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桥名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壩頭溪中流之花橋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4期  作者:陳碩淵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花桥 壩头溪 桥名由来 传说 佛教

    花橋,位於我縣三河鄕壩頭溪之中流,在若干年前係以靑石所建成,而橫跨壩頭溪中流之兩岸。據稱該橋原屬一座極普通的石橋,故在當時無「花橋」之名;惟築成約數年後之某日,當往來人民行經此橋時,忽然發現橋上石欄杆中,有一靑石上顯出部份白色花紋,而形如一株古梅開放狀。又數年後,復見該白色花紋旁,另顯出一點白色紋如同寒雀狀,故後人命此橋爲「花橋」,又命該橋欄杆上白色紋爲「寒雀折梅」。然後該地區也隨之以「花橋」著稱。又名之爲「上花橋」。我母信奉佛敎,故我幼時,曾隨她老人家...

  • 文章「禮嘉橋」名由來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94期  出版时间:2001-08-15
    关键字: “礼嘉桥” 桥名 渊源 礼嘉镇 和睦

    据传礼嘉鎭原有孙、王两大姓,素有嫌隙,两性不和。原鎭中河口有一木桥,历久木朽,屡生险象。清代里人孙公疱独力捐资,易木为石,便利鄕里。清嘉庆十八年,里人又捐资重新修葺,加石栏于桥面两侧,以佑行人。为劝勉鄕人和睦相处,因于桥侧刻「礼嘉桥」,以嘉勉讲礼仪、睦邻里的淳朴民风。孙王两姓皆有所感,消释旧嫌。于是造一桥而捐弃两姓之隙,重结邻里之好,传为美谈。(摘自常州日报「文笔塔」盛克俭文「常州桥名拾趣」。资料提供者:礼嘉桥人高尙先生)

  • 文章登瀛晚眺美如畫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9期  作者:王蔭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登瀛桥 桥名来历 民间掌故 登瀛晚眺

    一九五二年,我被上級從建湖縣文教科調至鹽城文化部門工作,有一次在天氣晴朗月明如晝的晩上,我伙同在一起工作的曾棟君、孫鴻同志去西門登瀛橋觀賞聲名遠揚的鹽城八大景觀之一—「登瀛晩眺」,以實現我多年夢寐以求的願望。因我在少年時住在高作鎭農村老外婆家,曾聽我舅父曹效庭講過許多民間故事,其中有一則「沈登瀛獨資建造登瀛橋」的傳說,因爲內容好,給我印象最深,雖然過去幾十年了,仍然記憶猶新。事情內容說的是在清朝同治年間,鹽城向北18里的新興場是個較大的集鎭。集鎭上有戶大財...

  • 文章陽江溪中流之火燒橋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4期  作者:陳培根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火烧桥” 古建筑物 桥名由来 历代碑铭

    火燒橋,位於我縣三河鄕之大廟口以東約十餘華里處,係靑石以五拱(或七拱)所築成(高約二丈至六丈不等,寬約丈許,長約一百五十公尺許),而橫跨陽江溪中流之兩岸,是爲我縣境內最高且最長最寬的一座極雄壯之大拱橋,然以整個湖南而言,其盛名僅次於邵陽縣境之九拱橋。況火燒橋,也屬我縣境內最宏偉古建築物之一,也是我家至紫溪鎭及白牙巿必經之處。何以此橋名爲「火燒橋」?據聞此橋建築之處,在若干年前所建築者,係屬一座較短而狹的木橋,每年都要遭天火焚燬達二次以上,但每次燒燬之後又...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