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起源共返回1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淄博」主要城鎭的起源和发展(上)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3卷 第2期  作者:侯仁之  出版时间:1987-09-20
    关键字: 淄博 城镇 起源 发展

    直接发展起来的。淄博市的临淄附近淄河东岸(宋家庄西、后李官庄西南和西北)[2]和张店附近的冡子坡石佛堂[3]也同样有大汶口文化的遗存。(图四)需要指出的是,从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正是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时期,也就是私有制开始出现和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的时期,这是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这一过渡时期,出现了两个新的社会因素:第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带有商品生产性质的独立手工业,交换活动大为发展;第二,随着个体家庭和私有

  • 文章周代就有餅食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楚楨  出版时间:1989-08-01
    关键字: 月饼 起源 周代

    秋節吃月餅始於何時?民間流行著一則傳說:元朝末年,漢人因忍受不了統治者的無惡不作,遂決奮起反抗。中秋節前,在每個月餅中夾一張紙條,約定起義時間;到了中秋夜,家家戶戶掰開月餅,瞧見傳單,乃揭竿而起,推翻了元蒙的暴政。這小小的月餅故事,雖然很難得到史家的認同,卻給後世憑添了一段中秋佳話。按早在周代就有餅食,到了漢代,更有蒸餅、胡餅、湯餅等名堂。而「月餅」之名,從文獻記載看,要遲至宋代才正式出現;周密武林舊事卷六「蒸作從食」裡,提到各種蒸食的糕餅:「……乳餅、...

  • 文章龙舟竞渡说起源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7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79-04-15
    关键字: 龍舟競渡 起源 端午

    我國各地,無論過去或現在,祇要是有河和海的地方,人們總要在端午(農曆的五月五日)擧行「競渡」。沿江畔海諸省,其民間幾乎全有關於這種遺風來源的傳說。儘管每一個說法都繫以一個不同的人物,但是可注意的一點都是,這些傳說都是爲了忠臣孝女的敬仰和憑弔而產生的。比較久遠的說法,可以上推到西元前四百多年的春秋時代,最遲的距今也已千年。現在分述已知各說如下:一、始於伍員說:春秋未年,伍員(伍子胥)因忠被讒賜死,後來才由吳王夫差取其屍體,用鴟夷之革裹著,丢在江裏。故趙曄所...

  • 文章重視豫劇史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7期  作者:張若鑑 出版时间:1974-07-25
    关键字: 豫剧 史料 起源 演变 樊粹庭

    单是「中原文献」中,就有五篇文章持此种论点,其实这种说法,连一个可靠的朝代都没有,遑论其他。关于中国戯剧的起源,虽说由于见仁见智,各家的说法不尽相同,但不论你追溯到黄帝的渡漳歌,尧时的康衞谣,商代的巫风,周朝的诗经,这些都是源出于河南。再说对后世戯剧影响最大的雏型戯,如优孟衣冠之出于沈邱,高跷之出于商邱,踏摇娘及傀儡戯之出于豫北,代面及柳枝腔之出于洛阳。蔡邕的大曲及唐朝的参军戯,都是在河南的土地上萌芽;而中国戯剧到了北宋太宗年间始正式形成,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 文章國劇二黃非源自湖北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78期  作者:齊如山  出版时间:2011-01-10
    关键字: 二黄 起源地争议

    「二黃」或可稱為「二簧」,國劇主要聲腔,包括有原版、慢板、散板、搖板、滾板、碰板、頂板、快三眼、反二簧等等,節奏平穩,唱腔流暢。長期以來有一種説法,「二黃」源於湖北。宜昌話中的「二黃八調」,是講一個人「不明事理」、「顛三倒四」,看來湖北人自己也認為「二黃」源於湖北!前年有部大陸與香港合拍的電影《梅蘭芳》,其故事幾乎照著齊如山先生來台所撰的「齊如山自傳」長篇連載所拍攝的。齊如山(1875-1962),河北高陽人,畢生獻身國劇文化,與梅大師關係深厚,來台後仍投入國劇...

  • 文章丰县梆子戏起源之说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4期  作者:孫清恩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丰县梆子戏 起源

    豐縣歷史悠久,《舊通志·古諺》云:「先有徐州後的軒,唯有豐縣不記年。」豐縣古稱豐邑,亦名秦台、風城。春秋時期,宋王偃曾建都於此。豐縣始建於秦末,漢屬沛郡,南北朝時轄於彰城,其後隋、唐、宋、元、明、清歷代相傳,綿延至今。豐縣位於江蘇省西北部,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之處,東鄰沛縣、銅山縣,西和北山東單縣、魚台縣、金鄉縣,南與安徽省蕭縣、碭山縣接壤。境內陸路、水路暢接全國各地,交通十分便捷。豐縣屬黃泛沖擊平原,地勢平坦,河道縱橫,地肥水美,盛產小麥、玉米、棉花、...

  • 文章教会自立与青岛学校起源秘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韓同文  出版时间:1998-06-20
    关键字: 青岛学校 起源 教会 历史资料

    解保淸、解保津、李可受、孙显臣、董文珍、姜文坦、袁天伦、祁凤琴、解文明、解敬业、王德润、乔基堂、李世达等人,去登州文会馆烟台会文学堂深造(有的毕业后也回来传道办学),不久便将十几个文盲村改造成为靑岛地区文化敎育先进村,新型学校发源地。七个支会也都相继脱离长老会完全独立,成了中国敎会自立的起源地。一八九七年,德国侵占靑岛建埠后,丁立美、韩振纲、王守纯、王守逊、董文珍等等自立会员都拥入市区、会同在靑岛市区的自立会员周书训、刘寿山、张子淸、刘永锡、朱葆琛、李可云

  • 文章仇氏宗譜三修緖言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8期  作者:仇德哉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仇姓 宗谱 序言 起源发展

    一、仇氏之得姓通志及姓源均載:「仇氏,宋大夫仇牧之後。」萬姓統譜載:「仇吾國,爲知伯所滅,因氏焉。」路史載:「仇繇之後有仇吾氏。」姓氏考略載:「仇由,周末時小國,爲晉智伯所滅,後人以國爲氏。」是仇氏之得姓有二,一爲仇牧之後,一以國爲氏。仇牧爲東周時人,孔子所作之春秋記其事,於魯莊公十二年(公元前六八二年)之下書:「秋八月、甲午、宋萬弑其君捷及其大夫仇牧。冬,十月、宋萬出奔陳。」二十餘字,實難觀其詳,春秋三傳之一之穀梁傳,亦祇作簡略評論,謂宋萬爲卑者,仇牧...

  • 文章盛行我國明清兩朝八股文之硏究

    来源期刊:《五華同鄉會卄一周年紀念特刋》 特刊  作者:周集權 出版时间:1976-09-19
    关键字: 八股文 起源 发展 内容 流弊

    一、八股文的始源:八股文是我國明、淸兩朝應制科之一種文體,一名制義,或曰時文、又叫書文。考查它的始源,是出自我國唐代帖經墨義,及宋代的經義;但自經義廢而四書文緣之而起。梁傑四書文源流考:「南宋楊誠齋汪六安諸人爲之椎論,文文山居然具體」。大槪最初是論體的小變,自元仁宗延祐中定科擧考試法,名書義矜式,明初又重定體式,至憲宗成化後更以功令規定文之字數。其間以宋代王安石的里仁爲美一文,可說是八股文的祖師。里仁爲美這篇文章雖只短短的五段,但却具備了起、承、轉、合、...

  • 文章被黃酒浸泡了千年的紹興社戲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44期  作者:馬青輝 出版时间:2014-04-10
    关键字: 绍兴 社戏 风俗起源 观戏体验

    老人不仅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琴师,同时也是一个社戏迷。当我在一家老茶馆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对着河对面的老戏台发呆。阳光下,杯中的茶水仿佛早已没有了温度与茶色。一扇沧桑尽显的老木窗,就像一道阻隔于昨天与现实之间的栅栏,窗外,阳光如瀑,流水似歌;窗内,光影暗淡,弥漫着一股潮霉之气。一阵寒喧后,老人拉开了一个长方型的布袋,顿时,一把暗红色的板胡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在一阵悠扬明快的板胡乐中,老人向我叙述起了有关社戏的历史及起源。古时候人们把土地分为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

共127条记录 1/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