要物资之增产,特别是增加矿产之彻底实施。8.军事工业能力之加强。9.废品回收组织化。10.转业及因此所产生失业者之救济措施。」盖因日本战时之经济基础,主赖对外贸易与国际收支,故必须加以统制,以求军需资财与输出品原料之消费与节约。为期贯彻实施,除在吉田商相时代商工省内,已有临时物资调整局之设立外,并

  • 文章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武漢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5期  出版时间:2010-04-20
    关键字: 武汉 发展前景 政治经济概况

    武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总额的百分之六十五点八。武汉铁路建设发展规模空前。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世界里程最长、时速最高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含武汉火车站)的通车运营,实现武汉三小时到广州、一小时到长沙。二〇一三年中国将建成世界最大高铁网,东南西北以武汉为圆心形成四小时经济圈,届时乘武汉高铁四小时内可以分别直达北京、上海、成都和广州。武汉航空运输发展势头强劲。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4E级机场,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综合枢纽机场(华中唯一、中国第四)和华中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也是

  • 文章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与武汉的现代经济建设成就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5期  作者:于建軍  出版时间:2007-10-10
    关键字: 孙中山 《建国方略》 现代经济建设 成就

    内容提要:孙中山在其《建国方略》中将武汉作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点进行设计,从实际出发,对武汉经济建设作出了详尽的规划,列出了一系列的建设专案,如修建铁路、整治长江、兴办实业、修建长江大桥等,从武汉重要战略地位上提出未来武汉现代化建设的设想,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其规划成为武汉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笔巨大财富。但在外敌入侵、封建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其远大抱负未能实现。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武汉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将孙中山先生的宏愿

  • 文章抗战以前汉口茶叶市场的变迁 及其对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影响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6期  作者:蕭冬華  出版时间:2010-07-10
    关键字: 民国时期 汉口茶叶市场变迁 城市圈经济变化

    贸易汇集之巨区地。汉口之茶又商务盈缩之大象也。」[2]研究近代汉口茶叶市场的发展和演变,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区域经济,尤其是武汉城市圈经济,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民国时期汉口茶叶市场的变迁茶叶乃近代中国商务之大端,曾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大约从十七世纪中期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将茶叶输入欧洲开始,中国独霸国际茶叶市场达二百年之久。国际市场上,「叶价之涨落,向以中国情形为转移,如新茶之良窳丰欺,沪、闽、汉等埠之供求情形,咸与市价息息相关。」[3]然自

  • 文章正在崛起的汽车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3期  作者:吳明堂 出版时间:2004-10-10
    关键字: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汽车城 历史沿革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市区西南部沌口、沌阳一带,频临长江,是以中法合资的三十万辆轿车项目为依托,以发展汽车及其零部件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优惠政策和新兴管理体制的对外开放经济区域。开发区的筹建肇始于一九八八年十月。此前,东风汽车公司(原二汽)于一九八七年五月决定建设三十万辆轿车生产基地,一九八八年元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后,在全国范围内招标选择厂址。为抓住这个机遇,武汉市成立了以时任市长赵宝江为市长的项目争办小组。几乎就在争取

  • 文章萬世難忘淞滬戰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袁錫珪  出版时间:1986-12-12
    关键字: 淞沪会战 敌我分析 导火线 战争概况 经济侵略

    更是优劣云泥。「三月亡华」落空可是战争一起,拥有一千一百余万平方公里广袤领士的中华民国,仅在淞沪地区这弹丸之地,奋勇抵抗强敌,竟超过了百余天,彻底粉碎了夜郞自大的日本鬼子「三月亡华」的迷梦!重创了顽寇的凶焰!毁灭了顽寇的信心!且淞沪地牵苏浙,势拱京都,为华东之门户,长江之咽喉;更为全国经济中心,列强商务所在,一擧一动,擧世关心。三个月英勇抗敌,不但使日寇速战速决的目的成空,并且打乱了敌人的阵脚,迟滞了敌人的行动,使我获得了持久抗战的「备战时间」。同时加深

  • 文章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道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5期  出版时间:2010-04-20
    关键字: 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型工业化城市化 发展概况

    二〇〇九年,武汉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一千一百零一亿九千三百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百卅二亿八千九百万元,财政收入一百零四亿九千四百万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武汉开发区用占全市百分之二点二七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市百分之廿一点八九的工业总产值、百分之十点四四的财政收入,实现了大危机形势下的大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同时实现了开发区发展史上的大跨越,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千亿元开发区」。创新升级高擎新型工业化旗帜二〇〇九年

  • 文章「略如紐約倫敦之大」——孫中山最早提出要將武漢建成國際性大都市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1期  作者:王汗吾  出版时间:2004-04-10
    关键字: 湖北武汉 交通水利之便 经济发展潜力 国际性大都市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有一篇著名的著作,叫做《建国方略》。《建国方略》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最早提出的、最系统的实现近代化的宏伟蓝图。《建国方略》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实业计划》,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经济建设上的具体规划。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将「交通之开发」、「商埠」的建设置于首位。他设想,建造一百多条铁路共约二十万公里,并铺筑总长度达一百六十万公里的公路(碎石路),形成全国的陆上交通网;修浚现有的京杭大运河等,并新开若干条

  • 文章紀念太原建城二五〇〇年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雲公民 李榮懷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纪念太原二五〇〇年 人文地理 经济发展 诚邀四方

    太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太原,古称晋阳,据史料记载,公元前四九七年太原城已建成,迄今已有二五〇〇年的历史。为了弘扬晋阳文化,扩大太原的影响力,加速城市建设、经济及社会的全面发展,今年确定为「招商旅游年」,并决定隆重举行纪念建城二五〇〇年系列活动。太原是山西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全市总面积六九八八平方公里,现辖六区三县一市,人口三一五万,其中,市区人口二一〇万,为全国特大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