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乡谚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乡谚语百则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田歲成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故乡谚语 地方话 举例

    我是五台縣田家崗村人,年青時在家鄕聽了不少諺語,現在雖然老了,仍能記的一點。把它逐條寫出來,供同鄕回味,有錯誤的地方,請更正。有遺漏的地方,請補上。又恐第二代的同鄕看不懂,有的地方稍加解釋。一、不聽老人的話,手背朝了下。意指年青人不聽老人的教誨,將來會當乞丐。二、緊走不及牢拴綁。——急著騎牲口出門,不如先把韁繩拴綁好,免的走到半路出了問題,耽誤時間。三、油瓶跌倒,也怕扶一扶。——形容人之懶惰。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五、不是做醋的老人。——形容不用外行人...

  • 文章乡谚拾零

    来源期刊:《浦東》 第31期  作者:沈步洲 出版时间:1983-01-15
    关键字: 故乡谚语 方言 谚语拾零

    1、种来早不荒,起来早不忙,早起三晓当一工。 (勤奋)2、儿子做官归,不如丈夫讨饭归。 (亲热)3、日里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惊心。 (心安理得)4、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飮水思源)5、千错万错来人不错。 (原谅别人)6、三个臭皮匠,等于一个诸葛亮。 (集思广益)7、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羽成舟。 (储蓄)8、酒肉弟兄多多,落难之中半个无。 (交友宜愼)9、爷有娘有不如自有。 (自力根生)10、看人挑担不吃力,自上肩头嘴要歪。 (别看人不起)11、开了

  • 文章乡谚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期  作者:石清寰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家乡谚语 谚语解释

    一、正月十六走百病。相傳正月十六日這天走親戚,可免一年之內百病不生,尤以小孩們走外婆家爲然。這固然是迷信,但在我鄕已成爲根深蒂固的習俗。二、一年兩個春,黃牛貴似金。一年之中若有兩次立春(年頭和年尾),一般人相信必是豐收之年。例如今年(七十三)就是一年兩個春。年成豐收,農人固然忙碌,而牲口當然也忙。因而農人爭購牛隻,致使黃牛身價高漲。三、二月二、龍抬頭。龍在冬天蟄入地下冬眠,至「驚蟄」時甦醒,俗傳二月初二這天始上天行雨。四、三星對門,門口坐人。當農曆二月中...

  • 文章时令乡谚点点滴滴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任子魯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时令乡谚 人物回忆 乡音乡情 乡野趣闻

    卷首語:光陰荏苒,歲月如流,轉瞬間,我們同鄕來臺已經三十六七年了,在這漫長的日子裏,歲月蹉跎,長者漸次逝去,壯者已面臨衰老,幼年已成壯年,在此地降生的,也逐漸長大成人了,年輕一代與新生一代,對於家鄕的一切人、地、物、時、等印象,不只模糊不淸,幾乎毫無印象。在前期歷屆文獻中,不少鄕長都介紹過我魯省的風土人情山川河流物產名勝古跡,惟對時令鄕諺,很少有人去記述,筆者記憶不多,僅就所記憶的點點滴滴,分別列後,提供對家鄕陌生及年靑一代的同鄕,借增瞭解與認識,以期收...

  • 文章乡谚脞谈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3期  作者:湯強 出版时间:1971-02-01
    关键字: 乡谚 谚语 地方风俗 风土习俗

    心急生小娘家鄕習慣,呼女孩爲小娘,實在不大好聽還有呼爲小娘皮者,則更不堪入耳矣。生性躁急的人,做一樁事情,但求迅速,不顧利害重輕,結果失敗無疑。鄕諺對於這類人物,往往用「心急生小娘」來比喩之。其用意在昔日封建思想重男輕女的時代,生下小娘,當然難以稱心愜意,而大失所望。時至今日,男女平等,乾坤一體,兒子將來可以成龍,女兒也同樣可以成鳳,不合情理的觀念,早不存在。所以這話,已成過去,祗好束之高閣了。不過此話,倒含有幾分醫學常識,根據中醫書籍記載,夫妻同房,男...

  • 文章寧波俗話詩選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4期  作者:•馬積祚•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宁波俗诗 诗选 谚语 乡谚 风土习俗

    一佳餚盈席出吾鄕,不讓郇厨獨擅長,廿四會器湯六簋,十二碗罎盆邊鑲。鮝燉鷄白溢鮮美,蛋礪黃凝色香,更有蝦汆豆腐,並將芋艿乃爊鷄娘。二釣帶濶長搶蟹大,彈塗肥嫩望潮多,鍋燒鰻纚清燉鼈,油煠鴛鴦白斬鵝,蝦滷淸湯蒸鰈鰨,猪油紅醬炒螺絲,蟶蚶梅蛤江搖柱,烏賊黃魚論擔拖。(編者按):以上兩首爲袁禮敦先生贈寧波狀元樓詩,「廿四會器」、「湯六簋」、「十二碗罎」等均爲吾鄕酒筵名稱,以器皿多少來定名;「礪黃」、「蝦、「彈塗」、「望潮」、「螺絲」、「蟶蚶」、「梅蛤」等均爲寧波特...

  • 文章乡谚脞谈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8期  作者:湯強 出版时间:1970-06-01
    关键字: 乡谚 谚语 方言 风土习俗 地方风俗

    麻衣債鄕諺有所謂「麻衣債」者,所指不是古神相家「麻衣道人」人欠欠人的債,也不是向人家購買麻衣賒欠的債,乃是另有一種別開生面的債務。紈袴子弟,用錢如糞土。可是,家長對於金錢管制極嚴,不能予取予求,任性浪費。沒奈何!祗得向人告貸,以供揮霍。自有一種貪圖重利,抱長線放遠鷂主義的人,自願借錢與他,借據上不載明歸還日期,口頭上訂定,等他子老辮子一蹺,遺產到手,立刻子母淸償。麻衣披身,債務淸結,此所以稱爲「麻衣債」也。孤老住祠堂家鄕各姓宗祠,照例派人看管,將祠堂邊屋...

  • 文章乡谚脞谈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9期  作者:湯強 出版时间:1970-08-01
    关键字: 谚语 方言 农历 乡谚 地方风俗

    過年皇曆皇曆卽曆書,又名通書,因係皇室欽天監所編訂,故民間稱爲皇曆。在沒有日曆月曆之先,家家戶戶,必備有皇曆一本,用以檢查日子,及查考一年二十四節曁入霉(黃梅天)出霉、起伏(伏天)終伏的時期,平常行動,可以趨吉避凶,固屬農業社會中不可或缺的書籍也。皇曆一年一冊,僅適用於當年,過了年等於廢紙,所以鄕諺對於失却時效的東西,叫做「過年皇曆」。明日黃花,一無用處也。有一則關於「過年皇曆」的笑話,順筆寫出,以供諸位同鄕消閒解悶。甲乙二人,比鄰而居,甲業貨郞,(挑擔...

  • 文章乡谚脞谈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5期  出版时间:1971-06-01
    关键字: 乡谚 谚语 方言 地方风俗 风土习俗

    了。寺院中做佛事,供品必有饅頭,因而和尙吃饅頭的機會,自較在家人爲多。「只見和尙吃饅頭,不見和尙受戒。」這句鄕諺是說,但見別人歡樂的一面,不見痛苦的一面,和尙吃饅頭,當然是享受,受戒時香火燙洞,則受苦耳。括刀布舊日最蹩脚的剃頭擔,今時頂豪華的理髪廳,「括刀布」爲必不可少的工具。不同者,齷齪與淸潔有別而已。在剃鬚刮面之先,剃刀例須在「括刀布」上磨擦一番,然後刀鋒犀利,使用起來,乾淨俐落,爽快無比。據理髮師言,「括刀布」應用之料,以國產靑色土布爲最佳,若用卡...

  • 文章乡谚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2期  作者:劉永釗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家乡谚语 民谚集锦 乡土文化

    木材劈小頭,走路問老頭。吃不窮,穿不窮,計算不到,一輩子窮。燈裡無油熬芯子,媳婦無錢罵漢子。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吃人家的窩窩,受人家的嚕嗦。買衣服看袖子,娶媳婦看舅子。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養兒防老,積穀防飢。有錢要想無錢難,莫到無錢想有錢。血汗錢萬萬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能當師傅。東虹呼隆西虹雨,南虹出來賣兒女。窩窩頭沾辣椒,越吃越上膘。好戶人家財產多,窮戶人家孩子多。打架要靠親兄弟,上陣還是父子兵。人敬有,狗咬醜。醜媳婦難怕見婆婆。莊稼活不用...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