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求雨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思故鄕·懷龍潭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21期  作者:胡顯昌 出版时间:1978-08-01
    关键字: 故乡 镇海 请龙 龙潭 求雨

    夏天到了,故鄕在久旱不雨的时候,鄕人就会去「请龙」,请龙也就是求雨。我相信,今日在台湾省的老一辈鄕长,一定会有深刻的印象,但是年靑的一代,对故鄕风俗所知道不多,对此事或许一无所知,兹据个人记忆的印象,敍述如后:我是鎭海县柴桥鎭人,柴桥鎭是个大鎭,位踞水陆要冲,交通很方便,商业繁盛,商贾云集,风打塘(地名)在民国二十一年时候,在该地已建设有电灯公司,使整个的柴桥鎭大放光明。柴桥有长途汽车到宁波,非常方便,是谓宁穿公路,柴桥总站也很广大,与今日台北车站

  • 文章熊岳城鄕情憶往(四)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關昌揚 出版时间:1984-08-01
    关键字: 熊岳城 求雨 养猪 害虫

    小孔,修补工作便告完成,可以滴水不漏,不失为一精巧手艺,此项工作收入固然微薄,但亦能养家活口,消遥自在心安理得。求雨最后一遍铲地时,高粱已有一尺多高,此段时间雨量稀少,过分稀少即为旱天,旱天过长即閙旱灾。旱灾并非年年出现,可能二、三十年不见一次,庄稼人最怕旱灾,一旦发生则生计艰矣。现在台湾,政府兴建水库,舖设农路,又贷款,配农药、肥料,复派专家下鄕指导,眞是照顾无微不至。那时节家鄕农民全部靠天吃饭,自力更生,笔者幼时曾遇一次旱灾,天天日头高照,万里无云,鄕民

  • 文章四川的求雨风习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44期  作者:廸 凡 出版时间:1966-04-01
    关键字: 求雨 风土习俗 雨壇 禁屠

    民国二十六年,就是对日抗战爆发那一年,四川遇着严重的旱灾,据当时重庆新蜀报的报导:「灾情惨重,近百年来所罕有。受灾县份达一百二十六县,占全省面积五分之四,受灾人数共有三千五百零八万七千余人,占全省人口二分之一。」旱灾如此的惨重,于是一切「求雨」的方法都使用了出来。最近读到当年三四月份的四川报纸,天天刊载着川中各县市求雨的消息,从这些记载里,可以窥见四川求雨的一般风习。求雨最普遍的方式,是「设雨坛求雨」。这种雨坛的组设,或称「祈雨法筵」,或称「祈雨法会

  • 文章忆故鄕文山县城——求雨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4期  作者:王需文 出版时间:1984-12-25
    关键字: 文山县城 乡土民俗 求雨”习俗 求雨”仪式 故土回忆

    民俗技艺展览,内容包括鄕土戏曲及各县市的拿手佳肴,此擧促以宣扬民俗文化,所以我们台南云南省同鄕会,接到台南市府通知,要我们献宝,当时的理事长唐明辉将军,召集会议商讨,马上向市府争取一个摊位,决定以家鄕珍品「过桥米线」向所有参展佳肴挑战。正当我们密锣紧鼓应战的时候,市政府黄牛了,告诉我们,摊位不够分配,这样我们就失去了大好献宝的机会。参观民俗展览以后,使我想起儿时在家鄕文山城的六七月间天旱时的求雨,其经过情形可用电影海报词加以形容:「场面壮观,香艳刺激,扣人心弦

  • 文章秦鐘震的十七字打油詩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1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海虹 出版时间:1985-08-01
    关键字: 讲古寮 求雨打油诗 苦旱求雨 知府打板风波 调侃官妻 充军路途

    仍然流传在闽、浙和江西一带的民间,不过,他的滑稽行为,并不是用动作来表现,而是以他的打油诗或对联上下功夫的,这些文献,对于大众文学是具有相当贡献的。提起了泰钟震这名字,闽南人没有一个不知道,他的滑稽故事流传在民间的,至今仍然很多,大家依然津津乐道,他的故事受到民间的欢迎,是可想而知的。有一次,泉州地方很久没下雨,成了「苦旱」之灾,田里的谷物无法收成,老百姓苦得难以形容,照例,在这时候,地方官要出来三跪九叩的向天求雨,泉州府太守便也依例的擧行求雨仪式,可是,求

  • 文章求雨得雨——忆四十年前在家乡亲自参与求雨经过情形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2期  作者:牛向明 出版时间:1988-07-01
    关键字: 故乡回忆 求雨经过 相关传说

    牛向明,山西省長子縣人,財務學校財務科畢業,財政金融及會計師特考及格,曾任空軍總部主計署副署長,於七十六年退役,現執業會計師業務。

  • 文章颱風小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3期  作者:胡培利 出版时间:1995-03-10
    关键字: 台风 民间风俗 求雨 《龙潭》

    台风肆虐,今年故鄕受灾惨重,现代科技虽然发达,但尙不能发火箭驱散台风初始形成中心,防患于未然,现只是在理论上硏究未付诸实现,故今人力尙不能胜天,还要有国际上合作才行,那也是件太复杂的事啦!在文化落后的民间,尙有人认为台风是苍龙在作怪!凡是有高山流水之处必有深潭,人们从古以来美其名为《龙潭》者可为多矣!在各地擧不胜擧,每逢旱灾之年,过去有些鄕人更是虔诚求雨,冒着烈日酷暑,头顶不撑伞也不戴草帽成羣结队向附近某处有名的龙潭进发,表示何等的诚心向老龙祈求

  • 文章靈山聖墓的阿渾塚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3期  作者:吳藻汀 出版时间:1984-03-01
    关键字: 灵山圣墓 唐初传教 三天求雨

    明明有这一口石棺的存在。据泉州伊斯兰教的兄弟们却有着说明这个墓所以得葬在三贤、四贤前面的一段传说:马永春,四川成都人,是伊斯兰教教徒。清朝咸同年间,伊斯兰教徒江长贵做福建陆路提督的时候,延请他到泉州提督署内做这位提督的私人『阿浑』。马永春虽在武边仅是六品军功的头衔,职位算是卑微,但从宗教的地位来说,能够承担阿浑的责任,名义上就不简单了。同治某年泉州一带闹着苦旱,赤地千里,田园无法耕种。城市,农村到处都在求雨,而雨偏不下降,马永春对江长贵说:『我能于三天之内求得

  • 文章故乡习俗——叫愿、求雨、抢戏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3卷 第12期  作者:項建章  出版时间:1991-12-10
    关键字: 青田县 故乡习俗 叫愿 求雨 抢戏

    以上之习俗,也不过是叫人行善,歹路不可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罢了。笔者此次返鄕探亲,本村吴秋庭同学之什货店被小偸(已知何人)偸去香烟约人民币八百多元,也搞「叫愿」,据说结果不灵,无可奈何也。二、求雨今年本省五、六月间近一个多月不下雨,有的水库见底,人民叫苦不能播种插秧,朝野忧心不已。联想起故鄕如遇久旱不雨,在农作物严重缺水,稻苗无法灌漑时,于是鄕人便有「求雨」之议了。他们选定一个好日子,擡出认为当地再灵之菩萨,地方靑年等均参加,有似游行,规模大时

  • 文章嵊县天兴潭请龙求雨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8期  作者:呂鈞 出版时间:1974-08-30
    关键字: 天兴潭 请龙 求雨 故乡回忆

    天兴潭位于嵊县西鄕金银坞附近,距东阳边境约十华里,周围丛山峻岭,山地产权属于我吕氏高祖所有,笔者幼年时随长辈去天兴潭朝拜龙王大帝,亲见天兴潭的景色与本鄕民间习俗请龙求雨的经过简述如后。天兴潭发源于东阳,向东流经长乐至嵊县剡溪,潭分头潭、二潭、三潭,头潭平时上游流水直冲潭中,水花四溅,成为云雾状,惜未能测量瀑布高度。涨水时,上游流水超过二潭,因两边狭谷,数里以外可闻流水冲击声。该处交通不便,四面高山,羊肠小径,游客皆须徒步由三潭沿两边石壁攀登进入二潭,再由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