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古井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代之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4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家乡古井 井字解读

    凿井而飮」之井,应仅为一小水塘,或因地形构筑而成之小蓄水池。盖以石头为工具,不可能凿成一似现代之井。我国近代文字学家叶玉森解释「井」字谓,为「四木交加形,中一小方,乃象井口」,此所谓井,如为土井,以四木交加做井口,并无任何作用。如为石井,则为井口,为何又舍石而用木。如谓四木交加,乃象井边,庶乎近之。四木交加之水塘,在水枯时,则仅余中间一点之水。则形成大篆中从点之井字。我先民如是,今之印第安人如此。由古井之形式,吾人应知神农氏教民稼穑之为如何也。盖初民之世

  • 文章重修『開化方泉』記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6期  作者:莊政榮  出版时间:1996-12-20
    关键字: 开化方泉 古井通泉 开化文社 碑文 重修古井

    字,可见二者间历史源远流长乎!笔者查阅『开化乡志』,唐代广元年(880年)墓志铭已明确记载:南方泉地属开化乡;清代康熙年间则有南方泉。开化方泉,系一古井之名。古井原在镇西『许神桥』堍北侧的『善宿庵』内,井碑镌刻『开化方泉』四字。井深三丈三、口径五尺,状成方形。古井通泉之说,确非玄虚.笔者自幼时起,曾卅多载岁月居住于古井西邻的庄氏祖宅,有幸与古井朝夕相沫,故所闻及所见得天独厚。井水清淳、汨汨有声,涓涓细泉,冬暖夏凉,供人滋养,舒心享受.即遇大旱之灾,河道干涸

  • 文章金门的古井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8期  作者:全成  出版时间:1985-05-01
    关键字: 古井 文化传统 故乡风貌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提着绑了绳索的铁皮水桶,迈著颤巍巍的步伐走到井边,然后将水桶往井里一抛,听得「嘭」的一声,我便趴在井缘边,探头瞧看那深邃黝黑的井底溅起的细白水花,也看着水桶慢慢的往下沈,和那一圈圈荡漾著波光的水纹向外扩散,而后消失。在我的童年中,古井那不可测的深邃,以及一圈圈漩涡般的波纹,总带给我一种虚渺似梦境般的神秘感觉。如今在台湾想找个古井缅怀一下孩童时代久远的记忆,似乎已是不容易了。一口口的古井从地面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埋藏地表底下迂廻延伸的自来水

  • 文章古井生辉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3期  作者:箭岩文 出版时间:2003-08-01
    关键字: 家乡古迹 古井 民间传说 抗战时期

    村子上,有口「古井」,它不知是在何年岁月?挖掘建成的,已无从考证。但从皇清同治六年,即公元一八六八年,修编的《王氏族谱》家乘中,牒卷里面的《地舆篇》部,有关各支宗村形图,一页复制版件,有个「」符号图例,清晰地标记在它座落的位置上。因而,这个古井,不难看出,很易推测,屈指一数,迄今已上个半世纪,不少于一百五十来年的历史了。追访「古井」的史迹,据村上历代遗老口传:说它在很多年前,这儿原只是一个小小的窟窿,几条潺潺的细涓,汇流于此,久晴不雨,天旱年分,还经常断

  • 文章連城“塔下街”的傳說

    来源期刊:《連聲》 第13期  作者:羅仲南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古井 塔下街 黎民百姓 滂沱大雨

    如今,当你在连城县建筑公司的大门内经过时,旮旯里就有一眼看来极为普通的“圆井”一般人并不知道它的历史价値和实在意义。这口不引人注目的“古井”,它有一层贯穿古今,瑰丽迷人的,“神话”般的色彩,它就是昔时被誉称为连城“塔下街”的来由。据传说:明朝永乐甲申年间,一日托塔天王李靖,奉了“玉旨”出巡“南天门”,威风凛凛地飘在云端里,时至子夜,察看凡间庶民百姓的生老病死苦。霎时间,被人间的生活无告,积善余庆的谢门李氏祥云,吃“长斋”的寡妇仰见了。据善男信女说,这是

  • 文章遊奉化古刹宣密禪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7期  作者:陳震旦 出版时间:1982-07-06
    关键字: 宣密禅寺 和尚 古刹 游览 素食 古井

    这座山,是一条碎石舗成的路面,有两尺多宽。左边是种植农作物的田地,依傍着一座山;右边是一个深坑溪流,从路面上往坑中看,约有两丈多深,溪水细流,如同一条漫长的白布,舖在坑中。到了古刹的山坡,步石阶而上,中途,右旁,有一座古井,井口圆型,约有两个大男人合抱的那样大小。井中之水,散发出一股烟雾般似的气体,据村子里这些上了年纪的祖父母辈人们说,这座古井,深度莫测,井底通往海洋。村上父老们说,曾经有人,用一条数丈长的蔴绳,一端细着一块盌面大的石块,一端执在手里,把綑

  • 文章嘉善发现七百年前古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3期  作者:王保漢 出版时间:1999-03-10
    关键字: 古井 嘉禾八景图 武水幽澜 明碧轩 补纳亭

    我国元代大画家吴鎭的名作《嘉禾八景图》中记敍的幽澜泉最近已在加善县城魏塘鎭的一个普通名宅内发现,据介绍,这个古井是江南名刹景德讲寺的遗物。景德讲寺位于魏塘鎭小寺弄内,在一九四九年那时被拆毁,此地已成为居民住宅区,而西廊的幽澜泉古井至今仍保存完好,直径为一米,井壁呈六角形,为大块长方形花岗石垒成。嘉善幽澜泉,在元代早已闻名遐迩,吴鎭在《嘉禾八景图》长卷局部「武水幽澜」的跋语中这样记敍:「在县(当时嘉善县尙未析出)东三七里的武水(即魏塘鎭)景德讲寺西廊幽澜井

  • 文章橫山橋、白龍廟、大林寺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35期  作者:湯源民  出版时间:1996-09-15
    关键字: 横山桥 白龙庙 大林寺 古井 工业卫星镇

    本寺左方的白龙娘娘古井井亭。敦请书法家赵朴初题大雄宝殿横匾,高龄一〇九岁老秀才题大林禅寺竖额于山门。寺内银杏(白果)树一棵,树龄已八百年,另两棵也有三百多年,近几年寺周围广植的青竹,已蔚然成林。远近高僧与信徒前来礼拜的日渐增多,上海电视台曾借寺内地点拍摄历史故事,台湾亦有人去过,现大林寺为武进文物保护单位,佛教会会址所在。白龙庙位置高于平地约三十公尺以上,和大林寺同在紫霞峰的南麓。南宋绍兴年间(公元一一三一—一一六二)建造,先后名潜灵观、龙母庙。历经明清两

  • 文章江苏无锡挖出千年古井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9期  出版时间:1997-03-20
    关键字: 无锡 千年古井 粗瓷陶罐 西晋 宜兴土窑

    无锡市日前挖掘出一口千年古井,这证明了太湖北部靠近梅园一带在一千七百多年前还是陆地。据介绍,这口古井是无锡市渔港乡银湖村在建造农民新村时发现的。井被一米多厚土层覆蓋,井深约四米,井的直径的一米,是用大青砖直砌成井壁。从井底还挖掘出十多只粗瓷陶罐。据无锡市博物馆专家鉴定,井底挖掘出的十多只粗瓷陶罐是西晋时代的物品,估计出自宜兴土窑。由此可以推断,大约一千七百多年前,这一带还是陆地。井的大小证明此处曾有较多人口聚居,后来这一地区被太湖水淹没,古井被沉入湖底。

  • 文章「学前断」的古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黃福榮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学前断” 古井 广东省立大埔中学 历史遗迹 家乡文化

    学前断」意为学堂前面的石级。大埔客家话将「坎」状叫「断」,坎状的石级,砌在镌刻着「广东省立大埔中学」,老校名门楼的前面,因此叫「学前断」。这客家话的地名,随此地毗邻省立名校共存,为这古老县城茶阳的家户皆知。面对「学前断」那座石牌坊的右侧,有一口麻石砌饰坚固的古井,自古以来不断涌流涓涓清泉,为县城居民世代饮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在茶阳读书那年,遇上多时赤日炎炎,久成大旱;这口常年丰盈泉流的、历代墓志皆注的古井,罕见的枯竭了许多。周围事业饮井的父老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