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武宁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追忆我永远怀念的地方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5期  作者:郭茂溪  出版时间:2009-05-01
    关键字: 武宁城 童年回忆 武宁小吃 武安寨 重返故乡

    古艾武宁城,是我永远怀念的地方。我八岁以前多半是居住在此城中,八岁以后,便随家迁寓南昌。依稀记得我开始唸书时,便是在乡贤朱注江先生所办之「求是小学」,校址设在「昌明社」后进,我家居住前进,年幼上学比较方便。不久,求是小学迁往西门,以太平行宫作校址,我虽然是小学二年级生,但一样住宿校内就学,校中年岁较大,像李茂谷先生之子李文奎,黄由亭先生之妻盛启棠、陈德茂布庄少东陈承汉等,和我年纪相差不远,如陶浴德、张肇坤、张汉龙等同学;大约一年左右,我便离开武宁城,往南

  • 文章修河,诗人的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4期  作者:閔正國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修河 武宁三盛 江西四子 武宁诗社

    修河,是江西五大河流之一。它发源于幕阜山脉的黄龙山,流经修水、武宁、永修而汇入鄱阳湖,全长三百五十四公里。以其修远,故名。「五千年古邑,七百里修江。」这是人们对这块神奇土地的赞语。确实,源远流长的修河自古就哺育了两岸的先民,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修河流经之地,人们把它喻为「神丽之奧区,华腴之隽地。」「仙人乐其幽遐,高士乐其修洁。」东晋学者郭璞在《水经注》中更称赞它:「有水名修,有鱼名鯈;天下大乱,此地无忧。」修河,以它的水色洁清、曲折宛转、风景如画

  • 文章旅粤武宁青年同志会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0期  作者:吳天聲 出版时间:1968-09-02
    关键字: 序文 江西武宁 同乡会

    維時烈日蒸暑,火雲漫天。鼓角忽來,肺腸如沸。怊悵有思,蒼茫誰語。乃有舊雨熊君克堯、李君誠甫。以武寜旅粵青年同志錄,匄余為序曰:十年亡省,百刼此身。多士渡江,呼天何處!因懷同舟之誼,益懔散沙之譏。爰成斯會,藉資團結。願借鴻文,以正觀感。余受而遜謝,旣壯其志,於義難辭。夷考武寜,居贛西北。山川毓秀,豪傑代生。協和李公,實為健者。項城當道,國命如絲。李公發難於湖口,首燭其奸。擧義於昆明,終褫其魄。於是天下有知李公,無不知有武寜。獨念嶺海棲遲,征鞍勞瘁。吞聲梓里...

  • 文章武宁的古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3期  作者:閔正國 出版时间:2003-08-01
    关键字: 武宁 古树 人文自然 考古资料 古树简介

    九江 闵正国武宁地处赣鄂边境,幕阜山横亘于县之北面,九岭山逶迤于县之南面,「中孕奇峰异壑,不可以数。」故而珍贵的古树遍布全县,且多为本县历代名人高士所植,先辈们的这种植树造林,美化桑梓,造福后代,荫庇后人之举堪为后世楷模。可惜历经兵祸战乱和人为损毁,保留至今已是寥寥无几。现存珍贵的古树、大树,虽经沧桑和磨难,仍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巍然耸立。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村庄的标志,是最为壮观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一个地方的活档案和活化石。在旅游开发、地图绘测

  • 文章武宁纪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陳劍宇 出版时间:1970-06-02
    关键字: 武宁县 会员大会 学生 疏散 抗日战争 国葬

    民念七春三月,余与舍弟纯方及孔性安先生各被推出席赣省府召开之全省动员大会。在休息中,忽遇李协和先生,因亟招孔先生及舍弟一会。李先生遂约余等三人,会闭后,同往武宁一游。余等恐主人过劳,婉辞之。伊又言:「敝邑并无多少可游之处,因与君等自粤一别,已十有五年,外御其侮,人同此心,深望与君等作一畅论而已」等语。言时,神色恳挚,遂允之。至闭会之次日九时,伊已派一中型汽车,顺次接余等及其祕书某先生共四人,即转车至伊寓,伊已立候寓前。登车后,直自市内驶出,至午后四时余

  • 文章白玉蟾与武宁柳山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5期  作者:閔正國 歐陽衛軍 出版时间:2014-05-15
    关键字: 武宁柳山 历代诗词 白玉蟾葛长庚 道教成就 卒年考辩 《涌翠亭记》 《柳山寺》诗 武宁文化

    武宁「陆有剑阁列栈之雄,水有玉峡诸滩之险。」「郁为柳峰,衍为修江,丹崖翠壁,绿水红泉,盖神丽之奧区,华腴之福地。」故「仙人爱其幽暇,高士乐其修洁。」境内修河南岸的柳山,据清代乾隆二十年《武宁县志.古蹟篇》载:「孤峰耸翠,卓立如笔。其巅平净,广可亩许。唐柳浑隐此,后人以之名山。上有石井、书院、祠堂、涌翠亭。宋白玉蟾有亭记。又有石门,门壁刻诗。山腰有观音阁、龙岩、佛岩,其阴有读书台故址,其侧有小柳山。」柳山上的「柳浑精舍」,又称柳贞公祠,是古时「豫宁八景

  • 文章孫中山先生與九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5期  作者:吳仕飛 吳大廣  出版时间:2011-11-01
    关键字: 孙中山 九江 革命历程 武宁孙氏 题词赠匾

    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政制度,建立起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为建立整个亚洲的解放,投去了一束光明,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如列宁把辛亥革命看成是「亚洲的觉醒」。一九一二年十月,时为江西都督李烈钧(九江武宁人)电请孙中山先生来江西视察,拟建立反对袁世凯大本营,进行「二次革命」。十月十八日,孙中山先生以「大总统特授筹划全国铁路全权」的名义,由张继、王正廷、马君武陪同,自上海乘「联鲸」号军舰起程,沿长江而上,视察江防

  • 文章影印乾隆四十七年重修武宁县志缘起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2期  出版时间:1985-10-15
    关键字: 武宁县 同乡会 春节聚餐 地方志 历史沿革

    朝夕流览,故园之思,可油然而生。一旦返回大陆,重修县志,考献征文,有所依据,而不致于茫然无绪,其裨益岂浅鲜哉!台北市江西省武宁同鄕会第一届理、监事会启顷从江西通志艺文略史部发现:1郑观草本,弘治中县丞易荣为之补充。2道光四年、二十八年,先后两次修志。

  • 文章武宁县沿革与山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2期  作者:嶺南梁鳴岡  出版时间:1985-10-15
    关键字: 武宁县 历史沿革 山川地貌 修水 地方志

    武宁县知县候补同知一、沿革惟武之区,隶吴之曲,荒荒艾侯,奠兹南服,川媚以珠,山辉以玉,既启灵封,遂为乐国。朝代云遥,罔留简牍,爰逮汉书,舆地始录,世理厥绪,网如列烛,柳峯蔚蓝,修水净绿,为草为因,时劙时属。分部纪疆,古今在目。作沿革表。淸因之,领九鄕,编户三坊五十一里。按武宁县昉于唐,而茅土之分则始于艾。艾虞夏间无明文,不可考。商穆鼎有艾侯,罗长源,路史谓艾县,隋入建昌,艾城在武宁,长源淹博精核,所称引当不诬。汉有海昏,侯国。海昏与艾相错,武宁分自海昏

  • 文章許遜與九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4期  作者:閔正國 歐陽衛軍 出版时间:2014-02-15
    关键字: 东晋许逊 修道成果 根除水患 道教神仙 万寿宫 武宁遗迹 试剑石 卓剑泉 龙潭石 铁炉故址 飞来峰 文人推崇 赣鄱文化 社会正能量

    临别之时,送行者为之蔽野,有送至百里千里始还者,还有追随到江西不回者达3000之众。许逊学道于西安(今武宁)吴猛,励时七年,周行江湖。又与堪舆大师郭璞结伴,访名山,求善地。因长于治水,足迹遍及江西赣北、赣中,所遗斩蛟、镇妖、除害、成仙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许逊后半生,除了兴修水利之外,还曾两次出征,赤心报国,一是说阻王敦叛乱,二是追随桓温军幕北伐前秦。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在南昌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鸡犬亦随逐飞天。年一百三十六岁。北宋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