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佛经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易經與佛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易经 佛经 占卜

    佛经将智,概分为四,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易经系辞首先提出妙观察智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我们可以想像,古人在蛮荒时代,一觉醒来,就用眼睛接触天地间的森罗万象,天天观察,认识到日月运行,四季变化,动物植物,金木水火土等自然现象,以求得适应生存之道。是为知识的开端。其他动物,也有观察与适应自然的本能,但人却更

  • 文章領略古法出新奇——讀「弘一大師全集」書法卷淺識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9  作者:周焜民  出版时间:2001-05-01
    关键字: 弘一法师 书法艺术 佛经

    弘一法师是人间才子,现代弥陀。他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佛学思想体系,奠定了振微继绝的律宗大师地位。「余字即法」,尤其独辟蹊径的是,他披剃后,诸艺俱疏,独孜孜矻矻于书法艺术,「多写字以结善缘」「冀以善巧方便,导俗利生」。终其一生,留下成千上万的以佛经敎义为主要内容的书法作品,形式上包括写经,述作,批注和对联、中堂、横幅、斗方、书信。(弘一法师全集)书法卷收入其从童年至圆寂前的各类书件,时间跨度半个世纪,加上佛学,书信各卷的作品,可谓洋洋大观

  • 文章陕西法门寺宝塔废墟中发现宋元佛经三百余卷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8期  出版时间:1985-02-15
    关键字: 宋元佛经 出土文物 新闻报道

    星岛日报七十三年八月五日讯〕在著名的法门寺宝塔废墟中,最近发现了宋元佛经三百余卷。位于陕西扶风县境内的法门寺初建于东汉,兴盛于唐,传统戏(法门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次从宝塔废墟淸理出的佛经有宋代的「毗卢藏」,元代的「普宁藏」、「秘密经」等。这批罕见佛经的发现为研究中国佛学、版本学和造纸、印刷史提供了新资料。此外,这次还发现有舍利铜塔、敦煌唐佛、石雕佛和明代以来的铜佛像等文物五十多件。

  • 文章影印敦煌繕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緣起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2、43期  作者:李謇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影印敦煌佛经 文化价值 宏扬国粹

    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鈎玄提要,是如來性體中自然流露出來的,處處敎人見性。但在全經文句五千八百三十七字內,除「是福德卽非福德性」的唯一「性」字外,別處未再發現(見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卷一第十一頁倒數第七行,及卷二第一三三頁倒數第一行),足見我佛慈悲,祇希望我們在日常起居坐臥間,隨時觀照,自求參悟,而不應爲文字所束縛。因恐執着一個「性」字,仍爲有「着」,有着就是有我、有分別、有窐碍,念念生滅,輪廻尙不能斷,還談什麼成佛作祖呢?三藏十二部,一切法門,都是以明...

  • 文章玄奘三藏對中國文化之貢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東初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取经 佛经翻译 佛学思想 文化交流

    ㈠前言玄奘大師是我國佛敎史上留學之宗匠,是中華民族最偉大之探險家。其畢生獻身於溝通中印文化。留學印度十有九年,回國後在二十年間譯出一千三百餘卷經典,不僅開我國佛敎譯經史上新紀錄,卽在世界學術史上亦少有其匹。這種不畏艱苦冒險犯難的偉大精神及偉大學術貢獻,實値得國人永遠懷念與仰敬!他對我國歷史文化,旣有如此輝煌偉績的貢獻,實有向國人介紹的必要。㈡玄奘三藏之輝煌史績一、國內求學時代(四九六—六二七)唐三藏玄奘大師,俗稱唐僧。姓陳名褘,隋開皇十六年(五九六)出生...

  • 文章玄奘大師的偉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成一 出版时间:1991-04-01
    关键字: 玄奘 取经 佛法 大乘佛教 佛经翻译

    声名远播,赞誉纷来。接着又到四川亲近慧休、宝暹、道基、道根等大德。听讲阿毗昙、摄大乘、迦延、婆沙、杂心等大论,奘师以一闻千悟的天才,不久对整个佛法有了深入的体悟,此时川中大德云集,戒坛宏开,奘师于武德五年(六二二)圆具了三坛大戒,成为正式的大比丘了。此时奘师正好二十一岁。四、志全法宝奘师在硏习佛法、演讲佛经几年之后,渐有佛经尚未完全翻来之感,尤其异说蠭起,令人有无所适从的困惑,于是立志到印度取经以全法宝,而释羣疑。此时李渊父子(世民)初建唐鼎,国家秩序粗定,但

  • 文章五部龍藏鎭普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4期  作者:韻至 出版时间:1976-05-01
    关键字: 佛经 龙藏 普陀山 佛教 香火 藏经楼

    普陀山因为是大士的香火道场,景色幽美外,其所以令出家僧侣特别响往者则是它远处风涛,海岩孤绝,红尘不到,利于出家人安静修道。而更重要的是它保存有五部大藏经,难怪普陀的和尙自豪的说:「五部龙藏鎭普陀」,这五部龙藏的价値多少呢?实在很难估计,只有想到日月潭玄奘寺总统亲题扁额——「国之瑰寳」庶几相似。其价値在俗人眼中可能不太明了,但可以用敦煌石窟来比喩,敦煌石窟虽然属于佛敎,但其文化价値已超过佛敎范围,这种历史性的民族文化其价値是难以评估的。佛经自从释迦入灭后

  • 文章佛法槪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2期  作者:王平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佛法概述》 进修途径 佛经三藏

    是诸佛敎。」,一偈语,则一切戒皆在其中矣。所谓定者,心止于一境而不动摇之义,其方式与取材,俯拾即是。凡缘一理(如空无相愿等)、一事(如不净数息等)、一物(如靑、黄、赤、白、地、水、火、风等)、一句话头(禅宗)、一句佛号(净土宗),只要持之不失,皆能成定。定之一名,见于佛经者,有奢摩他、毗婆舍那、禅那、三摩钵底、三摩半那、三昧或称三摩地等,细分之,当然有其境性上之差别,总言之,皆是说定。优婆毱多临终时,吿其弟子曰,我死后有七万多三昧失传,以一罗汉而有如是多之三

  • 文章从白象塔《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发现说起活字印刷与温州——看我国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0卷 第1期  作者:金柏東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活字印刷 中国印刷城

    记载过活字印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这部周必大的《玉堂杂记》也没有保存下来,使得这一伟大的发明只能停留在文献的记载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如国外就有人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归于十五世纪的德国的古登堡。因此在中国致力于寻找早期的活字印刷的实物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九六五年二月在温州市郊的白象塔的二层内发现《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此经残宽十三厘米,残高八·五至十,五厘米,对照同处发现的崇宁二年(一一〇三)墨

  • 文章影印敦煌石室金剛般若經序言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2、43期  作者:竇景椿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影印佛经序言 佛教简史 珍贵史料

    北平图书馆所藏敦煌石室唐人写金刚经卷子大抵相同。考柳公权所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淸宣统间上海有正书局印行本)系唐穆宗长庆四年,即公元八二四年,景椿家藏金刚般若经写于唐高宗总章二年,即公元六六九年,早于柳书一百五十五年,经卷文句与古今各本微有异同,堪供校勘佛经者之珍贵史料。兹为宏扬文化,广事流通,爰经商诸中华佛敎居士会介绍印行,愿十方大德,海内外善人信士曁喜好硏究书法者共赏焉。原写本前段残缺数行,姑依流通本经文集字补足之,尙不失眞谛妙旨也。癸丑年仲夏窦景椿自序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