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类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永生的追求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4期  作者:劉永生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永生楼 母校演讲 人类的追求

    劉永生鄕親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旅港名西醫。對本會曾贊助鉅資,關懷鄕梓,不遺餘力。本文係其於七十六年十一月八日參加中山醫科大學「永生樓」落成典禮上致詞。原載靈糧週刊,特予轉載。·編者識·

  • 文章人类最佳之(风水)优生科学讲义㈠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梁銀河 出版时间:1978-12-31
    关键字: 风水 意义功能 宗教内容 人类命运

    以寻求大地;惟虽收获颇多,但因福缘未至,是余所得以安葬祖先之大地,仍属寥寥无几耳!近年来,在经商与从事文化事业之余,因知友之介,亦曾为他人点葬大小吉地不少;且皆能获得速发,亦足征地理环境之优美者,必能获得优生富贵人才之语非虚也。为适应社会需求,余亦继续为人点葬,以期在可能范围之内,运用人杰地灵之功能,渐使普遍优生爱国爱民,服务大众之公正与忠贞天才者,而为国家民族,为世界人类创造更光明之前途也;然而个人之力量有限,而此种可以救自己救子孙,可以救国家,救世

  • 文章(作家心語)「民主」的禍害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10期  作者:許希哲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意见不合 减少误会 安和乐利 人类

    人间最最无可奈何的痛苦,是意见不合引起冲突的痛苦,而最最没有价值的痛苦,是彼此误会,却始终不能、无法冰释的痛苦。世间人人都企盼有、以为会有、可能会有、或一时误为曾有的是互相了解,但究其实,却从未曾有,从盘古到现在,全部没有,以后推断也不会有。人间事,要减少误会,增进了解,以期协调不同的标准,追求安和乐利,端赖互相沟通。如何沟通,人类已学习了数千年,依旧纷扰冲突不断,而尤可悲者,是文明愈发达,社会愈多元,就愈难沟通了解;加上近百年来倡行日亟的「邪说」—什么

  • 文章錢多了淹死人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5期  作者:曾昭旭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需求 道德与谋生 金钱问题

    如果我們一味順著謀生活動的慣性,繼續攫取資源、利用社會以滿足物慾,而不知將餘力轉爲從事道德修養、文化活動,則愈多的財富將只會帶來壓力與危機。

  • 文章消失的台北市曲江同鄉會?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89期  作者:常慶 出版时间:2016-05-01
    关键字: 台北市曲江同乡会 失联 马坝人 古人类

    成立于1970年2月23日的台北市曲江同乡会,至2005年3月18日之前,理事长刘先生、总干事丘先生,会址设于台北市内湖区,但之后似乎「失联」,是已解散了?曾是广东社团一份子,如今却「匿迹」?自是值得关注!曲江地处粤北中部,北江上游,距曲江的马坝镇约西南1.5公里的狮子岩洞穴古人类头骨化石,被命名为「马坝人」,年代为距今12.9万年;是岭南最早的古人类。曲江原系邻近韶关市的一个县,大陆在2005年5月改属韶关市的一个区,结束了沿袭2100年的县治。台北市

  • 文章国父对人类文化之贡献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9卷 第1期  作者:張其昀 出版时间:2011-01-31
    关键字: 孙中山 人类文化 贡献 西方文化 三民主义 五权宪法

    (编者按:欣逢中华民国建国一〇〇年,本刊特选刊张其昀先生所著《国父对人类文化之贡献》一文,深入浅出,对国父思想学说之重要阐扬的重要著作。本文于民国六十四年一月刊于「中华学报」第二卷第一期。)

  • 文章海南人类学家 王兴瑞生平与著作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王會均  出版时间:2000-11-30
    关键字: 王兴瑞 人物生平 人类学家 学术著作

    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幸得黄文山先生协助,为「广州日报」撰稿,以维生活。迨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荣获硕士学位,其硕士论文《海南岛黎人研究》,于战前稿藏在中山大学研究院。[2]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一月,陈汉光将军时任广东省驻军警卫旅旅长、琼崖绥靖委员兼抚黎专员,率领黎苗侾伎各族头目王学琨、王照夷等男女青年约四百余人,组团前往广州观光[3]。琼人极表不满,王先达兴瑞公,曾譔文于报端刊布,以正视听,连载二周,时人誉之。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冬,参加中大研究院文科

  • 文章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5期  作者:曾昭旭 出版时间:1978-12-01
    关键字: 人文 文明与文化 人类的本心 哲学理论

    —國家當危難時,全國上下必須遵奉先總統 蒋公「精誠團結」,「以國家興亡爲已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遺訓,以自救救國。本期徵文,所得稿件,與總統文告意旨尤其是「精神團結」的內涵,不期然而然很相符合,故闢「論述」一欄,彙刊於總統兩篇文告之後,並在每篇加上附註。—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