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游牧民族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對匈奴之戰功略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期  作者:李正合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霍去病 匈奴 战功事略 秦汉时期 游牧民族

    我国在秦汉时期最大的外患,是来自北方的匈奴游牧民族;他们所以构成威胁,是因为过着游牧生活,自小习于骑射,成长后皆为骑士,全民皆兵,他们倚赖马匹增加作战的机动性,再凭优越的作战技术,从事侵略性的掠夺,在中国防御薄弱的边境,施于突击,来去迅速,出没无常,眞是防不胜防。当公元前一四一年,汉景帝崩,太子刘彻继统,是为武帝,武帝即位后,认为诸侯王国已被削弱,帝国内部稳固,在政治上是一个澈底的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推行重农薄赋政策,人民得到长期休养生息机会,已家给户足

  • 文章長城與國防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5期  作者:魏汝霖 出版时间:1989-02-06
    关键字: 长城 国防 游牧民族 秦始皇 秦长城 明长城

    鯀治洪水、築堤堙設防,是為城郭之始。春秋戰國時期,楚、齊、燕、秦、趙、韓、魏等諸侯國,為了互相防禦,開始修築高大的城牆,因為此等城牆很長,與一般方城不同,遂稱之曰「長城」。同時生活于蒙古高原之北方遊牧部落,亦形成了三大民族國。匈奴最强,屢經鬥爭,燕、趙、秦三國,各築長城,作為農耕族與遊牧族之界限。秦始皇統一中國,命蒙恬率大軍北逐匈奴,修築長城,西起臨洮,東至朝鮮,連接燕、趙、秦故長城,遂號稱「萬里長城」。以後漢、隋、唐、金、明各代,都進行增建,以明代修建...

  • 文章阿拉伯Bedouin遊牧民族傳統文化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8期  作者:陳祖維  出版时间:2014-02-23
    关键字: 贝都因人 Bedouins 游牧民族 基本情况

    阿拉伯Bedu游牧民族,系由Bedouin字体简化而来,原意为「沙漠之居民」,系指居住于阿拉伯沙漠、以色列南部Negev沙漠区及西奈半岛之游牧民族,他们穿着阿拉伯服式样之长袍,骑着骆驼,在大沙漠及流沙中跨步前进。西奈半岛大多数Bedouin游牧民族,系自近代十四至十八世纪由阿拉伯半岛迁入,现已改变其传统之游牧民族生活方式,追求现代文明之生活,惟仍保留原Bedouin之文化,如保有原始男女穿着及头巾等生活方式及传统价值观。西奈半岛之Bedouin游牧民族

  • 文章北匈奴究竟西遷到哪兒去了?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2期  作者:劉伯強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北匈奴 西迁 游牧民族 马背上的民族 匈牙利人

    匈奴是中国地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他们骁勇善战,终日与马为伴,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也许是居无定所的关系,匈奴民族喜欢扩张,喜欢战争,这也是他们的本性。中国古代历史中,总是少不了匈奴的影子,不是以武力对抗,就是与匈奴结盟,尤其以汉代,唐朝这两个历史上强国,与匈奴人的往来最为频繁,于是汉人与匈奴的故事被记载在诗歌、史书和百姓的口头流传中。匈奴人长期以来与中原人民有着经济、文化的联系,自汉武帝数次大规模讨伐匈奴后,匈奴的势力日益衰弱。西元四十八年,匈奴分裂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