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蚕事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民国四川大记(十六)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45期  作者:健廬 出版时间:1966-05-01
    关键字: 大事记 务局

    苗少价昂,厥利不溥。设局培壅,种求其佳,价必从减,民便取携,自乐种植,绿阴遍野,大利可资。一曰讲求种。种类不良,病毒易染,缫丝虽勤,色黝难售,甚则筐薄徒劳,全无所得。三年预算,特列种制造经费,已蒙核准,应由省局制种,以挈其成,各县局考核,以除其害,相维相系,效责其成。一曰功重实习。专工讲授,徒法不行,蚕事细微,重在娴熟。昔日生徒,成材已众,高等授课,省城已有专门,各县招徒,于局专重实习。繁劳琐细,必躬亲,艺成为业,或佣于人,衣食所资,日益宏远。一曰

  • 文章忆抗战前胶东的养䘉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李雨亭  出版时间:1984-06-20
    关键字: 养蚕事业 华洋蚕丝联合会 胶东

    华洋丝联合会」,据说是由烟台海关拨出一笔经费,用来改良胶东一带的养蚕事业。总机构设在烟台市,并附设一所丝学校,学生来源是招考的,所授课程与初中同,多了一科养课程。此外学生要参加养工作。另在牟平县的凤凰崖、栖霞县的接官亭南山、及班山北山等地,设立三处丝试验场,在班山北山丝试验场也附设了一所丝学校,学生来源也是招考的。所授课程与国小同,也多了一科养课程,学生也要参加养工作。各试验场的建筑物虽不怎样宏伟,都是西式建筑,白墙红瓦,环境淸幽,在那穷鄕僻壤中

  • 文章谷雨三朝白头 兼谈吾邑养的肇源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87期  作者:安陽山農  出版时间:1985-05-20
    关键字: 养蚕文化 历史事迹 蚕业发展

    啼叫起来的声音——介公,介公……听来悲伤悽凉,而且很响,鄕村的老祖母们,还常讲这么一则故:「因为故鄕春天吃的毛笋是小贩每天摇着船,名叫笋朝船,昼夜不停的到宜兴张渚㳇湖山中去装运来的,有一贩夫在夜间行船,不愼落水淹死,连尸体也没找到,他的妻子哭到死去,就变成了子规鸟,还是昼夜不停的啼叫,尤其在夜间,声音悲惨,希望要叫到他的丈夫囘家。」古人养,只有春天一季,作茧后,缫丝制绸,大都自己穿着,普通人家很少养。到了淸末民初,就我们故鄕,无锡来说,除城区外,各鄕各

  • 文章憶揚州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26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67-04-1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乡音乡情 故乡风貌 养蚕

    鄕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又揷秧」,由于养与种地,成为农业社会经济的主要生产业,自嫘祖敎民养,「黄帝尧舜垂裳而天下治」,使我国成为衣冠文物之邦。特别在江淮区域,男耕女织,历千百年而不衰。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扬州城鄕,对于养蚕事业,仍很兴盛,每到春季从养到抽丝,眞是忙无闲人。囘忆我在童年时代,居住扬州西门螃蟹巷,在住宅前的院中,种有七、八株碗粗的湖桑树,每年春季,绿叶成阴。叶厚而肥,桑椹累累,引来乌雀争食,满园喧噪,别有情趣。可是每到三、四月养

  • 文章书宛溪翁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4期  作者:章炳麟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陈开沚 宛溪翁 实业家 桑蚕事业

    争相效者以千计,自中江以上,唯蜀产与吴越间齐,翁以七十三岁卒。蜀人伟其,传相吿语,以闻于章炳麟。炳麟曰:昔武侯有成都八百株桑,使其子孙有余饶;常道将亦言蜀好斑采;所从来远矣。顾阅世久,民之好恶勤惰亦异。夫豳风记条桑,汉时齐有三服官,织作冰纨纯丽之物;今关以西无植桑者,山东乃独有柞茧,堪作绨耳。且蜀中所产布有黄润者,其细不可见风,今亦无其物。独蜀之蚕事未甚衰,然非苦心如翁者,犹不足以继长增高,物之盛衰岂不以其人邪!闻翁以新术鬵桑,不祕其道;有利,亦时以分役

  • 文章无锡百余年来业之发展(中)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0期  作者:丁仲涵  出版时间:1989-10-20
    关键字: 无锡 蚕丝事业 茧行 烤茧

    在本县设多家外,并在武进、漂阳亦设十四家,苏州有一家商务公司,则在我县张泾桥等处分设四家,迨至宣统二年,无锡城鄕共有茧行一百四十家之多,其间有英、美、意、日等各国人士来锡参加收茧,目的在于抢购优良茧种(茧有新元、莲心两种而以莲心为佳,本县产甚多)民国七年江苏省在锡成立「育试验所」,民国十五年起数年间,陆子容更在彼之家鄕旺庄创办「种制造场」,至民国二十一年全县已扩展至三十三处,蓬勃景象,可想而知,由此反映出育蚕事业已达全盛时期,惜民国二十五年日寇侵袭,致被

  • 文章溥儀日記中的畢庶澄其人(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81期  作者:胡漢君  出版时间:1984-11-20
    关键字: 溥仪日记 毕庶澄 人物事迹 养蚕

    民国十三年,军阀齐燮元、卢咏祥的部下在无锡西门外龙山稍接触开火,刚离去以后,接着就有张宗昌派他部下的一员旅长毕庶澄领着一旅喽囉兵来到无锡驻扎,并任无锡城防司令;此人少不更,自命风流,惹花拈草,到处留情,在地方上无法无天,作恶多端,若论他的罪恶而绳之以法,恐怕杀一个头是不够的。八十岁左右的同鄕对他极恶的印象,大家都深刻难忘。在本文后面,编者还有附上一段补充报导。

  • 文章武進掌故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0期  作者:金光宇  出版时间:1974-07-15
    关键字: 武进掌故 亦文亦武 邹雨生 蚕桑事业 邹孝子

    靑钱数枚置右掌,屈中指一一弹出,嵌入木柱。见者瞠目结舌,又谦谓此道久疏,功力不及前时三分之二。民国十六年,重脩县志,聘先生为旧鸣凤鄕监修。有明代本鄕大富户吴姓墓穴,在笔者居处附近,邀同查勘,于此益见先生遇认眞之一斑。桑杂谈读「鄕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又揷田」诗句,一幅活泼泼地江南农忙景象,宛在目前。夷考全国业,允推太潮沿岸区域,最称发达。本邑地理密迩,亦相继扩展。桑分野桑,家桑(湖桑),有本种,洋种(改良种)。桑树墙下岸边,皆可培植。性切忌

  • 文章平凡的紀錄(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匡振基  出版时间:1990-12-20
    关键字: 小学教育 养蚕 九一八事变 师范讲习所 县立初级中学

    者仅二十名左右,一二年级学生数量每级尙能超过十名,至三四年级人数逐渐减少,迄修业四年期满毕业时,仅余学生四五名,极为普遍,初小招生均无入学考试之规定,或依学生家长之请求,或由老师之斟酌纳入某一年级。课程分配上下午各三节,每节五十分钟,在此五十分钟内,同时敎授四班学生,譬如上国文课,对一年级,老师挂出先备妥之小黑板(长约三尺,宽约二尺),板上书写生字,先领导学生诵念一遍,再令学生抄写于石板上,视生字之繁简多寡,抄写三遍五遍不等,对二年级则令默写上次所授之课文

  • 文章三臺縣經濟概况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86期  作者:平明 出版时间:1969-10-01
    关键字: 三台县 蚕丝工业 井盐矿业 棉纺织推广区办事处 郑泽堰水利工程

    至抗战初期类多缩小范围或停止营业,深为可惜。抗战发生后,政府鉴于丝可换取外汇,又可增加农村富力,首在本县设立丝推广区办处,大批育种两湖优良种桑苗三、四万亩,县政府亦拨有公有土地从育苗,推广改良种,分春秋两季饲养。自二十七、八年间至三十一年全县发出桑苗达三百万株以上。复在县城设立制种场及丝公司办处,专作制种及收购茧工作。经上述提倡结果,丝生产量已较往昔增加五倍以上。至纺织工业方面,棉纺织推广区办处在本县设有办处,专门兴工制造纺织机器,租赁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