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广东习俗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广东习俗 从催生到行成年礼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3期  作者:蕭亭  出版时间:2004-07-31
    关键字: 广东习俗 妇女生产 成长习俗 行成年礼

    一、催生广东地区在西医院未设立以前,妇女生产皆由接生婆接生,时有难产甚至死亡情事,故在临产期,举家莫不戒愼恐惧。东莞等地,做婆婆的要请喃呒佬为产妇「解六甲」,摆下十二枚鸭蛋,点燃香烛,焚化元宝、冥纸、祈求神明保佑顺产,称为「催生」。潮语地区,岳家在女儿临产前、要致送猪肉、鸡蛋等物(忌送、鸭、雄鸡、鲢鱼及无鳞鱼),祝她易产,也称「催生」或「催月」。南雄等地也有催生的习俗,礼物则多是猪肚、腐竹、老鸭、鸭蛋等。客家地区则要送鸡、猪肉、黑豆等营养食品。二、埋胞衣

  • 文章略述蛋民的結婚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左秀靈 出版时间:1979-03-31
    关键字: 广东珠江 疍民 结婚习俗

    广东珠江的蛋民,以船为家,住在水上,船只首尾相接,停泊江畔形同村落,俗称:「船村」或「水上村」。蛋民的靑年男女到达结婚年龄时,由媒人从中撮合。男方须给女方聘金,聘金的多寡,依准新娘的容貌、气质、健康、敎养及年龄而定,高低非常悬殊。男子为了准备聘金,必须辛劳工作,省吃俭用。女方父母则认为花了多少心血才把女儿敎育成如花似玉,当然要可观的聘金,才愿意「割爱」,这就要全凭媒人的三寸不烂之舌来玉成好事了,请双方都让点步,谈妥之后,男方把聘金如数交给媒人,再由媒人

  • 文章再谈广东俚语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3卷 第3期  作者:盧文錦  出版时间:2005-07-31
    关键字: 广东俚语 风土习俗 乡音

    自本刊一百三十期刊出「广东俚语 无穷回味」一文后,获得众多广东乡亲的回响,有云重拾数十年前的岁月,有云:如身处省城或佛山的茶余饭后,或茶居的茗叙,俗中有雅,眞是心领神会;更有热情乡亲,来电补增遗漏,笔者为答谢乡亲们的热爱,再四处走访同乡长者,以求全貌呈献,今作一一补列,以答谢乡亲的爱护。非州和尙—「刻人憎」(不受欢迎)。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和尚者僧也,故取其音意。肥婆坏塔—塔塔冚,(塔是瓦器,六十年前以尿壶同为厕所必备)。打斧头—多用于指厨房师傅骗买菜

  • 文章广东俚语 无穷回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3卷 第2期  作者:盧文錦  出版时间:2005-04-30
    关键字: 广东俚语 风土习俗

    广东俚语,不知起自何时,也不知传自何府、何县,但确是已流传甚久,对现在新的一代年轻人来说,多已遗忘,尤其是侨居的华侨子弟,对使用广东话(俗称白话)作相互交谈,多已是忘记得七七八八,对俚语中的心领神会,也难得一时兴出。但俚语中的反射表达,眞有如同口嚼「油甘子」,有无限回味,可说是心领神会,眞是拍案叫绝,今虽在文中集得不全,却能使读者于茶饭后闲谈一笑,句中有俗有雅,极具乡土风味。床下底破柴—撞板床下底打跟斗—大家咁高(也有云:床下底踢毽)床板夹春核—有苦自己

  • 文章广东人饮食俗谈(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5卷 第1期  作者:楊瑞英  出版时间:2007-01-31
    关键字: 广东餐饮习俗 特色小吃 自酿白酒 广东茶饮

    墟时,用竹筒装满酒,带着上路,随行随飮,如遇宴会,还边飮边唱对酒歌。壮胞在宴会时,要先酹酒敬天地,并用手指蘸酒在桌上画个圆圈,主客双方说句吉利话,然后揽颈对杯,表示尊重与亲爱。海民出海,也必随船携带。客家普通人家,都有每年各季酿酒的习俗,蒸熟的糯米,放置在酒糟中,经过发酵,称作「娘酒」,其味香醇,拜神祀祖,皆须备酒,一般商店售卖的、多为粘米酿造的白酒,广东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特产名牌酒应巿。用中药制作的酒类亦繁多,如参茸、虎骨木瓜酒。俗话说吃在广州,广东各地

  • 文章广东境内少数民族婚俗(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2期  作者:蕭亭  出版时间:2008-04-30
    关键字: 广东省 婚姻习俗 瑶族 壮族 畲族 黎族

    壹、前言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广东经历了两次婚礼的大改革。第一次是一九三八年日军入侵南粤,日军、伪军在沦陷区、半沦陷区横行暴虐;且盗贼如毛,地方不靖,人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失去安全的保障,从前「三书六礼」的旧规,在「国难期间,一切从简」的趋势下,步上简化,无形中促成婚俗的改革,影响且及于战后。第二次,是在一九五零年、颁布了婚姻法,实行婚姻自主,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制度,因为按照婚姻法规定,男女公民达到婚龄,双方愿意,都可向当地政府申请登记,结成夫妇

  • 文章广东人饮食俗谈(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5卷 第2期  作者:楊瑞英  出版时间:2007-04-30
    关键字: 广东餐饮习俗 广式糕点 广式婚宴 宗教饮食

    酸软化后,加上猪油,用来搓面粉,经过热烘,就会软绵、油润、光滑。馅料用杏仁、瓜子仁、核桃仁、芝仁、榄仁,拌糖渍肥肉、糖冬瓜等称五仁月饼。或以绿豆加油、糖、生抽等为馅制成的,称作豆蓉月饼。以莲子配制而成的称莲蓉月饼,名目层出不穷。广式月饼属糖浆皮类制品,具有皮薄馅厚,造型美观、花纹玲珑、色泽金黄、油润甘香的特点。佛教食俗:广东的僧尼,多属南派,戒荤素。有信养佛教而不出家的人,亦定期吃斋。所谓「斋」,指的是纯植物食物,用动物脂肪作料加工的副食品,即属荤,含辛臭味的葱

  • 文章广东人的最爱——饮茶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紫君 出版时间:1992-09-30
    关键字: 广东 中秋月饼 茶楼糕点 广东茶楼 饮茶习俗

    广东人的最爱,就是上茶楼飮茶!以四十年前的广州巿来说,由河北到河南以至近郊的大小茶楼,数量约在三百家左右。茶楼同业,虽然竞争剧烈,但每天早、午、晩三轮茶巿都不乏顾客,而且高朋满座,生意兴隆,有如李后主词:「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可见茶楼之深受巿民所欢迎。茶叶·好茶叶·陈年茶叶飮茶不等于喝茶,也可以说成上馆子。但这样便领略不到飮茶的韵味了。飮茶当然要喝茶,上茶楼找到座位的第一件事,便是先叫一壶好茶,让一缕缕茶香袅袅上升,撩拨你的枵腹而享受美点。飮茶

  • 文章广东境内少数民族婚俗(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蕭亭  出版时间:2008-07-31
    关键字: 广东省 少数民族 婚姻习俗 满族 回族 苗族 京族

    动员村寨妇女参加送新娘,参加的人数越多越好,做新娘的人也倍感光彩。相反,男家却担心送新娘的人数过多,增加接待的困扰。送新娘的队伍,要接受男家村寨和别个村寨男人的逗玩。新娘按民族传统的习俗装扮,请人整容,在脸上搽粉修眉,用双线拔除脸上的汗毛,修饰光洁身穿鲜艳衣服,头披花巾,垂挂耳环,头颈等处插戴饰物,如颈项戴银项圈、玉珠圈、胸前佩挂银牌、银铃、珠链,腰部系上银制饰物,手戴戒指、手镯,新娘的行装是漂亮的竹笠、腰篓和精致的籐篓,籐篓内装的是衣桶和其他用品。送新娘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