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县史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瑣憶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17期  作者:李春陔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湘乡县 历史人物 地理区划 分县

    前记文献刘发行人德宣兄电嘱:略以中共现将湘鄕分割为湘鄕、双峰、涟源等三个,阁下服务家鄕较久,对地方情形了解较多,希为文记述,以为旅台同鄕回忆之助云云。春陔以此间鄕长如匡公文炳、冯公宗毅、毛公键钧等,均年长于春陔,份属前辈,应无春陔置喙余地,惟诸公为国宣劳,大多供职他鄕,独春陔井底,服务内时间较多,爰效「天宝逸事」,略述一二,以供谈助。手中资料乏缺,部份仅凭记忆,错误之处,仍请指正,并此陈明。壹、历人物湘鄕人、首见于历中者,应为三国时继诸葛孔明

  • 文章(乡情报导)新编宁乡志出版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14期  作者:范振坤 出版时间:1996-02-25
    关键字: 宁乡县志 宁乡历史 县志内容

    宁鄕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第十修宁鄕志于一九九五年六月由北京印刷一厂印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宁鄕,治邑于三国,建于北宋。襟湘江,面洞庭,藏衡岳、雪峰之雄秀,素为鱼米之鄕,以物阜人勤著称遐迩。境内玉潭、黄材、双江口,历为兵争、商贸重鎭;花明楼、密印寺、灰汤温泉,是游览参观胜地。沩山雄踞西、扼湘西鄂南要冲;俯首东望,阡陌交通,水陆相畅,出入长、株、潭、益之咽喉。天地有情,钟灵毓秀,唐宋以降,代有英才。宋状元易山 、明"三绝"才子陶密庵、淸内阁

  • 文章新化志略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劉基 出版时间:1978-04-15
    关键字: 新化县 《新化县志》 体例介绍 历史沿革

    一、序言国有,族有谱,省有志,要之皆在记录人物地理政事变迁之大要也,周礼有云:「内掌邦国之志,外掌四方之志。」故凡舆图之广狭,物产之盈虚,法度之兴废,士习民风之美恶,皆可采之献纳,以为当政治之要,我蘶蘶华夏,七泽三湘,物阜财丰,谚有「两湖熟,天下足」之句,两湖者主指湖南湖北也。明清两朝之漕运,仍以江淮湖米为主,事不虚,余何人斯?更不学,今于无资料参考下,执笔偏草志,似有自不量力闭户造车之嫌,然我邑旅台诸耆宿,既乏音问,又鲜连络,晋谒无门,惟

  • 文章汉寿更名记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揚國經 出版时间:1979-04-15
    关键字: 汉寿县 地名变更 地方史 县志

    汉寿,位于洞庭西南,与常德桃源益阳沅江接壤,而与南安鄕隔湖对峙。汉时称古索,三国吴置。元升为州,明复为,属湖南常德府,清仍之。顾龙阳之名不雅。缘于战国魏王之幸臣有龙阳君者,后人因称男色为龙阳君。清末光緖年间,名诗人易哭庵实甫者,吾邑才子也,早岁游燕京,风流倜傥,名动公卿,所为诗词,冠绝一时。与当时名士樊樊山、罗癯公、陈散原诸人,游处唱和,嬉戏无碍。樊等乃戏呼实甫为龙阳才子,实有以龙阳君相谑之意。实甫衔之而无如之何也。邑之绅耆,亦颇有欲呈请更名者

  • 文章(人文风情)宁乡城旧貌回顾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22期  作者:陳伯熙 出版时间:2013-01-20
    关键字: 宁乡旧貌 历史变迁 史料记载 县城建制

    志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宁乡隶属楚之黔中。秦代属长沙郡。三国时期为吴国新阳。晋朝太康元年改为新康。隋朝开皇九年并入益阳。唐朝武德四年仍隶属益阳郡,乃复置新康。宋朝太平兴国二年,析出益阳、长沙、湘乡部份地域始置宁乡。千余年来,行政隶属多次更迭,境地析划,几经变化,宁乡名从宋代一直沿袭至今,顾名思义,宁乡乃安宁之乡。宁乡城,起源于宋朝,就驿站所在集市建镇时,定名为玉潭镇,置城于此地。直到民国二十一年,更名为城湘镇,属三都一区。一九五〇年

  • 文章耒阳张飞飮马槽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1-10-15
    关键字: 耒阳 张飞饮马槽 历史逸闻

    湖南省的耒阳,居衡阳的东西,地当耒水之阳,因之得名。以产锰矿著名。由广州粤汉铁路南站,乘火车经韶关、乐昌、坪石、郴州诸站,即达耒阳站。三国时,号称「雏凤」先生的庞统,尝为耒阳令百日。庞为襄阳人,字士元,有大才,司马徽称许他为「雏凤先生」。初、鲁肃深佩其人,荐诸刘备,庞面见刘时,长揖不拜,刘以其浓眉掀鼻,黑面短髯,貌至不扬,且又傲而无礼,心颇不怿。庞亦知刘意不惬,故将鲁肃荐书不即投呈。刘乃随意委为耒阳令。庞怀才不遇,满腹牢骚,上任后,终日寄情于杯中物

  • 文章杜甫墓在平江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舒適存 出版时间:1981-07-15
    关键字: 杜甫墓 史料考证 平江县志

    地之讹更不足怪矣。虽然,误亦有因,其说出明皇杂录,而刘斧摭遗又谓子美客耒阳过江上洲中醉宿酒家,是夕江水暴涨,子美为惊湍飃泛,其尸不知落何处,元宗还南内思子美诏求之,令乃积空土于江上,曰子美为白酒牛炙胀饫而死葬此矣,由是耒阳北二里鞾洲有公墓,记公祠者遂谓公尸漂没,仅得遗鞾瘗之。而韩昌黎杜坟诗亦有寒骨一夜沉秋水及一堆空土烟芜里之句,皆传讹也。今按公酬聂令诗后又有廻棹诗,过洞庭诗,盖自耒阳归潭岳也。有登舟将适汉阳诗,有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诗,所云北归

  • 文章(人文風情)蜀相蔣琬,北郊有宅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18期  作者:徐拂榮 出版时间:2009-01-20
    关键字: 蒋琬庙 县志记录 史料考古 名胜古迹

    故事编第四,礼教录之《礼典·秩祀》下(五一七)页,题目是编注者加的。《志》中强调北郊外蒋琬故宅无疑;蒋琬,实为宁乡人。注释:⑴「元顺帝」句:元顺帝曾经问蒋彦明的祖先。元顺帝,顺帝名妥欢帖睦尔,称惠宗皇帝。初即帝位,尙能节用理政。尝:曾经。蒋彦明,字光甫,元代进士,汉大司马蒋琬的后裔,宋代宁邑令蒋文炳第十七代孙,害官中书省兼国大夫。先世,祖上,前人。⑵外弟:表弟、中表指姑舅兄弟。⑶盖,发语词,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可不译。⑷圯(痦):坍塌。⑸继志志余

  • 文章(懷舊憶往)寧鄕兩大災亂記實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14期  作者:鄭邦彦原作 出版时间:1996-02-25
    关键字: 历史灾乱 水灾实情 北军烧杀县城

    郑赞章摘录先兄郑邦彦,宁鄕名士。早年卒业于湖南群治法学院政治经济本科。从政、从军有年。光复后,任宁鄕鹅山中学语文敎师。治学严谨、育人不倦、素具声誉。自幼熟读诗书,晚年勤笔创作。卒年八十有六。遗存诗、词、散文、杂记、论述文稿颇丰。兹摘录其中有关宁鄕历灾乱记事两则,藉作历见証,供人参考。民国十三年水灾实情目睹民国十三年五月,我在南鄕湾塘唐氏宗词读私塾。连日暴雨,河水猛涨。我和同学多人在鹤溪桥(小河木桥)看到沩江两岸尽成泽国。水势凶涌澎湃,漂流树木、草屋

  • 文章(人文風情)寧鄉軼事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23期  作者:陳澤潤 出版时间:2014-01-20
    关键字: 宁乡 县治变迁 侯旨亭 关圣庙 历史逸闻

    宁鄕治变迁三国·吴太平二年(西元二五七年)初设新阳治长桥东北二里(今横市镇茅栗村)。晋太康元年(西元二八〇年)改称新康治设冷水舖(今白马桥乡五福村六眼塘),在马王庙(四眼井)设新康驿。隋朝开皇九年(西元五八九年)撤新康并入益阳。唐朝武德四年(西元六二一年)重设新康,武德七年(西元六二四年)又撤新康并入益阳。太平兴国二年(西元九七七年)再次重新设时,很多文人有识之士,一致认为本邑不够平安,撤设频繁,此次设应当有一个较为稳定且意义深刻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