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风俗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南市兩廣同鄕會新建會館動土典禮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94期  出版时间:1989-06-25
    关键字: 台南市两广同乡会 会馆 动土典礼 文化风俗 同乡会资讯

    【台南通訊】台南市兩廣同鄕會,爲愼終追遠,宏揚孝義,將位於台南市北門路二段四十一號原會址舊建築改建新厦,已於五月廿六日上午十時舉行勳土典禮,由該會理事長姚傳淦主持。台南市兩廣同鄕會除於虎頭埤風景區附近,購地闢建兩廣墓園「粵桂山莊」外,近將原會址北門路二段四十一號,改建兩廣會館,樓高五層,頂樓辦公室並附設祠堂,供奉兩廣同鄕列祖列宗神位,其餘各層及地下室,將分別出租,增加收入,加强辦理同鄕福利,深獲全體同鄕讚許。

  • 文章大埔客家人喜歡楹聯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9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大埔风俗 对联 中国对联文化

    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是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联、声调协调、对仗严谨。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或驳其意。意义殊深之对句。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份强调性相当,又不失对仗。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方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

  • 文章大埔文獻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7期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大埔先贤 文章摘录 文化教育 风俗习惯

    ⑴白堠风俗论 杨之徐或曰吾鄕风俗何如?予曰俭朴而刚直,犹知敬畏礼敎,鄕之美者也。虽然吾鄕有四恶习,嗜酒、乐鬪、溺女、喜论地理,其原由绅衿开之,而其祸延蔓于小民,莫知所底止。禹大圣人也,文王武王亦大圣人也,禹恶旨酒,文武作酒诰,丧仪丧志之戒,犹凛凛在耳,何况吾辈?或老人齿邵,借此以养天和,然亦不过独酌数杯,岂可聚羣酣飮,夜以继日乎!今吾鄕虽童稚小子,莫不喜飮,是大乱之本也。予尝曰:法宜倣文王遗意,祀祖延宾,乃许飮酒,仍酌定程序,毋至迷醉,宾祀外,家常置酒

  • 文章茶聯茶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茶文化 诗词楹联 西岩茶业 风俗文化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道艺术丰富多姿。茶是一种进入千家万户的飮料,茶与我们的生活不解之缘,因而就有了写不完的茶事,而人们为茶事活动所撰的楹联,风采独特,情趣无限,又蕴意丰润。大家常听说人们为生活而忙碌,忙什么呢?有一茶馆清沈卓吾撰联意境颇为清新、入木三分。「分明一褔劳人画」,其联云:为公忙、为私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求名苦、求利苦、苦中有乐、拿壸酒来。古往今来,「煮茶话旧」、「品茗赋诗」成为一种雅趣。诗人赵某以香茗迎客,戏作一联:茶熟香温适来客;花明酒

  • 文章客潮水乳交融的丰顺文化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馮秀珍 出版时间:2014-04-30
    关键字: 潮汕文化 客家文化 丰顺文化 语言 人文 寨文化 风俗习惯 半山客

    ,城楼内有碑记载「东门楼始建于宋景炎年间。」南门匾为「飞龙濯足」;北门匾为「奋阳朝滨」。龙上古寨始建至今已经七百一十多年了,保护尚好。寨内的「罗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年),分为正厅、中厅、门厅。中厅建筑采用斗栱承重,悬山顶,有深远的屋簷,以防御风雨对屋身的破坏;大门嵌「罗氏宗祠」石匾,清康熙甲子科举人罗万善题书。据《丰顺县志》载:这座宗祠曾出文进士两名、武进士两名、文举人九名、武举人十名。(四)客潮交融的风俗习惯客潮交融的饮食文化。丰顺饮食文化

  • 文章山歌處處有『客味』(談雩都情趣蒼翠中情愛山歌)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6期  作者:姚玉鳳 出版时间:2002-02-23
    关键字: 客家文化 情爱山歌 客家风俗 乡情乡音

    开花球打球,石榴开花朵朵红……等等,甚至有的山歌的过门,拉的还特别长,南风就有北风凉,荷花就有桂花香,高楼横梁住燕子,梧桐树上落凤凰,老妹单爱有情郎。而下面这首:歌为媒,就是既有比,又有兴,比兴揉和得恰到好处,一阵日头一阵阴,一阵狂风吹竹林,狂风吹断嫩竹笋,山歌打动老妹心,请山歌做媒人,这种层层推进的着力渲染,实在是让人耳目一新。多采多姿的客家民情风俗,在雩都的情爱山歌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荷包绣来白布里,你想来想你……,这是送给情郎装烟丝的,一把扇子

  • 文章故鄉祭祀祖先祠墓追記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丘秀強  出版时间:1999-02-27
    关键字: 祭祀礼仪 祖先祠墓 梅县风俗 客家文化 往事回忆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孝道自周公制礼作乐以来,即为我国立国之根本,传统文化之精髓。吾梅乡俗,例在每年春季(清明节前)或仲秋前后(至农历九月间)祭祀祖先祠墓,视为我客家人特别重视的大事。盖因血缘关系的传承,相信祖宗有灵,予子孙会有所感应的(这不是迷信,是亲情道义的孝思)。所以在传统文化中,咸认裔孙应表示对祖先的崇拜,永远感恩戴德。兹考对祖先祭祀之来历,读吾梅乡先贤、教育家黎伯通先生遗作「侨乡忆俗」一文,谓「所谓祖先,即上代有功德于人民之上

  • 文章古陝西與客家族源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8卷 第1期  作者:馮秀珍 出版时间:2010-01-31
    关键字: 中原 河洛 客家族 客家话 礼仪文化 风俗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她是古时中原汉人南迁到赣闽粤间的山区、同化和融合了有关土著居民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客家方言、风俗习惯和文化心态的稳定共同体。客家人根在中原、情系河洛。客家来自古代中原大地,客族根在河洛之域,客家族源与古代陕西密切相关紧紧联系。客家先民第一次迁徙来自秦关五岭;客家话应为周朝官话,周朝官话(尤其西周)以陕西为核心;从礼仪文化等看,客家保存上古周朝遗风;此外,客家风俗习惯与今陕西极为相近。

  • 文章大埔花環龍燈舞風格獨特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龙灯舞 民间艺术 花环龙 艺术特色 风俗文化

    神威群龙似彩虹,腾云驾雾傲长空。一朝破壁山河动。千载图腾盛世雄」。这首《群龙舞》诗是笔者歌颂第二届世界大埔同鄕联谊大会联欢之夜,由茶阳鎭龙灯舞代表队表演「花环龙」灯舞的精彩动人场景时乘兴所作。龙灯舞亦称舞龙、耍龙,是我国一种深受群众欢迎的民间传统舞蹈艺术。其中,我大埔县山区的客家民间舞龙,更富有自己的特色,它既继承了中原汉族文化的丰富遗产,又具有客家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原汉族的舞龙活动,含有祈求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康的意义。早在汉代舞龙

  • 文章莒村龍湖獅鼓賀年隊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陳良銓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莒村 龙湖狮鼓队 贺新春活动 家乡风俗 民俗文化

    大年十五早上,五部滿載四十多活動成員的車輛到達了城區城北路下寨圓盤。長老鄉紳們金鑼大鼓敲起來,敲醒了新春的寂靜,市民聞聲擁了出來,兩面大鑼鼓鳴金開道,前排兩壯漢抬起紅布上書「莒村龍湖獅鼓隊恭賀新春」鮮明大字,展現莒村人的朝氣。隊伍沿著既定路線向梓叔店鋪,住房登門拜年。他們將拜年的形式靈活變通和結合,大鑼鼓在樓下表演,獅隊層層登到店鋪家內賀新春。難得一遇的團拜活動使久未見面的梓桑更親和,主人殷勤接待,頻頻地遞上茶煙糖果笑顏暢開,這是金獅鑼鼓帶來財氣,越鬧越...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