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变化共返回1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探親歸來話故鄕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2期  作者:劉雲懷 出版时间:1989-09-20
    关键字: 探亲 济宁 城区变化

    的老样子。变化最大的当然是城区,城墙没有了,连一座城门也未留下,所以那是城里,那是城外已难以分别。南门外的古运河搬了家。不知迁往何处。但原址仍在,不过看起来像一条大排水沟。水质浑浊、流动缓慢,那有往日的风采。运河两岸重新用花冈石水泥砌的堤防还整齐。宽度一样,也种了不少树木。而以杨柳为主。南门桥早已改建成宽大的水泥桥,桥附近仍是昔日的商业中心,人潮汹涌,车水马龙,楼房不少。大型商场、金融机构、电影院均在附近。太白楼拆掉了又在原址建了一座。在太白楼对面古运河边上又

  • 文章家鄉——陝西旬邑部份方言之探索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3期  作者:文登秀  出版时间:1997-10-30
    关键字: 旬邑 方言 谚语 故乡变化

    世界在变、潮流在变、环境在变。科学愈昌明,世界愈进步,一般墨守旧规的东西,为了适应新环境的发展及要求。无不想尽各种方法,以求变化发展。这是生存的原则,进步与竞争的必然。一九九二年八月,我与同乡好友,文克忍先生连袂返乡探亲。发现家乡也有很多的进步与变化;住的变化、庄稼的变化、交通的变化、生活形态的变化(开设了很多工厂,由纯农业转型到工农并重的阶段)这都是深値赞扬的变化。还有一种变化,就是语言方面的变化,何以见得?因其说话的速度较以前快速,且加有或多或少

  • 文章大陸探親行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2期  作者:魯鳳翔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探亲 故乡变化 人物感慨

    起头,没有面子。因此,我回忆起自小先父早年见背,寡母孀居,曾受够族人恶覇们欺压,为此我才改变之义,决定回鄕一趟,以使我那几个侄子在地方上能不再受到他人的歧视。当我踏上故鄕的土地所看到的,除了汉中已通火车,新集鎭上也有公路班车外,其他变化最多的要算景观了。原来的房子大多不见了,高低不平的田园成平了弯曲不直道路也直了。所有平地的庙宇和祖坟都不见了,(山坡上的一部份还存在)。每个家庭的堂屋(客厅)神龛与祖宗牌位也皆看不到了。所有稍具规模的商业全属「国营」,连普通

  • 文章武昌黃鶴樓「東門」啟用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82期  作者:本刊編輯部  出版时间:2012-01-10
    关键字: 黄鹤楼 景区变化 东门

    文◎本刊編輯部(注:東門的入口處,開闊潔淨)「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位於武昌蛇山上的黃鶴樓,是江南四大名樓之一(另外三座是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滕王閣、山西的鸛雀樓)。本樓始建於三國時期(約公元二二三年),歷代屢修屢毀,現在的建築是一九八五年重修的。黃鶴樓遠近馳名,遊客終年絡繹於途,使得原有大門十分擁擠。為了提高旅遊品質、有效紓解人潮,武漢市斥資重整與規劃,於武珞路的東門設入口處。其優點為:過去的動線不佳,遊客多是由西向東走,經常遊了主樓就結...

  • 文章窺視故鄉羅崗鎮近貌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9期  作者:羅光煥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罗岗镇 回乡探亲 故乡变化

    睽違故園四十年,地形地物全都變,幼時玩伴多作古,陌生面孔倶茫然;新興鄕鎭初顯現,農作栽培是主產,土地利用趨集約,水利工程基礎建。民國八十(一九九一)年的九月十六日,我棗陽的一個約十四人的返鄕探親團,在高雄小港機場乘坐華航班機飛抵香港啓德機場;轉乘南方航空公司的班機,飛到武漢的南湖機場,晚宿漢陽濱江的晴川飯店。第二天再乘漢襄快速火車,於下午三時四十分鐘左右,到達棗陽;旋又改乘麵包車往羅崗,於月色朦朧的深夜裡,回到了離別己四十多年的故鄕——李崗。十八日淸晨約...

  • 文章大埔人才今昔觀(續完)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7期  作者:劉禹輪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大埔 人才教育 观念变化

    說到這裏,我們得特別指出來,在同一個時期裏,我們縣內各區鄕中小學敎育,已逐漸地發達起來,除大埔縣立一中外,如高陂初中、大麻初中、虎山中學、白堠中學、三河中學等相繼建立了;就學中小學生人數,也逐年增加了,因之往外升進專大深造人數,也逐年增進,人才輩出。同時國內服務黨政軍警各界的,亦漸有出類拔萃現象,其中如鄒海濱先生,功勳彪炳,當然不在話下,他如羅卓英先生、吳奇偉先生(附逆)、范漢傑先生、趙公武先生、范其務先生、鄒敏初先生、郭思演先生、劉偉先生、蒲良柱先生等...

  • 文章蔡甸區歷史溯源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4期  作者:道平  出版时间:1997-07-10
    关键字: 湖北蔡甸 历史溯源 名称变化

    九五八),南唐表献江北地,县入于周,置汉阳军治,宋因之,属荆湖北路。宋度宗咸淳中,德安府为元兵所逼,侨治县之临嶂山。元世祖至元十一年(一二七四),县入元,仍为汉阳军,德安府还故治。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升军治为府。元顺帝至正十二年(一三五二),天完帝徐寿辉治平二年春,遣将丁普郞攻破汉阳及兴国(今阳新)、武昌。[2]至正二十四年(一三六四),吴王朱元璋受汉王陈理(陈友谅之子)之降,县置汉阳府,治如旧。明太祖洪武九年(一二七六)裁汉阳府,县改隶武昌府。洪武十三

  • 文章綜析近代湖北留學教育政策的演變(上)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71期  作者:余子俠 喬金霞  出版时间:2009-04-10
    关键字: 湖北 留学教育政策 变化历程

    :近代湖北的留學教育起步較晚,但在清末不出十年時間,整個湖北地區就形成了留學的熱潮,其留學規模在全國居於領先地位。這種局面的打開與形成,與其時湖北主政人物張之洞及端方的留學教育思想有著緊密關聯。民國初年,湖北就有了派遣百人出洋的留學計劃。並對留學各項事宜進行規定,自此湖北的留學政策開始以文本形式出現,該地區留學教育逐漸步入有法可依的時代。及至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湖北省府頻繁出台有關留學教育的各項規章制度,由是該省留學教育政策漸趨規範和完善。透過湖北留學教育...

  • 文章唯才是用與省籍觀念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6期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省籍观念由来 用人观念变化 唯才是用

    政府對省籍人士參政予以適度保障,有其歷史背景與意義。然而如今時代與社會環境都已改變,無論本省、外省人,幾十年來在一起生活,身處一樣的環境,受一樣的敎育,並有著經同學、同事、通婚等關係而締結的情誼,彼此背景、條件、思想幾已無異。此時,還需考量省籍背景來安排政治職務嗎?如果繼續如此強調,會否反而使省籍觀念不易消弭?我們何不眞正做到用人唯才呢?

  • 文章康有為漫遊海外十六年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祝秀俠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康有为 海外流亡 戊戌维新 论调变化

    目覩,各地之山川国土,政敎、艺俗文物,多所接触,引为幸事:他说:「夫人之生也,视其过也,芸芸众生,居僻鄕穷山之地,足迹不出百数十里者,盖皆是矣,吾诸先哲,盖皆遗恨于是,则虽聪明卓绝,亦为区域所限。汽船也、汽车也、电线也、之三者、缩土地促交通之神具也,汽船成于我生之前五十年,汽车成于我生之前三十年,电线成于我生之前十年,而万物变化之祖,为瓦特之机器,亦不过先我八十年,凡欧美之新文明具,皆发于百年之内外,萃大地之英灵,竭哲巧万亿之心,奔走苍萃,发扬飞鸣,汇成

共111条记录 1/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