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理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閒話武漢三鎭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3期  作者:雁蓀  出版时间:1972-04-10
    关键字: 武汉三镇 名胜古迹 地理形势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雲,中峯倚紅日。巖巒行空跨,峯嶂亦冥密。頗聞列仙人,於此學飛術。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金鼇生烟埃,玉潭秘淸謐。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朮。蹇予美攀躋,因欲保閑逸。觀奇遍諸嶽,玆嶺不可匹。結心寄靑松,永悟客情畢。唐·李白:題黃鶴樓

  • 文章參與抗戰時期武漢會戰記實(十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8期  作者:張振國  出版时间:1971-01-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纪实 地理形势 襄樊战斗

    襄樊战鬪(民国三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地理形势襄阳,据襄河之中游。是我国历史名城,亦我国古都之一。襄阳跨汉水南岸,扼豫,秦、楚之间,其地理位置,在军略上极为重要,自三国以来,常为天下名城,成为兵家必争要地。古称南船北马,在此分途,昔日为我国南北交通必经之地。自平汉铁路通车后,在交通地位上,已不如往昔之重要。樊城在汉水北岸,与襄阳隔江相望,合称襄樊,往昔由陜、晋、冀、豫南下,与从鄂、湘、川、滇北上货客,均取道于此。为白河流域及汉水上游货物总出口,故

  • 文章从区域地理视点谈武汉城市文化特征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74期  作者:吳明堂 出版时间:2010-01-10
    关键字: 区域地理 武汉城市文化特征

    历史学博士李宪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武汉在一万年前便开始有人类活动。市郊黄陂县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三五〇〇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也是迄今我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自汉以后经南北朝至元、明,武汉成为我国水陆交通枢纽,货物山积,居民塡溢,商贾辐辏。明末清初,汉口与朱仙鎭、景德鎭、佛山鎭同称天下「四大名鎭」,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并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清末洋务运动,剌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

  • 文章重建大武漢方案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8期  作者:湖北省、漢口市設計委員  出版时间:1973-07-10
    关键字: 武汉 历史沿革 地理形势 自然环境 人文计划

    以下均以县称。第二节 地理形势本市位于全国心脏地区,为华中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之重心。平汉、粤汉两铁路、沟通淮河、黄河、长江、珠江四大流域,连接平绥、北宁、陇海、正太、浙赣、湘桂等线,为全国交通枢纽。四周环拱大别、幕阜、大洪、桐柏等山脉,退可以凭险固守,进则水陆东走江淮,南下湘粤,西驰川陜,北上豫冀,自古为军略要地,一旦中原有事,本区乃兵家所必争。仅就近代史实而言,武昌得失,关系太平天国之存亡,辛亥举义,奠定民国共和之基础,顾炎武先生谓其「道通九省,冠盖

  • 文章參與抗戰時期武漢會戰記實(十)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6期  作者:張振國  出版时间:1970-07-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地理形势 战争经过

    宜沙地区会战(民国三十二年二月九日至二十三日)(三)沔阳附近战斗一、地理形势沔阳居湖北中区,东界汉阳,西邻潜江,南接嘉鱼,北连天门汉川,西南界监利,与湖南岳阳临湘,隔江相望,纵横直径达两百华里,南襟长江,北带汉水,上至川陜,下达京沪,地势雄伟,为武汉之门户,扼荆襄之要冲,亦古来战争必争之重地。全县无山岳,仅沔南陈友谅故里黄蓬山,有较高邱陵土堆,其他则河川盘错,湖港交萦,拓筑成垸,垦荒成熟,湖泽较大者,有洪湖,排湖,渣角湖,白林湖,白露湖,大沙湖,鲫鱼湖

  • 文章晉南又添一景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李文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关帝御园 地理位置 游览线路 景点名胜

    爲宏揚中華民族古老文化,著力打造關公文化景區。關帝御園從二〇〇七年六月一日奠基,經過兩年施工,於二〇〇九年六月一日正式對外開放。關帝御園,座落在運城市解州關帝廟北端,全園南北縱有二百八十米,東西橫跨二百六十米,占地一百一十五畝。整個園區內仿古建築,文化長廊蜿蜒曲折,殿宇富麗堂皇,水系、山石、花木密植;是一年四季花香草綠的旅遊聖地。遊客穿過關帝廟厚載門,首先映入眼廉的是一座長十二米,高五點六米的一字形影壁,上刻「御園」兩個大字。走過影壁是氣勢雄偉的御園核心...

  • 文章(蔣公領導神聖抗戰)徐州會戰(民國二十七年二月三日至五月二十八日)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13期  作者:虞瑞海 出版时间:1995-04-10
    关键字: 徐州会战 战前情势 国防地理 敌我状况 英美列强

    会战前一般情势一国防地理概要徐州乃古代九州之一,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之铜山、丰、沛、萧、砀山诸县,与山东省南部滋阳、邹、滕县,及安徽省东北部宿、泗县—自汉朝以后历代皆置徐州。徐州为古彭城之地,西楚霸王项羽建都于此。雄跨鲁、苏、皖、豫四省之要冲,昔以运河沟通南北,今则控制津浦、陇海两铁路之交点,各县公路纵横相连,交通既便,商业亦盛。东北有运河及南阳、微山等湖,西南有淮、淝、涡等河流之屛障,是淮北第一重鎭,为兵家必争之要地。鲁南地形,在泰山以南,峄县、向城以北

  • 文章編輯後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92-04-10
    关键字: 编辑后记 本期介绍 广西地理环境 广西名人 徐州会战 白崇禧

    廣西是中國邊陲的一省,山多林密,交通頗不方便,自古以來,與中原及沿海各省相比,是屬於較爲貧瘠的省份。但天有所薄,亦有所厚,正由於山多,乃有享譽寰宇的觀光勝地——桂林在焉。世稱「桂林山水甲天下」,實爲我省得天獨厚之處。也許,這就是地靈人傑,我省鄕賢碩彥,無論在任何方面都表現其爲出類拔萃的人物者,爲數甚夥。大家耳熟能詳且常爲鄕親們所津津樂道者,除近代史中太平天國及民國前後參加國民革命救國救民轟轟烈烈的風雲人物之外,本期牟甲銖先生在「廣西歷代鼎甲和宰輔督撫」一...

  • 文章紀念太原建城二五〇〇年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雲公民 李榮懷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纪念太原二五〇〇年 人文地理 经济发展 诚邀四方

    清和元、六味斋、双合成等百年老字号打造了晋阳飮食文化的品牌。相信这些都对国内外朋友有很强的吸引力。太原地处我国中部,素有「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的美誉,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到北京、天津、西安当日即可往返。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太原在全国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具有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太原是山西科硏院所、大专院校最集中的区域,为技术创新和经贸合作提供了人才支持。产业工人多、劳动力成本低,为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

  • 文章古都太原芻議(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4期  作者:靳生禾 出版时间:2004-07-01
    关键字: 古都太原刍议 七朝古都 地理形势 民族融合 多元文化

    说明晋阳城的历史年龄抑或持续发展,至少己有二五〇〇年了。晋阳与太原的传承关系,从地名学上看,秦庄襄王三年(前二四七)已「初置太原郡」,治晋阳。这是太原作为建制(城市)名之始,也就是说,晋阳自从战国后叶即为太原郡治乃至唐以来太原府治;或者说晋阳自古兼称太原。太原人世代相传,传统的说法是「唐前晋阳、太原一座城,宋后太原、阳曲一座城」,正反映了这番历史现象和地理现象。从地理方位看,首先宋初统一战争中,于太平兴国四年(九七九)隳晋阳城后,晋阳居民就近徙居的唐明鎭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