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小麦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小麦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83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9-07-01
    关键字: 四川物产 春小麦区 冬小麦 成都平原 小麦收获区

    小麦之在四川,为仅次于水稻之重要作物。据抗战前中央农业实验所之调査估计:四川小麦种植面积,在一千四百万至三千六百万亩之间,居全国第七位。惟以每亩产量冠于全国,故产额跃居全国第五位,约在三千六百万至四千万担之间。另据中华民国统计年鉴(民国三十七年)载:民国三十五年四川小麦种植面积为二四、八八七、〇〇〇市亩,同年产量为五五、六〇六、〇〇〇市石。由此可以明了四川小麦生产之大槪情形。川省除懋功、理县以北列为春小麦区(虽在当年十月间播种,必须至翌年八九月间收获

  • 文章是經師,也是人師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1期  作者:胡有瑞  出版时间:1981-01-06
    关键字: 沈宗瀚 农业 小麦 人才 悼念

    博士坚持的做人原则,蒋秘书长说:「在他的家中,悬挂了一项座右铭:学道、信道、乐道;识人、用人、容人。这十二个字,就是沈先生这一生待人处事的写照。」在金大敎书时,他对学生非常严。「他敎课眞严,谁缺课,必定责备,很凶,他很守时,绝不浪费一分钟。」观察敏锐·性情中人学生们虽然很怕他,可是,毕业以后,随他做事时,「对我们完全像朋友一样。」当沈博士负责全国性小麦改良工作时;「他所负责培育的金大2905小麦品种,一直到现在,仍然在长江流域大规模的种植,这种品种的优点

  • 文章故鄉拾穗(四)農業槪況——麥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63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3-12-15
    关键字: 农业 小麦 大麦 元麦

    麦之播种时间,除荞麦外,不问小麦元麦大麦,均需于农历九、十月间播种完毕,期能于播种后一星期内便发出芽来。如果气候许可,在寒冬前尙来得及翻一次土——除一次草。否则大陆之气候,有时因西伯利亚之寒流提早来袭,在农历十一月间,便可能降雪。即使不降雪,如雨季早临,早晚也将遍地皆冰,不要说是以人力锄泥翻土无能为力,即以牛力也无法翻土了。就算是勉强能播种下去,在年内由于气湿奇冷,天寒地冻,亦难能发芽,在北雁南飞时,田内未发芽之麦种籽便将成为寒雁之果腹佳粮。滩里及沙洲之

  • 文章故鄉拾穗(三)農業槪況——麥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62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3-11-15
    关键字: 小麦 元麦 大麦

    农谚「春畊、夏耘、秋收、冬藏,」之说,似乎仅指稻、麦两种而言,实则吾家鄕之农产品不仅于此。滩里及沙洲之主产品是麦与稻,但上鄕之主产品除稻麦外,尙有豆类一种,至于副产品,上下鄕大致相同而种类繁多。玆依农历一年四季之收成顺序,不惮其烦,将主产品之播种,畊耘、收割,及其用途等等分别列述,藉以有助我们下一代对故鄕之认识与了解。麦:根据「农源」所载;「麦重要之农田植物也,我国北方遍种之,叶细长,有平行脉,茎有节,夏月开花结实,小麦之实,大多无芒,子多粉,以制切面

  • 文章家乡味豫北的小麦捻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7期  作者:甄彦文 出版时间:1976-07-25
    关键字: 家乡味道 豫北 小麦捻饌

    来到中部山上,无意中,我看到两块半成熟的小麦田。当我一眼望见久违的小麦田时。我仿佛遇见久别的亲人似的感到分外的亲切!睹物生情中,我情不自禁的,抚摸着可爱的小麦穗儿,把玩之际,我又想起幼年在故鄕,吃小麦「捻馔」的往事。我的故鄕,豫北一带,每年仲春的三月底至四月中旬,是一年中「靑黄不接」之时。也是农村中最困苦之际,这时农人,不管穷富人家,都要到自己半成熟的小麦田里,拔一大捆小麦穰子囘来,做餐味美而可口的捻馔吃吃,富家是赏其新鲜,穷家是来充饥果腹。捻馔的做法

  • 文章一年農事在華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2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2-12-20
    关键字: 农事 华北 小麦 农村生活

    小麦为正作,以麦季为大季,其他粮食都算杂作,对麦季特加重视。在收麦的时候,麦田人山人海,有收麦的,有拾麦的,也有看麦的,虽官家豪富的濶佬公子,太太小姐们,亦要到麦田里,走走看看,凑凑热閙,以示关切。收麦时农人都系一天五餐,饭食特别丰盛,如系雇工收获,除以丰富饭食招待外,并按一日双工加倍给资,以示犒劳,可见农民对于收麦的重视了。麦收完毕,全部登场,即须开始碾打,此时早秋多将成熟;晚秋亦须及时播种,一面打麦,一面播种晚秋,并须准备收获早熟的秋作,有种有收;亦耕亦

  • 文章北地麥浪多壯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郭有文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小麦 大麦 收麦 故乡风物

    时序过得好快,转眼又进入夏季了,每年节气一进入「立夏」,北方的小麦,都会抽出麦穗来,农谚所谓:「立夏麦穗齐」,非常准确。到了「小满」,小麦的颜色,便由靑转黄,这时再不赶着吃几顿「捻馔」(一种用靑麦粒炒熟磨出来的食物),就又得等到来年了。提到吃「捻馔」,不光是小麦,大麦头也可以吃,只是小麦较比普遍而已。而小麦,只是诸多麦子中的一种而已。事实上,北方的麦子有好几种,外行人乍看之下,不大分得淸楚,实际上,各种麦子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不但长相不同,改割下来的麦粒

  • 文章由吃面想到中原小麦季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張元濱  出版时间:1972-01-01
    关键字: 小麦 面食 中原 气候 农作物

    我国北人吃麦面,南人吃米饭,这是当地生产,个人习惯。说到吃面,自然想到小麦。华北地区,大都产麦,尤以黄河流域中下游的中原,黄壤松土,肥沃深厚,气候适度,种麦最宜。论品质豫东商邱、豫北安阳,确属第一。论产量豫南郾城许昌一带为最。麦为六谷之一,俗称麦子,有小麦、大麦两种。小麦一名来;大麦一名牟」。诗经有句:「贻我来牟」,即给我小麦大麦也。中原种麦,以小麦为大宗,约占「夏作」百分之九十。大麦与豌豆、遍豆等,仅共占百分之十。所以中原称夏季为「麦季」,称小麦为「正

  • 文章轻揺麦漏种小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豫孟東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区域文化 思念故乡 人物回忆 小麦

    假日朋友来访,包水饺飨客,突然站在案板旁,六岁的老三问我:「爸,面粉是用什么做成的?」「嗨!这你就不知道,面粉是用小麦磨成的。」孩子听我说面粉是小麦磨成的,似乎仍不懂,接着又追问说:「爸,小麦是什么样子?」「小麦粒像米一样大,也是由麦田长出来的。」可不是嘛!今天我们制面粉用的小麦,都是从外国进口;平时吃的面粉都是面粉厂制成,孩子长到六岁了,他却从来未曾见过小麦,他怎知面粉是小麦磨成的。由孩子这一追问,使我又忆起小时候在家鄕,九月天种麦的往事了。河南的故鄕

  • 文章讀「對日抗戰拾零」後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7期  作者:劉昭晴 出版时间:1981-07-06
    关键字: 读后感 磨面 粮食 小麦 面食 磨房

    本刊第一四五期(七十年五月出版)中,有王惠民先生「对日八年抗战拾零」一文,其中谈到抗战时,在江西黎川慰劳集团军司令上官云相时,有「不知将军是那省人氏,除了鸡鸭鱼肉款待远客外,并将最白的面粉做高庄馒(应做馒)头供客人果腹,席间即有人询问将军如此白净的面粉,在前线从何而来?答说自制,法以磨面前将小麦用水漂洗一过,接着用风吹乾,而后用石磨去皮,麦皮复带几分潮湿,磨时才不会碾碎,面中没有麦皮历,自然白如霜雪……座上客聆悉之余,觉得此法甚然,大可倣效一试」。按王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