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学共返回5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唱和夏鴻琰學長「夜坐」詩一首

    来源期刊:《東安文獻》 第5期  作者:席增光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诗词 唱和 文学

    伍家橋中學教員夏鴻琰學長,贈余「夜坐」詩一首:孤燈伴坐思無窮,老去愁多事業空,午夜月明驚宿鳥,更殘霧冷泣寒蟲。欲眠不寐常開眼,似斷還續打葉風,每到深秋增感慨,不堪回首聽哀鴻。余步原韻和詩一首:卅載家園困境窮,當年志業惜成空,天涯遊子思歸鳥,落葉秋風羨蟄蟲。客夢多愁傷國事,勞時無計振家風,我願未酬人漸老,韶華流逝似驚鴻。

  • 文章报导文学的兴起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趙滋蕃 出版时间:1982-01-15
    关键字: 报导文学 起源漫谈 文学杂谈

    假如说,将古今中外的文学,依型式来区分,最简单也是最通俗的分法就是二分法。二分法之一是虚构体文学,另一种就是非虚构体文学。诗、小说、戯剧……等等,属于虚构体文学;而报导文学则属于非虚构体文学。虚构体文学,就是把想像作用与虚构作用提到第一点的重要位置;但非虚构体文学,则是把艺术的想像作用及虚构作用限制到最低的限度。依文学类型论的说法,文学的类型有五种,即史实类、剧实类、抒情诗类、抒情史实—类、文学—历史类,而前四项就是虚构体文学,最后一个文学—历史类才是

  • 文章(藝文集粹)文壇邊緣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2期  作者:夏鐵肩 出版时间:1984-02-26
    关键字: 现代文学 新文学书籍 政治背景 抗战文学 左翼作家

    喜欢文学的人,最初多半喜欢诗。我十一、二岁的时候,曾任囫囵吞地熟读过三几百首传统诗,包括一小部分宋词和元曲,朦朦胧胧的要懂不懂,但很喜欢那种令人神往的感性意境。随后开始接触到一些新文学初期的白话诗,新奇中也有另一种不同层次的韵味。新诗抒写内心潜在的情怀,照样能成为引发第三者意緖反射的激素,在感受上与读传统诗没有甚么不同,所以从此也很喜欢新诗。记得最初读谢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两本诗集,很受感动。以后慢慢又陆续读到更多其他诗人的作品,像徐志摩、朱自淸、兪

  • 文章文学与创作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9期  作者:王煥新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学习文学 文学创作 表现技巧 写作实践

    文学,首须先行尝试苦闷,才可在这方面有造诣。日人厨川白村说:「苦闷的象征。」一点不错,设若要想过文学生活,就得要先考验自己,是否眞心诚意,自愿牺牲时间及一切享乐,专心致志的学?当你碰著些自认为阻碍,或经历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心生畏惧,踟蹰不前时,从而产生迟疑,失去勇气再学下去。以为学这门课,枯燥无味,并且心理作祟,觉得人生面对如许重重难关,为了生活,怎么不走实际谋生的捷径?在这没出息地苦坐愁城,眉头紧皱着,面对理论书籍,又有着无力感似的烦腻,人的心灵被

  • 文章藝文雜拾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 第1期  作者:湘隱老人  出版时间:1970-04-15
    关键字: 黄克强 文学作品 诗联

    黃克强先生,一生爲革命奔走,確實做到「大公無私」,祇知有國,不知有我。當其逝世五十年週年紀念時,余曾稱之曰:「待人之誠,謀國之忠,胆識之豪,革命之勇,舉世無兩共推公。乾慧若愚,坤道若昧,俟命若庸,安生若死,遁天有甲誰似我?」綜其一生行事,無不可對人言者;不但爲一代人豪,且亦爲千古完人!白夫叟曾尊之爲「革命聖人」,要非虛譽。聖人無我,黃公在革命歷史中,確可謂眞能做到無我二字,此實最難。人人皆爲我,而公獨爲人,爲人而至無我在,此余之所以稱之爲「舉世無兩也」。...

  • 文章槐村老人未刋遺稿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 第1期  作者:鍾伯毅  出版时间:1970-04-15
    关键字: 钟伯毅 槐村老人 遗稿 文学作品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紀念亭建立記民四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未刋遺稿選輯之一民紀前中華有光之辰。廣州起革命。溯爲辛亥三月二十九日。由黃興躬率大羣英年志士。攻破督署。震懾淸廷。卒以七十二人成仁。叢厝東郊黃花岡。碧血黃花。此爲最莊嚴之寫照。顧越數月。辛亥武昌起義。遂建共和。實黃花一役伸義之勇。死事之烈。相決相盪。以速其成。此中機運。深足追維。邇歲中央政府。定布是日爲靑年節。以正中華之道胤。以崇少壯之功烈。矜式後來。義何其隆。况今之臺灣。爲 蔣總統瘁力中興基地。掃赤氣...

  • 文章曾国藩的文学修养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林大坤  出版时间:1986-12-12
    关键字: 曾国藩 文学修养 诗文 家书 日记

    好读书曾国藩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伦理家,除此以外,他还是一个文学家。曾国藩对于文学是很有修养的,只因为他在事业上的成就太大了,所以把他的文学修养遮过了。现在我们开始说起曾国藩的读书。曾国藩对于读书,可分三层来说:第一是喜欢读书,第二是懂得读书的方法,第三是劝人读书。曾国藩在咸丰二年以前,在北京做京官的时候,便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他在翰林院几年,所做的可说完全是一种「硏究工作」。因为职务比较淸闲,所以他有较多的工夫自己读书。他所交的一般朋友,都是很讲究读书

  • 文章山歌與童謡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李少陵  出版时间:1975-10-15
    关键字: 李少陵 中国文学 山歌 童谣

    在中國文學上,詩詞歌賦,佔着同等的地位。可是這些作品,大都是文人的專利品,與一般老百姓,是很少關係的。只就「歌」而言,如屈原的九歌,李白的子夜曲,白居易的長恨歌,這只能說是詩,而不是歌。他如伯夷的采薇歌,漢高的大風歌,項羽的虞兮歌,我自小就懷疑:決不是本人的作品,而是司馬遷代作的贋品,你想,那伯夷叔齊,餓得快要死了,還能痛痛快快的去作歌去唱歌麽?那位流氣十足的劉季,讀書無多,他還能卽席作歌,教人演唱麽?那位四面楚歌的霸王,快要刎頸自殺了,還能從從容容,和...

  • 文章黃克强先生的詩與詞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安可仰 出版时间:1982-01-15
    关键字: 黄兴 诗词笔墨 文学造诣

    中華民國紀元前一年(清宣統三年、辛亥,卽西曆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黃克強先生率領革命志士一百七十人,在廣州起義,進攻兩廣總督衙門。所有參加起義的革命志士們,奮勇殺敵,慷慨犧牲,先後死難者,共有八十六人,葬於黃花崗者七十二人。這次革命起義,世稱「黃花崗之役」,歷史學家們都稱為「廣州三二九之役」。

  • 文章行年八十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錢歌川 出版时间:1982-04-15
    关键字: 人物自述 文学感想 随笔散文

    拖延。我写信常要任笔所之,无拘无束,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好像一杯在手,和好友相对淸谈一样,乐在其中,非局外人所能领会。这也和我提笔写文章时的情形差不多,要写到畅所欲言,兴尽为止,不管写的内容价値如何,是不是可登大雅之堂,有无文学趣味,都在所不计。老友施蛰存兄就批评我写的杂文太杂,似乎离开纯文学远了一些,但我怀疑杂文本身,到底算不算文学。科学小品自然不能划归文学一类;社会现象的写照,乃至针对时事而发的感想,也不应该算做文学吧。我从来没有以文学家自居,写的东西就不

共59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