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物共返回10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淸末风物忆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對旭  出版时间:1987-06-20
    关键字: 淸末 風物

    我國的歷史文物,自三代至西晉爲一個階段,這一階段,漢族與邊疆各族分區而居,各有自己的文物。自東晉至淸代,爲第二階段,這一階段,各民族大混合,風俗及文物也互相混合彼此揉雜了。淸末以後,門戶開放,又趕上世界工業革命,短短的七十多年,中華文物全披上新裝。成爲世界化了。早年間的衣冠文物,都無可尋其形跡。只有在淸代的電影故事中,看到一點變了樣的上一代文物,以傳統的觀念而言,是頗爲遺憾的?我是淸末年間出生,且在宣統末年就入塾啟蒙,八歲的兒童對世間事已有約略記憶。當年...

  • 文章长沙风物系人思

    来源期刊:《湖南文献》 第3期  作者:李雁蓀  出版时间:1971-01-15
    关键字: 长沙 风物 风物与人

    抗戰勝利以後,由於辦理復員工作,再度囘到了刼後的長沙。這時距離長沙大火將近十年,有的街市已經重建,有的却還是到處瓦礫,垃圾如山。經過我們和市政府的合作,派卡車淸運,差不多費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把各處打掃乾淨,略微抹去了一點戰爭的痕跡。長沙本是一個充滿古樸情調的城市,一場大火,夷爲平地,這時正在逐漸恢復重建中。它披上了現代都市的摩登外衣,却仍然保持着古樸的本質。這種過渡時期的矛盾現象,有人譏之爲不倫不類,但是我却很喜愛這殘留的古樸情調,因爲這正是湖南人特...

  • 文章莆田的菓中奇珍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2期  出版时间:1984-05-01
    关键字: 荔枝 风物特产

    莆田城內原宋宗祠的庭院中,有一株一千多年的古荔叫「宋家香」(據推算植於唐玄宗年間)。北宋書法家蔡襄曾爲它寫過傳記。此樹高七米,樹冠覆地一畝多。它通常每年結果百多斤,最多達三百五十多斤,果實被譽爲「奇香異味天下無」。其葉片及果核腰部有凹痕。傳說唐末黃巢起義,兵過莆田,欲伐此樹爲薪,有一王姓老婦抱樹求免,兵士憐之,只砍了一斧頭,故後人有「斧痕着核留眞模」的詩句。現在,美國、巴西、古巴等地大量種植的「蒲氏荔枝」就是這株「宋家香」的後裔。美國人民稱它爲「果中之王...

  • 文章東北的摩電車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許景春 出版时间:1982-03-01
    关键字: 摩电车 故乡风物 哈尔滨

    電車分爲有軌,無軌兩種,本人所到的都市中,如上海,天津,瀋陽,哈爾濱等,除上海有兩種電車外,其餘都是只有有軌電車。電車顧名思義,是利用電作動力,不過有軌電車,還要在馬路上敷設軌道,無軌電車是膠輪,就省去了這種麻煩,同時在馬路上行駛,行動上也較自由些。在載客上講,一節車的無軌,到不如兩節車的有軌來得大,不論在那方面講,這兩種電車,都是很好的市內大衆化交通工具。民國四十三年,我在左營海軍中山堂,看「羅馬假期」的加演片,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也有無軌電車行駛,好像...

  • 文章批頰之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3-03-25
    关键字: 鹎鵊 故乡风物 趣闻

    鵯鵊與鶻都是中原地區常見的兩種飛鳥,牠們均懷有飛舞摑打的「特技」,任何鳥類不能與之相比。前者的「特技表演」,多是讓烏鴉「瞧」的,表演場地常在樹上屋頂;後者的「特技表演」,多是給野兔「看」的,表演場地多在曠野陵坡。鵯鵊一名批頰,屬鳴禽類,顧名思義,就可知其「特技」所在。牠是初夏來、秋末去的候鳥,故稱夏鷄。因牠喜晨鳴,又號催明鳥,歐陽修詞「綠窗鵯鵊催天明」,注:「催明鳥京師謂之夏鷄」。羽毛皆黑色,腿脚爪均蒼褐色,體形似畫眉而大,且有衝勁,體長尺許,喜鳴,鳴聲...

  • 文章凍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沺吉 出版时间:1973-02-25
    关键字: 冻柿 故乡风物 往事回忆

    家鄕大雪飛飄的季節,也是吃凍柿最佳的時候。冬天水果最稀少的北方,確實是一種莫大的享受。吃凍柿,只有北方人,才有這個口福。(南方人是吃不到的)市集上,賣凍柿的,一筐筐,一簍簍,排列在大街上,凍的硬梆梆的,像個卵石,上面一層白灰,保證是上等貨。凍柿是秋後,經過嚴霜打過,全身通紅,摘下來藏在閒屋裏,慢慢的軟了;等到冬天才凍硬。吃的時候,拿囘堂屋裏暖和暖和,慢慢的就軟了。但是裏面還有少許的冰喳兒,吃時用竹筷子鑿一小洞,嘴一吸,那冰冷的漿汁,隨口而下,其甜如蜜,只...

  • 文章北地麥浪多壯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郭有文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小麦 大麦 收麦 故乡风物

    時序過得好快,轉眼又進入夏季了,每年節氣一進入「立夏」,北方的小麥,都會抽出麥穗來,農諺所謂:「立夏麥穗齊」,非常準確。到了「小滿」,小麥的顏色,便由靑轉黃,這時再不趕着吃幾頓「捻饌」(一種用靑麥粒炒熟磨出來的食物),就又得等到來年了。提到吃「捻饌」,不光是小麥,大麥頭也可以吃,只是小麥較比普遍而已。而小麥,只是諸多麥子中的一種而已。事實上,北方的麥子有好幾種,外行人乍看之下,不大分得淸楚,實際上,各種麥子不一樣就是不一樣。不但長相不同,改割下來的麥粒也...

  • 文章我家的蜜橘

    来源期刊:《東安文獻》 第5期  作者:蔣爲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蜜桔 特产 家乡风物

    本篇作者,爲大陸中學女生,描寫家鄕特產——蜜橘的開花、結實之經過情形,筆法細膩而流暢,特予刊登,以鼓勵大陸親友子女投稿——編者

  • 文章談小港李家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4期  作者:荆山 出版时间:1966-12-01
    关键字: 宁波 宁波风物 小港李家

    十月底,總統蔣公八秩華誕,本人到同鄕會簽名祝嘏。承鄥艮生兄看得起,又促我寫些關於故鄕事物,爲後來者指津;且擧個實例說:最近有位三十幾歲靑年同鄕申請入會,申請書籍貫欄內,塡上「寧波」兩字。當發給他會員證時,把「寧波」改做「鄞縣」;那知這位同鄕接到會員證後,卽來電詰責說:我籍貫「寧波」,爲甚改做鄞縣?問他家在何處?答稱在老江橋附近;予以解釋,始瞭解。出身故鄕而不知故鄕事物的,何止某君一人!請你隨便寫些關於故鄕的風俗人情、山川人物,使年靑輩對故鄕有個淡漠的輪廓...

  • 文章「宁波风物述旧」读后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1期  作者:馬靜齋 出版时间:1975-02-01
    关键字: 宁波 风物 乡土文化 感想

    宁波风物」出版优,鄕土风光得永留,志大财疏凭儍劲,宏扬文化张行周。阿拉「宁波同鄕」主编张行周先生,热心编辑同鄕刊物已届十载,了解鄕土文化之优美。为保存文献,不使湮没,心愿要出六辑宁波丛书,以供鄕大启发后辈对家鄕的了解。这一伟大志愿,的确令人敬佩。除已出第一集「宁波鄕谚浅解」与第二集「宁波习俗丛谈」,早为鄕人乐道。第三集「宁波风物述旧」亦于十一月出版,内容、篇幅,与第一二集不同也更丰富;尤以编排与印刷比一二集更精美。全书卅二开本,计三百二十面,分平装与

共105条记录 1/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