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曾国藩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曾国藩秘著挺经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劉振平  出版时间:1987-10-31
    关键字: 曾国藩 《挺经》 简介

    世传淸代中兴名臣曾国藩著有挺经,实则并无此书流传,只能说曾氏很可能一度秘著所谓之「挺经」以自励,但未维公开于世,以致失传。而所谓「挺经」的要义,据闻就是当时局在危疑震撼之日,知识分子要本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挺身奋起,勇敢的出来担当天下之艰钜,决不置身事外,而作壁上观,尤其不得作不负责任的批评,或专说风凉话。据可靠的文字记载,曾国藩有孙壻吴永(渔川)在所著庚子西狩丛谈中,曾敍述李鸿章吿知有关「挺经」的一段话。大意是李鸿章说:我老师(指曾国藩)的秘传心法

  • 文章曾国藩治事的精神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胡哲敷  出版时间:1986-12-12
    关键字: 曾国藩 治事 精神

    可算是曾氏生平的特长,而尤其是知人一项,他简直是神乎其技。许多人被他一见之下,可以察识终身,见其仪表,可以察其内心,更是无从隐秘,不知者以为他是精于相术,实则是他学问涵养才识阅历,有过人处,故一入眼帘,即能知其为何如人,他生平得力于此者至伙,玆录薛福成一段如左:曾国藩知人之鉴,超轶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才。平日持议,常谓天下至大,事变至殷,决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维持,故其振拔幽滞,宏奖人才,尤属不遗余力。尝闻江忠源未达时

  • 文章曾国藩幕府之盛况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繆全吉  出版时间:1986-12-12
    关键字: 曾国藩 幕府 年谱

    政治家之工作,在于汇总天下人之聪明才智,凝结为一高度效能之机体,用诸拨乱反治及福国利民。曾国藩以在籍侍郞,于谓「羣盗纵横日,……不废用书生」之情势下,既无尺寸之土地,又无涓滴之饷源,出任艰钜,时在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十二月。据朱孔彰论述其奉旨办团练情形曰:初,公欲具疏请终制。郭公嵩焘言于公曰:「公本有澂淸天下之志,公不乘时而出,拘束古礼,何益于君父?且墨绖从戎,古之制也。」公于是投袂而起。募农夫,倡勇敢,用书生为营官,湘军之名,自此始。……又手书吿劝鄕

  • 文章曾国藩哲学思想之硏究

    来源期刊:《湖南文献》 第4期  作者:周世輔  出版时间:1971-04-15
    关键字: 曾国藩 哲学思想 学术研究

    本文作者著作一覽表一、中國哲學史二、國父思想(大學用書)三、國父思想三百題(以上由三民書局出版)四、三民主義的哲學體系五、蔣總統的哲學思想(以上由中央文物社經售)六、三民主義讀本(正光書局出售)七、三民主義敎程(台灣書局印行)八、三民主義哲學(政治作戰學校印行)九、國父思想與中國文化(同右)十、中國近代哲學史(陽明出版社)十一、三民主義之哲學思想的基礎(正中書局)十二、三民主義與建國(正中書局)

  • 文章淺析曾文正公的外交思想及其影響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0期  作者:曾啓球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曾国藩 外交思想 影响

    御侮,则是它的实质。李鸿章全面继承了曾公的外交思想,但仍未能实现其「制夷」、「御侮」的理想,反而留给人们一副「屈膝投降」的面具。蒋介石则是运用羁縻外交,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克敌致果的典范。[1] 朱东安:《曾国藩传》第五三页。[2] 《曾文正公书扎》第十九卷第三页。[3] 《李文忠公全集·奏稿》「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4] 《曾国藩全集·家书》第五八四页。

  • 文章王船山遺書序

    来源期刊:《湖南文献》 第2期  作者:曾国藩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王船山遗书》序 曾国藩

    王船山先生遺書,同治四年十月刻竣,凡三百二十二卷,國藩校閱者,禮記章句四十九卷,張子正蒙注九卷,讀通鑑論三十卷,宋論十五卷,四書易詩春秋諸經稗疏考異十四卷,訂正譌脫百十七餘事,軍中鮮暇,不克細紬全編,乃爲序曰:昔仲尼好語求仁,而雅言執禮,孟氏亦仁義竝稱,蓋聖王所以平物我之情,而息天下之爭,內之莫大於仁,外之莫急於禮,自孔孟在時,老莊已鄙棄禮敎,楊墨之指不同,而同於賊仁,厥後衆流歧出,載籍焚燒,微言中絕,人紀紊焉,漢儒掇拾遺經,小戴氏乃作記,以存禮於什一,...

  • 文章知止齋聯話 可與諡法齊觀的曾文正公輓聯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杜松柏 出版时间:1983-01-15
    关键字: 挽联 曾国藩 文治武功

    故由联语哀挽之词,亦论古人之一法。挽联之多而佳,大槪以曾国藩为最,曾氏是同治中兴的名臣,出身于湖南湘鄕的鄕村,以进士登第,入翰林院为冷官,其后洪杨事变,丁忧在籍,乃以练湘勇而平定此巨变,于是出将入相,最富传奇性,总而言之,文正公一生,有军功可述,有事功可论,有行谊可范,有文章德业可称,故挽联之佳而多,一时无两。曾文正公以儒生统兵,当然将略非其所长,而系环境所迫,「实逼处此」,但文正公最成功之处,是凭戚继光等人的典籍,练成了水师,自造船、编制、训练以至作战

  • 文章曾左失和內幕談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左景清 出版时间:1982-04-15
    关键字: 曾国藩 左宗棠 关系失和 史料研究

    左景清先生,湘陰左文襄公之曾孫,現任臺灣肥料公司顧問,常以「杜若」筆名,為各大報刊撰寫隨筆及文藝小説,有聲於時。本文將曾左失和内幕,娓娓道來,精闢動人,足解世人之疑惑。

  • 文章「美丽岛」上无知的谩骂——为曾国藩与湘人抱屈——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陳綏民 出版时间:1980-01-15
    关键字: 曾国藩 《美丽岛》 谩骂 学术讨论

    的愿望投入历史中,因为历史毕竟不是为你而存在的。」这两句话也正指出了陈冠学本身的无知,所以才以个人的好恶和冲激的情緖来论评历史人物,于是他从满淸时代的漳泉,客家义民,而大骂曾国藩是「无耻之魁」。由于曾国藩是湖南人,所以陈某说最无耻的不是台湾人,而是湖南人,眞是比拟于不伦,骂人骂得岂有此理,简直不是知识份子的语调,而是流氓太保的口脗;既没有熟读历史,也不了解洪杨之乱,当年曾国藩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咸丰初年太平天国军自广西直趋湖南的时候,逢人便杀,几度进出湖南,使

  • 文章曾国藩何以不取满淸天下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1卷 第1、2期  作者:方君  出版时间:1985-03-20
    关键字: 曾国藩 满清皇室 湘军 政海风波

    墨绖从戎淸朝中兴名臣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鄕人,道光甲午擧人,戊戌进士,改翰林庶吉士,累擢内阁学士、礼部、刑部、吏部、兼署兵部侍郞,尝以直谏忤旨,上益察其忠勇。在京之时,日立课程,从太常寺卿唐鉴讲受义理学,治古文辞。与蒙古倭仁、六安吴廷栋、昆明何桂珍、仁和邵懿辰、汉阳刘传莹相友善,慨然有澄淸天下之志!一般皆谓国藩自负,大言欺人,惟倭仁数辈信之。咸丰二年(公元一五八二)奉旨典试江西,七月丁母忧囘籍。是时太平军包围长沙,攻打三月不下,自行离去,随后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