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古代文化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长安的佛寺与中外文化交流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90期  作者:郗琳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佛寺 文化交流 长安 古代文化

    佛教传入我国将近两千年,对我国的学术思想、语言文学、建筑雕塑、绘画音乐以及天文、医药等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以后,经过吸收、融合,其思想体系发展演变成为十多个宗派。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派体系,与原有的儒学和道教文化互相渗透,形成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同步发展的时期,是超越秦、汉的一个高峯。隋、唐文化

  • 文章惊人的中国古代文化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長廣敏雄  出版时间:1987-10-31
    关键字: 中国 古代文化 不腐女尸 天马

    京都大学东洋美术史名誉教授· 长广敏雄·两千年女尸不腐非偶然我的看法是,这不是在偶然的情况下保存下来的女尸,因此,如果我的看法是事实的话,那麽这就意味着古代中国就拥有很优秀的防腐技术。早在公元前四个世纪,中国的冶铁技术就已经很进步,这已经为考古学家所公认。由于冶铁文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各种土木技术乃至发展了高度的美术工艺水平,也是不难想像的。这一次发掘的汉墓是公元前二世纪中叶之物,也正是中国在文化艺术方面发展中的一个顶点,当然是要予以高度评价

  • 文章論儒家禮學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1卷 第1、2期  作者:朱岑樓  出版时间:1985-03-20
    关键字: 中国古代文化 儒家 礼学 研究论文

    本文作者朱岑樓鄉長,現任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所教授兼主任及「湘鄉文獻」社長。·編者·

  • 文章文化古今谈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9期  作者:許智範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江西古代文化 越族文化 吴城商代遗址 新淦大墓 图腾崇拜

    正因如此,江西的古代文化与古越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更明确地说,扬越人、千越人及其先民就是这里古老文化的主要缔造者。江西先民以持之不懈的奋斗和探索推动着历史前进,他们也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原始文化和原始艺术。这些原始文化和原始艺术又改善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为以后文化艺术的进步奠定了基础。樟树吴城商代遗址中发现过一七〇多个刻划在陶瓷器及石范上面的文字符号,有部分与中原甲骨文类似,也有一些为本地所特有,有些至今尙难以辨识。在鹰潭角山

  • 文章中國十大名都自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9期  出版时间:1986-09-30
    关键字: 世界文化 古代文化 穴野狩猎 部落农耕 城堡神祗 中国都城 城市建设 建设研究

    世界古文化之演进,大概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穴野狩猎文化,此一阶段的先民,穴居野处,茹毛飮血,或架木为巢而居,以猎捕野兽维持生活。第二阶段是部落农耕文化,此一阶段的先民,已能制作简单粗糙的农具,可以耕田种黍,作为食物,不需全赖狩猎解决生活问题。并为保护族类的安全,不得不聚族而居,凝成大小部落,以加强防卫的力量。第三阶段是城堡神祇文化,此一阶段的先民,由于攻防武器之进步,部落如无屏障之掩护,即不足保护其族类之安全。所以才设城池以御敌人之侵袭。易经坎卦彖传

  • 文章罕見史前玉琮在武進縣出土還發現石斧石箭等文物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75期  出版时间:1983-05-01
    关键字: 史前玉琮 出土文物 武进 良渚文化墓地 长江下游地区古代文化

    同一时代的玉琮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均发现过,但都无法与之比美。这些珍稀文物的发现,为硏究中国长江下游地区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文章風雨滕王閣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5期  作者:張來芳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滕王阁 历史文化 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 文化观念

    一座古代建筑,那种张扬、典雅、灵动,而率性洒脱的艺术风采,的确冠盖江南,一显大唐风范。然而这座古老建筑所蕴育文化内涵的深厚丰饶,尤其値得我们玩索回味。凡是知晓滕王阁的,几乎没有不知道王勃这个文化巨匠的。正是这个「词理典瞻」而「命途多舛」的初唐才子,于上元二年(公元六七五年)省亲交趾而途径洪州的一次偶然机会,在阎都督的重阳饯别盛宴上,笔走龙蛇,大显身手,以妙捷的神笔,留下千秋一序——《滕王阁诗序》,他将斯阁的宏伟气势,登阁的遄飞逸兴,与仕途坎坷遭际,熔于一炉

  • 文章大同古代的藏书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陳建文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大同古代藏书 收藏方式 文化价值

    一、公元三八六年,北方强大的鲜卑族拓跋氏建魏国于盛乐、史称「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时,为完成统一中原的宏愿,毅然于公元三九八年迁都平城。营宫室、立社稷、建宗庙。经道武、明元、太武、文成、献文、孝文六帝近百年的经营,到孝文迁都洛阳前,平城已发展成较之今天大同大十倍,拥有百万人口的帝都,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胡、汉民族融合加剧,鲜卑游牧文化相对落后,民智急需开启,统者经邦治国也需要典籍,「岂不以天下可马上取之,不可以马上治之,为国之逆

  • 文章中华文化特色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4、35期  作者:趙廷俊  出版时间:1990-09-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文化特色 古代文物 歌颂历史

    古代器物,如商周鼎彝等,便与我们心灵相通,而益增怀古之深情。更进而言,创造使用这些文物者,就是我们的祖先,和我们一脉相传,有血缘关系。今日所有海内外的中国人,按照姓氏族谱,追源溯流,都可上及远古祖先,他们就是刻制甲骨文、铸造殷商铜器、周代鼎彝以及书刻汉简、魏碑的人,而我们也是他们的苗裔。埃及和其他的古代文化却不然,建金字塔、木乃伊的法老,和制作象形文字和艺术文物的古埃及人,与今日埃及人,与今日埃及人没有关连。尼罗河与肥沃的三角洲今古不殊,居民人物历经

  • 文章北宋時代的科學家——杭州沈括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7期  作者:孫尚志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沈括 良渚文化 安溪遗址 浙江历史文化 梦溪笔谈 古代科学

    去年因欲了解杭州市郊的良渚文化——代表新石器时代,曾多次经过良渚鎭,始知附近正兴建有规模的良渚文化博物馆,并访问其分布最广的安溪鄕,参观了数处出土的遗址。良渚、安溪皆原属杭县,南宋时代的水陆交通要道,同时获悉北宋时的科学家沈括墓就在安溪鄕。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宗儒家以来,学术思想一本格物、格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大道,学优则仕,读书人就热滚滚的投入政治,以宦途的发展为人生最大目标,对于科学毫不重视,致使沈括于科学上的重大成就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