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淮阴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71-02-16
    关键字: 江蘇 縣市志 淮陰 韓信

    淮阴县沿革秦置,汉封韩信为淮阴侯,后为县,晋初为广陵郡治,南宋侨置兖州于此,东魏为淮州淮阴郡治,北齐改县曰怀恩,北周又改曰寿张,隋复名淮阴县,置淮阴郡及楚州,寻州郡俱废,大业初省县入山阳,故治在今治东南。唐复置淮阴县,宋又分置淸河县,徙淮阴县治八里庄,元废淮阴入淸河县,始迁于今治,明因之,淸时属淮安府,民国改淸河为淮阴县。别称袁浦,隶淮扬道。疆域东界淮安涟水二县,南滨洪泽湖与安徽之盱眙县相接,西界泗阳县,北界沭阳县。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八十里(陆地

  • 文章《午日淮阴城北观竞渡》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3期  作者:厲鶚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午日淮阴城北观竞渡》 诗词

    清·厲鶚此日家家喚艇行,一灣野水是新城。無人更說防准事,煙柳風蒲到處生。

  • 文章蘇北名人的故鄉古蹟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3期  作者:左斌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苏北 历史名城 扬州 淮阴 徐州

    苏北,是江苏省北部的简称,约占江苏省面积的三分之二,它南接长江,北邻山东,全境都在江淮两河流域范畴内,水渠交错,河网密布,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等一连串的湖泊南北排列,又有大运河贯穿其间,构成水运网,眞是名副其实的水鄕。但苏北水鄕不若江南水鄕的灵秀婉约,而是带有野气豪放的味道,这和它地处莽莽无际的黄淮平原有关。苏北有著名的历史名城,如扬州、淮阴、徐州等;也出过不少名人,如刘邦、项羽、韩信、王念孙、施耐庵、吴承恩、郑板桥等。如今施耐等名人的故居,都已辟作

  • 文章七言兩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潘一和  出版时间:1996-09-01
    关键字: 诗词 祝寿 淮阴 东山 借景抒情

    眺钟山,满目新颜。苍松翠柏不非凡。笑向东风昻首唱,天上人间。二、淮阴新机(临江仙)沃野平原千里阔,运淮水陆通航。纵横湖泊少山冈。国人齐奋发,斗志甚昻扬。正値东篱花竞放,市场商品琳瑯。条条大道柏油光。城鄕喜巨变,稳步进康庄。

  • 文章李雲鵬烈士紀念碑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4期  作者:李鴻民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李云鹏 抗日战争 淮阴县 殉国

    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一年一月,云鹏所在之苏鲁豫支队改编为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被任命为政治指导员。一九四三年三月十八日,四连奉命在苏北淮阴县刘老庄阻支来犯日军,李云鹏与连长白思才指挥全连八十二名勇士,守土不退,激战竟日,击退日军数次进攻,终因弹尽援绝,寡不敌众,全部壮烈殉国。三年后之三月十八日,人民政府在烈士牺牲地刘老庄建立八十二烈士陵园,彰铭烈士之功。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撰《淮阴八十二烈士墓碑记》,共和国老一辈将帅朱德、陈毅、黄克城、张爱萍等均对刘老庄

  • 文章再谈淮阴侯韩信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9期  作者:蔡志石  出版时间:1981-08-15
    关键字: 韩信 《淮安简介》 淮阴 学者观点 历史资料

    曾拜读江苏文献新十期十二页,鄕丈许叔彪(已故)先生大作「淮安简介」一文,敍述淮阴侯韩信籍隶,其原文节谓:淮安城北运河岸旁,有钓鱼台、漂母祠,更为韩信之眞确事蹟,由是观之,则韩信之为淮安人而非淮阴人也明甚」,许故先生之断论,余不敢苟同,不才略硏文史,对历代文学演变,于历史嬗进,有连贯关系,为求史实存眞,因以对许君独断,聊抒引论,以就敎于高明博学之前。㈠舆图:淮阴始隶禹贡徐、扬二州之域,春秋季末属吴,周贞定王廿四年,楚东侵,广地至泗上,入于楚、秦并六国,始建

  • 文章重刊「淮阴风土记」序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3期  作者:周震歐  出版时间:1987-08-15
    关键字:淮阴风土记》 往事回顾 重刊序言

    淮阴风土记」一书,约在十岁左右,即留深刻印象。其时,家鄕淮阴,匪乱方殷,某一深夜,家中突来数位生客造访,先是紧张警戒气氛,既而谈笑声起,呼拥而入,方知是家父万祥公、五叔应生公,六叔效灵公之省立第六师范,国立东南大学同学,组团博采淮阴地理、古蹟,人文、风俗等资料,路过借宿,此即「淮阴风土记」中「周庄夜话」描绘实景,迄今犹历历在目。事实上,直至成年,尙无缘一览「淮阴风土记」全貌。嗣后,兵祸战乱连绵,想读其书亦不可得。留学美国之际,闻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甚丰

  • 文章淮阴师范——一段有趣的往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3、4期  作者:岳萬程  出版时间:2010-12-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淮阴师范学校 话剧演出

    淮阴师范学校」早期的校名是「江苏省第六师范学校」,校址设在淮阴城内的西门大街,战后才改称为「淮阴师范学校」,是培养师资人才的有名学府。苏北地区二十余县的小学教师,大多出自淮师,包括我的小学老师,也是来自该校的高材生。我在〈海州文献〉上常见过汪元仁、陈克烨、王为铁、董琢之、陈兆爽、陆增源等鄕亲与学友所写的文章,他们都是当年淮师的高材生,在社会也都有相当杰出的表现。万程有幸与他们同为该校校友,抑或来台后的军校同窗之缘,内心为甚感欣慰。回想当年,有一则故事

  • 文章近作小詩三首序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1期  作者:張榮樓  出版时间:1994-03-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淮阴师范 同学会 格律诗

    一、癸酉冬,接难友(同船来台)沭阳老鄕陈克炜先生贺卡,附七言绝句一首,序以大陆淮阴师范(陈君母校)老同学来函摧他返鄕探亲,陈君暂时不拟回去,以诗答,原诗抄录敎我。我以为陈君将来或有机会可以回去旅游、观光、探亲,一时兴起,随和一首,仍以贺卡祝陈君新春如意,藉以报聘,兹录之如左:少年避祸出鄕关,随水桃花带笑看。菊老仍留几榾柮,烂柯山上故人还。陈君原诗:频年归梦绕鄕关,梦里湖山带泪看。老去天涯余劲骨,杜鹃啼遍不知还。二、甲戌春日,某人苦恋姨女十年之久,终成眷属

  • 文章景印淮阴县志后记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0期  作者:范星五  出版时间:1981-11-15
    关键字:淮阴县志》 后记 历史资料 人物回忆

    淮阴为禹贡徐扬二州之域,春秋属吴,后属楚;秦并天下,始建淮阴县,汉封鄕贤韩 信为淮阴侯,晋置广陵郡治于淮阴,名称迭有更易,唐复置淮阴县,宋分置淸河县,徙淮阴治于八里庄,元废淮阴入淸河县,迁于今治,明、淸亦仍因之,属淮安府,别称袁浦。民国肇造,因与河北省淸河县同名,又改为淮阴县,隶淮扬道,旋废道,设行政督察区,为江苏省第十一行政区,后又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公署,亦设于此。城垣为淸漕运总督吴棠于同治三年修建地名淸江浦,濒运河南岸,淮水自安徽泗县来,汇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