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间习俗共返回5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乘篼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1卷 第1期  作者:王果 出版时间:1985-02-15
    关键字: 乘兜 交通工具 民间习俗

    我有過兩次乘兜的經驗,那是因爲往返的關係。在故鄕的山區裏,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兜,也就是竹製的轎子。一張細竹編的小型太師椅,兩側各綁一支粗竹竿作爲轎架,頂上是用竹片編成長方形如竹蓆,狹的兩頭各捆在兩條轎架上,就成了圓弧的蓬,以遮擋風雨與烈日。椅子前橫放一小塊狹長的木板,兩端穿以藏繩縛在轎桿上作爲踏脚用。前無轎簾,後無帳帷,異常簡陋。因此,我雖只乘過兩次,却能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裏。那時我大槪是十歲吧!記得還在小學讀書。有一天日本飛機突然來轟炸,嚇得全城的人惶...

  • 文章臘月送竈閒譚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1卷 第1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89-01-10
    关键字: 民间习俗 祭祖 送灶王

    我國古代習俗,要在年杪,祭祀百神和祖先。夏曰:「嘉年」,殷曰:「淸祀」,周日:「大臘」。蓋臘是一種盛大祭典、所以逢臘月,稱「臘祭」。故邑是魚米之鄕,每逢農曆十二月,所醃鷄鴨猪肉,相當普遍,幾乎比比皆見,統稱、臘鷄、臘鴨,尤其是臘肉,又稱醬油肉,不用防腐劑,醬油及鹽分量適中,塗抹均匀,紅白相襯,呈半透明色,晒得恰到好處,放口中咀嚼,其味不鹹不淡,肉質不硬不鬆,香而不膩,風味絕佳,堪稱上品。實遠超過湖南臘肉,南京板鴨。鄕間各家,俱以磚砌大竈,燃草稻,竈之高處...

  • 文章冬至諺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5卷 第12期  作者:平山  出版时间:1983-12-10
    关键字: 民间习俗 冬至 谚语

    冬至,爲農民之大節,農民終歲勤勞,至此已五穀收成完備,儲藏穩妥、逢此大節,應當慶祝一番,以慰辛勞。冬至又爲祭拜宗祖之節,鄕村凡宗族姓氏大者,均有宗祠建設,供奉歷代逝世之神主、有族產收入、爲冬至買辦猪羊祭品之用,故是曰管理族產者必大開祠門,鼓樂齊鳴敲鑼擊鼓,大喊「請紳衿老人到祠堂祭祖拜冬」於於赤童白叟,齊集宗祠,宰猪殺羊買辦祭品,擧行大祭,祭後對紳士老人各分祚肉一塊,紳衿秀才兩斤,擧人四斤,老人六十歲的一斤,七十歲二斤,八十歲四斤。民國後紳衿擧秀無人,改以...

  • 文章急口令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8期  作者:牛一峯 出版时间:1978-08-25
    关键字: 急口令 思想文化 民间习俗

    本刋第十券第六期三十六頁,黃文斌先生之大作「拗口令」,寫得很有興趣,筆者亦想一段「急口令」,予以獻醜云:天上看,滿天星。地下看,一個坑。門前看,一稞松。松上看,臥個鷹。屋裡看,點着燈。牆上看,釘着釘。釘上看,掛個弓。桌子上看,一個鐘。鐘旁邊看,一本子經。院裡看,起了風。刮散了滿天星。刮平了地下坑。刮倒了門前松。刮飛了松上鷹。刮滅了屋裡燈。刮掉了牆上釘。刮落了釘上弓。刮歪了桌子上鐘。刮翻了鐘旁邊的經。這叫看,經翻、鐘歪、弓落、釘掉、燈滅、鷹飛、松倒、坑平、...

  • 文章河南民間謌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0期  作者:馬世和 出版时间:1974-10-25
    关键字: 民间谚语 民间习俗 农业谚语

    六、立夏不雨立夏不雨,人民憂慮;立夏不下,高吊犂耙。是農諺時令之類,在河南地靠天之農村社會裡,四五月間,正需和風瑞雨,谷苗方可靑翠以興,否則乾旱成災,禾苗枯死,赤地千里,不能下種,將爲農民之憂也;據前輩老農經驗,在立夏之日,多有雨下,可卜秋收,否則不雨不下,則預兆乾旱,勢成荒年,只有高掛犂耙,而散於四方者,民之憂也。/七、二十三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蒸饃饃;二十九,貼花紙;年三十,喝甜酒;...

  • 文章故鄕的磨碾滾臼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5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78-05-25
    关键字: 故乡回忆 民间习俗 碾磨技术

    一 前言:故鄕的磨、碾、滾、臼,幾乎各鄕村都有,磨可以用來磨米、麥、豆類及玉籽成麵或糝,又可磨油、磨粉皮粉條或涼粉,更可拐豆腐……。碾可以用來碾米、碾油、碾藥材……。石滾可以用來碾場,將麥穗、豆皮、黍稷高粱的殼糠碾下來。杵臼(對臼)可以用來舂米麵及藥材。磨與碾都是裝設在磨房碾房裡,可以全天候工作,不受風雨陰晴的限制,能做活到通宵達旦;石滾用過之後,就是場光地淨的季節,將滾框去下來,儲在場棚裡,把光石滾留在場邊處或不妨碍走路的地方,石滾是石頭製成的,不怕風...

  • 文章奉化农村民间习俗碎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8期  作者:陳震旦 出版时间:1978-08-06
    关键字: 奉化农村 民间习俗 乡土回忆

    離開故鄕奉化已二十九易寒暑,有人說光陰如箭,日月如梭,眞的,日子的確過得太快了。二十九年前故鄕農村民間的習俗,仍是在腦海裡記得淸淸楚楚,一點兒也不模糊。茲將想到的點點滴滴滙成一束,和吾鄕長們共敍囘憶。溪畔洗衣棠聯絡感情我生長在一個地處偏僻的鄕間農村,全村住戶共僅三百餘家,居民大多以農爲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秋收冬藏,整年兢兢業業,安份守紀,過着很安祥的日子。村前有一條溪,溪水深及膝蓋,從溪面往下看,可以看得淸楚溪底下的粒粒沙石,可以數得出溪底下往來嬉戲...

  • 文章童謠裏的「祭灶」歌

    来源期刊:《浦東》 第43期  作者:馮輝岳 出版时间:1986-01-15
    关键字: 童谣 祭灶 灶王爷 新年 民间习俗

    天不怕地不怕的为非作歹,如果他们在文明的社会里,仍能像从前的孩子一样,在童谣的潜移默化中成长,相信必能返璞归眞,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年节习俗的童谣是先人生活的记录,像许多童谣一样,有它珍贵的价値,用歌声把这些习俗传下去,就等于是文化的传递。据我年老的父亲说,日本占据台湾的五十年间,为推行「皇民化运动」,以同化台湾同胞过旧历年的习俗,结果用尽方法,也无法得逞,可见民间习俗是文化的根源,它始终根深蒂固的埋在大众的心底,成为生活中的一种温慰和期待。我们要把有意义的习俗

  • 文章(歷史文物)三伏天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7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95-07-03
    关键字: 伏天 中暑 衣服 民间习俗

    农历六月是天气最热的月份,古人称为「伏天」,伏是隐藏之意,表示躱避盛暑。六月有三伏天,即头伏十天、中伏十天、末伏十天。由于天气炎热,自古以来就有「歇伏」的习俗,歇伏即是歇夏,也就是尽量减少活动,以避免中暑,同时,须准备消暑解渴的飮料,如金银桃露、绿豆汤、芝麻糊、苦茶、凉茶、冬瓜茶、爱玉冰、仙草冰等;而大陆北方人在伏天时大多吃面食,因此有「头伏饺,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俗谚。民间习俗在六月六日时都会洗晒大量衣物,因为经过漫长的梅雨季节后,衣服、棉被

  • 文章糊凍者粥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王壽明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民间习俗 糊涂 追溯来源 孔子故事

    在蘇北,尤其在海州地區及魯南的方言中,把粥稱之曰稀飯,或曰「糊塗」的流傳甚遠、甚廣。記得童年時母親常在晚餐時叫我們喝稖糊塗或小麥糊塗。問其「糊塗」一詞的來源,那就鮮爲人知。這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時期,從孔子在魯國曲阜創辦杏壇書院時的一個小故事說起。一天,學生顏回、曾參、子貢、子路等在一起玩耍,暢談各家最好吃的食物。子路說:「母親做的肉凍最好吃。」冉求說:「母親做的雞凍最好吃。」子貢說:「母親做的魚凍最好吃。」顏回聽之不語,後被衆人追問才漫不輕心地...

共51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