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口区划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埔沿革史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8期  作者:郭衍賓 出版时间:1981-12-30
    关键字: 大埔沿革 山川河流 祖先源流 人口区划

    境内山多田少,工业未兴,农产不足,大部成年男子,竞向外洋发展,以经营所获,寄回鄕中,维持一家生计,而女子则多留守家中,躬采井臼,料理田园业务,平素守望相助,声气互通,庆吊常亲,休戚与共。当升平时节,山无盗贼,讲孝悌修睦,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其风俗的淳厚,固早经众口交誉了。五、区鄕的划分及人口前时全县分为在城,三河,高陂,石上,百侯,同仁,大麻,石云八区(注:现在县城已拆除,在城改称茶阳,县政府迁至湖寮,同仁改称大埔县。)及五十二鄕,全县人口有三十余万人

  • 文章浙江省各縣之面積及名勝古迹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9卷 第1期  作者:雨金 出版时间:1987-01-10
    关键字: 浙江省资料 土地面积 名胜古迹 人口区划

    本刊十卷十二期李守藩先生详列「浙江省曁各县治之面积」大作,系以民国卅六年浙江省统计提要资料依各县面积之大小多寡为序排列。本年十八卷七期拓荣先生又蒐集「目前浙江省行政区划槪况」一文刊出,使大家对自己家鄕有进一步认识,玆再补充报导各县面积、人口、名胜古蹟、这是中共一九八五年所统计资料,俾明了中共所推行「市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槪况。

  • 文章同安簡介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0期  作者:郭經南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同安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人口产物

    山、民安、侯牧、集美、前场、海山、角尾、六甲、鼎尾等鄕公所。鄕鎭之下又设保、甲,此系地方行政槪况。㈢人口产物全县人口,抗战后约近三十万人,旅外人口,仅分布南洋群岛各地侨胞,虽无详细数字可查,槪略不下数十万人,系福建省有名侨鄕之一,人民勤奋淳朴,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惟一、二区稻田稍缺,多以旱地农作物为主要粮食。糖、稻、麦、花生、蕃藷、龙眼、菓菜、牲畜及近海鱼鲜,蚵、文昌鱼、浒苔及其他海产等为多。并有大宗盐产及土产供销外县市,甚至外省及南洋各地。㈣四大特色一

  • 文章山西现行行政区划人口面积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山西行政区划 人口面积 辖区介绍

    二〇〇三年本社太原市——三、〇〇〇、〇〇〇人,六、九八八平方公里,轄六區一市三縣:迎澤區、杏花嶺區、小店區、萬柏林區、尖草坪區、晉源區、古交市、婁煩縣、陽曲縣、清徐縣。大同市——二、四八〇、〇〇〇人,一四、〇〇〇平方公里,轄四區七縣: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陽高縣、靈邱縣、天鎭縣、廣靈縣、大同縣、左雲縣。朔州市——一、三三六、〇〇〇人,一〇、六〇〇平方公里,轄二區四縣:朔城區、平魯區、山陰縣、懷仁縣、右玉縣、應縣。陽泉市——一、二〇〇、〇〇〇人,四、...

  • 文章敘舊論今話故鄕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3期  作者:卓上鳴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人口情况 地势交通 行政区划 五华概况 广东省

    中华民国初期,版图面积号称三千四百四十四万余平方公里,人口共为四万万五千万之众,疆土东临渤海、黄海、东海,东南临南海,东北依鸭绿江、图门江与朝鲜为界,西北界俄属西伯利亚及中亚细亚,西南界印度、缅甸、寮国、越南等。全国划分三十五行省,十三个院辖市与海南特别行政区及蒙古、西藏两地方。如今山河变色。时过境迁,全国仅有二十二行省矣,东北九省恢复旧制东三省,原称热河、察哈尔、绥远改称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康合并西藏自治区。论及吾省—广东

  • 文章富陽縣況槪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9期  作者:陸錫麟 出版时间:1980-09-06
    关键字: 富阳概况 人口分布 行政区划 风土人情

    两县,南方为埔江、桐庐两县,西方为临安、新登两县,县城距杭州市约七〇华里。全县面积一、一五四.五五方公里(浙江月刊一一六期四三页载),占全省面积百分之一.一二,约占全国面积万分之一强,比两个台湾还大。肆、人口分布抗战时期统计约二〇万人,分布于各鄕鎭村里,迎薰鎭、场口鎭、大源鎭、龙门鄕、庆护鄕、靑云鄕等人口较多而密集,偏僻鄕村人口较少;另较小村落住一、二户,较大者如龙门环山有一千数百户而设鄕,此系地理环境、宗族观念等因素所形成。伍、行政区域本邑隶属于浙江省

  • 文章江西歷史文化名鎭棠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0期  作者:宜黃台辦 出版时间:2010-08-01
    关键字: 棠阴镇 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人口 文物古迹

    棠阴镇位于宜黄县城东部的宜水河畔,距县城十四公里,现为棠阴镇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含四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有一千四百余户,六千多人口。全镇辖十四个行政村,一二一个村民小组,人口一·八万余人。镇四周青山环抱,碧水环绕,林茂竹翠,莲硕荷香,镇中桥头镇尾,桥塔相映成趣,古宅鳞次栉比;镇内大街小巷,祠堂各具特色,宅院错落有致,是宜黄县境内唯一明清古建筑群保存最完好的千年古镇。【肇始与兴盛】肇基定名棠阴始建于北宋年间,因村庄依山傍水,故原名陂坪。临川一居士吴竦,字

  • 文章江津槪况簡述

    来源期刊:《江津》 第6期  作者:華生 出版时间:1970-08-15
    关键字: 江津概况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方物产 人口统计

    江津」第六期将出版,特就手边资料,提供有关本县的一二史实与统计数字以供旅台同鄕的参考。一、设治沿革:本县设治甚久,惟改名江津县,系始于隋朝开皇十八年。据寰宇记:以斯地在江之津,故以为名。二、面积:据民国三十四年江津县政府统计:计三、二二六平方公里。但据内政部编「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民国三十六年)载:全县面积为三、二五二·五九方公里,较县府统计多二十六方公里,占四川全省总面积百分之一·〇七。三、人口:据民国三十四年四月江津县政府统计:全县计一〇六

  • 文章(家鄉現狀)寧屬各縣市概況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4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9-12-01
    关键字: 宁波区划 余姚市 鄞县 慈溪县 奉化县 宁海县 象山县 位置面积 人口历史 特产名胜

    旧宁波府属行政区域已经中共重行划分,舟山羣岛另行成立舟山市,直隶浙江省下辖定海、普陀两区,和岱山、嵊泗两县。而将前往属之余姚县和台属之宁海县划入宁波市范围。现宁波市除市区划分为海曙江东、江北、鎭海、滨海(北仑)五个区外,另辖鄞县、奉化、宁海、象山、慈溪五县和一个余姚市。全市总面积九、三六五平方公里,人口四九一万(市区人口一〇三万)。兹将市属各县市现况简介如后:余姚市余姚地处宁波之西,南依四明山脉,北濒杭州湾,面积一三四六平方公里,人口七七·八万。余姚

  • 文章連雲港市近況轉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8-12-01
    关键字: 连云港 城市近况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人口数量 交通经济

    和东海、赣楡、灌云三个县。全市共有八个城市街道办事处,十三个鎭、八三个鄕。人口约二九二万人,其中城区人口四三万多人。新浦是连云港市政府所在地,它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东西向的干道有民主路、解放路、连海路等,这几条马路向西伸延,已把新浦和古城海州连在一起,合称新海区。新浦南北向的干道有通灌路、海昌路、南极路等。市内有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大型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和公园等。市区纺织、机械、化工、电子、食品等工业比较发达,商业繁盛,它是近代新兴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