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剡溪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剡溪九曲忆旧游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6期  作者:鄭競 出版时间:1977-06-06
    关键字: 剡溪 嵊县 剡溪九曲 鼋头渚 三界镇

    剡溪,或称之为剡江、剡川、剡汀,或称嵊水,或称戴湾。溪在嵊县城南一百五十步,靑川北注,全长迂迥凡六十余里,越嵊嶀二山之峡,远于曹娥江相接。剡溪之源有四,按宋楼钥所云:一自天台山北流,会于新昌县境后入于溪;一自东阳东流(或云自婺之武义东北流经东阳东流),合于嵊县南门入于溪;一自奉化之沙溪西南,转北流至杜潭,出浦口入于溪;一自宁海历三坑,西绕为三十六渡,至杜潭会奉化之水同入于溪。剡溪之源虽云有四,而入溪之水实只西鄕之剡源溪,南来之乌岩溪,及自杜潭东来之黄泽江

  • 文章九曲剡溪胜景多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6期  作者:盧樟宏 出版时间:1972-06-30
    关键字: 剡溪 九曲 风景名胜

    剡溪」源有二,一出武义县,一出天台山,至嵊县合流称剡溪,然后一向西北流,经上虞乌曹娥江的上游,一向东流,经奉化至宁波,合流于南江。世说载:东晋时,隐士戴逵(字安道),戴颙父子,隐居剡溪之滨,王子猷雪夜泛舟往访,造门而返。人问其故,曰:「乘兴而来,兴尽而来,何必见!」故剡溪又名戴溪,或子猷溪,地因人名而益彰。剡溪的第一曲名大诏,是个小村鎭,靑翠的冈峦,环抱着淸碧的溪流,山不算高,但颇陡峭。远望十余里外四明东部诸峰,有的像擎天的巨柱,有的像行空的天马,有的

  • 文章剡溪竹筏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1期  作者:·天衡· 出版时间:1970-10-31
    关键字: 嵊州剡溪 竹筏 交通工具 童年记事 思乡之情

    竹筏是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现在台湾还有利用它在近海捕鱼的;池塘中,河岸旁,也偶尔可看到有人蹲在上面垂钓;但用来载运货物和搭乘旅客,就没有见到了。在大陆产竹地区,水势湍急不便行船的溪流,则多用竹筏来运输客货的。乘竹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免去跋渉之劳而从容地浏览山光水色。浙东的剡溪,旧时很多竹筏。剡溪有两条,皆发源于四明山。一向西北流,经新昌、嵊县、上虞,为曹娥江的上游。一向东流,经奉化至宁波,合流于南江。当地称竹筏为竹排,构造简单,用五、六株毛竹排列,下用数

  • 文章浙江省奉化巿溪口鎭紀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1期  作者:張天岳 出版时间:2013-05-15
    关键字: 奉化市溪口镇 游行记略 武岭剡溪 蒋家世族 “蒋母”墓园

    五代时迁奉化县之岭。由此可知,溪口蒋氏一支是从宁波分过去的。蒋家排行,自二十五世起以「五言四句」排辈,即祁斯肇周国,孝友得成章;秀明启贤达,奕世庆吉昌。按照蒋家世系排列,蒋介石为二十八世周字辈,故其谱名为周泰。(二)武岭城楼车子刚刚停在溪口广场,迎面而立的便是一座巍峨高耸的武岭城楼。武岭,其实就是突入剡溪的一座小山,武岭门因建在武岭山上,故名之。武岭山上原来有庵,叫「武岭庵」。1930年,蒋介石在旧庵基础上建起具有武关式样的门楼。拱门城廓,雉蝶起伏,飞檐翅角

  • 文章嵊縣雜記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6期  作者:呂鈞 出版时间:1977-06-06
    关键字: 嵊县杂记 地理环境 交通状况 剡溪 人情风俗

    我们随政府来台,不觉将近三十年,老一辈的凋谢,在台出生的同鄕子女成人、成家的不在少数,有部份接受了高等敎育,出国深造吸收西洋文化硏究科学技术的,对我大陆山川河流与故鄕人情风俗习惯名胜古蹟等多数不了解,笔者出生民国初年,现已年逾花甲,抗战前外出从军,未读完一卷书,行过万里路,兹将笔者在故鄕自民国十年至二十年这段时间,略述我们嵊县西鄕一带的民间实况,提供我海内外靑少年参考,并请我嵊县在台的先辈指正。一、嵊县地理环境与交通状况,嵊县四面皆山,中间为平地,剡溪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