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书法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為什麽從事竹刻——?偷閒勤刻竹·倚老難為文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李佑增  出版时间:1986-06-20
    关键字: 李佑增 竹刻 书法

    家鄕翠竹的亲切超逸、实用。一年前春假期间,窗外天朗气淸,竹影摇风,一时兴起,情不自禁地匆匆走下楼去,随手砍下一竿竹,锯下竹头,劈开竹节,一分为二,就成为一付竹制「对联」的毛坯,我榻上党国元老于右任先生所书「风雨一杯酒;江山万里心」的行书墨宝,立用修鞋的皮刀。刻好后挂起来看,自觉蛮不错的。这倒不是说我的彫工如何高明,而是于老的书法确实神妙,星星伴着月亮走,让我沾光。所以敝帚自珍,私心窃喜,从此更引发了我彫刻的兴趣。惜因近处竹林,均系防风或笋竹,纹理粗劣,不适

  • 文章中国文字源流及历代书法之演进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張默君  出版时间:1983-10-15
    关键字: 中国文字源流 历代书法 书法大家

    一、引言吾人挺生天地间,为表现思想,发展生活,创兴事业,编制历史,全恃文字为工具。文字于人类功用之大、关系之深,古今中外早公认者矣。而书法之崇博,揅求之精邃,笔阵之森严,组织之茂密体,势之姸媸,繁简之分晰,变化之神奇,种类之众多,源流之远长,演进之悠久,则惟华夏独擅,寰宇诸邦所罕闻焉。文字者文化利器,书法者致用艺术之结晶,胥吾立国数千年来固有文化之瓌寳。民族爱其国。未有自坏其寳者,自宜弥永珍之。顾今处科学突飞迈进之世,一切力求新速实简之时。所谓

  • 文章阙汉骞书法及其四体千字文简述

    来源期刊:《湖南文献》 第3期  作者:蕭天石  出版时间:1971-01-15
    关键字: 阙汉骞 书法 四体千字文

    水土平成萬世功,摩挲岣嶁想雄風,將軍健筆追神禹,腕底能通造化工。巨觥引罷墨飛瀋,尺幅平伸鐵畫沙,已奪千秋懷素席,淋漓眞氣走龍蛇。(趙夷午老人詩)

  • 文章茶陵譚祖安先生論書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 第8期  作者:朱玖瑩 出版时间:1973-06-01
    关键字: 谭延闿 书法思想 人物述评

    朱玖瑩先生,在當代書家中,乃以顏平原為宗者,其於篆隸工力亦深。先生早歲隨譚祖安先生有年,本文所述皆其接閱之奧秘,足為青年習書者之啓廸,故特錄而刊佈之如左:——編者——

  • 文章何子贞书法传千古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4期  作者:張目寒 出版时间:1979-10-15
    关键字: 何子贞 书法之道 清代书学 书法笔墨 人物事略

    有淸一代书学,皆在赵松雪、董香光两人影响下,因两人风格,一以温润胜,一以淡雅胜,每为士大夫所喜。故吾人所见到的淸人书法,往往非赵即董;乾隆嘉庆间,吾皖邓石如虽异军突起,但只在篆隶两体成一宗派,于行事方面,却没有撼动赵董两家的壁垒。自同治年间包愼伯何子贞两人崛起,至淸末五六十年中,中国书苑,几全为包何两家所独占,包愼伯有「艺舟双楫」一书,风行一时;子贞虽无专论书法之作,然其文集中之题跋多具精义,特为摘录如下:子贞于淸道光十五年乙未擧鄕试第一名,是年子贞随其

  • 文章由漫谈书法引发筹组东方新儒学会之构想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朱玖瑩  出版时间:1979-07-15
    关键字: 中国传统文化 东方新儒学会 中国书法 创学构想

    一、中国文字自甲骨、金文、小篆,再衍进为隶书、楷书、行书与草书;由繁而简,因时递降,修己治人,泛应曲当。至其艺术价値,更为擧世所公认矣。盖书虽六艺之一,以之怡情养性,可变化气质;以之澄心涤虑,可精炼思考;以之困知勉行,可培育恒毅。中国先正曾国藩与当时大书法家何绍基(子贞)评论书法,至比之于乾坤之奥秘,其言曰:「天下万事万理,皆出于乾坤二卦。即以作字论之:纯以神行,大气鼓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此乾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干以神气言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