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土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老家——孫家冲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8期  作者:孫仲民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故乡 乡情 风土习俗

    故鄉河山東西延 田莊古木蔭遮天 山坡果園桃李杏 堰邊青石洗衣板八字朝門石鼓凳 土寨砲樓環繞村 三六青磚砌上頂 雕樑花棟堂屋深花園石桌石花盆 牡丹芍藥葡萄藤 吊金珠兒紫金樹 輭棗枴棗臘梅亭騾馬石糟草拌料 牛羊啃草山上尋 雞鴨鵝狗餵時喚 豬兒成群把圈興護莊水塘月池堰 堵擋白狼撓家村 水裡菱角蓮花瓣 魚蝦跳躍要豐登莊前棗樹堰垂柳 莊後黃連爬滿藤 莊西榆樹斡如盤 莊東皂角洗衣鹼楝樹果實賽銅鈴 槐樹黃花欲爭艷 白果烏木梅子園 梨子柿子有方圓綠竹弄姿扭捏罷 石榴火紅嬌生慣 山楂低頭不吭氣 ...

  • 文章蘄州九頭鳥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0期  作者:鄭伯成  出版时间:1994-01-10
    关键字: 蕲州 九头鸟 风土习俗

    在《一統志》和《黃州府志》中,均記述了一件趣事:宋朝王禹偁從黃州貶官到蘄州任職時,聽到一種奇怪的叫聲。問當地人,當地人吿訴他:這是蘄州鬼鳥的叫聲。王禹偁聽後非常厭惡,而且有驚恐之狀,不久就病死於蘄州。後來蘇東坡聽說此事,作了一首《禽言詩》云:使君向蘄州,更唱蘄州鬼。我不識使君,寧知使君死。人生作鬼會,不免使君已老知何晚!該詩還在末尾加了一段說明文字:「今按蘄州原無此鳥,或謂卽梟鳥,俗名扛喪,聞其聲卽惡,爲不祥。然此鳥處處有之,春夏間卵哺時多夜鳴,何指爲蘄...

  • 文章江漢口語中的「男將、女將」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0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74-01-10
    关键字: 风土习俗 语言 口语

    五十一年五月間,褚問鵑女士連續讀到我的「擺江」、「諺話」等書,多有涉及江漢謠俗,勾起她許多憶念。來信說:「問鵑寄居武漢甚久,不啻第二故鄕。所接觸者,自士君子以至鄕里之老太婆皆有,常聞稱述某某男子曰『男將』,女子曰『女將』。初猶以爲『男家』『女家』或『男人家』『女人家』之簡稱。後每見各種小報,皆以『男將、女將』爲人稱代名詞,於是心中頗有所感。問鵑槖筆四方,從未聞他處有人稱人曰『將』者,惟武漢如此。因推想此稱謂可能傳自戰國。戰國惟楚最强,人稱勇敢,以『將』指...

  • 文章说湖北风土谚【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2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2-01-10
    关键字: 湖北 风土谚语

    「天上九頭鳥」考——「黃鶴樓上看翻船」故事傳説——鮎魚套巡檢並正德皇帝降尚書為太湖巡檢的傳説——鸚鵡洲滄桑——通山大財主鄭虞臣——徐霞客指點陽新四角山的水利官司——沙湖沔陽洲的建國理想——「蘄州儍」——「曲莫如漢」——潛江荒誕傳説——武當山與明成祖——峽江——陸游新灘記事——歷代朝野的平灘作為——李闖屠荆門

  • 文章記陽新縣百節龍燈盛況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3期  作者:曹心源  出版时间:1972-04-10
    关键字: 节日 风土习俗 龙灯

    百節龍燈,在陽新縣的大姓巨族中,每屆農曆春節,鄕民于暢敍歡娛之餘,有人發動,卽紛紛掀起高潮,豪情奔放,莫可遏止。歷經元明淸各朝代,以至民國以來,此項風尙,仍方興未艾,玆對該項百節龍燈出遊時的壯大陣容,依次列述如後:一、報信燈一個,領前三角形,高聳雲霄,可于十里以外,望到燈光:二、牌方燈四十個,長方形,色樣不一,五花八門。三、走馬燈二十個,形狀各異,花樣雜陳,美觀異常。四、歌詩燈一方,筆架形,寬八公尺,長一丈二公尺,三人輸擔:五、獅子燈八十個,玲瓏精緻,氣...

  • 文章禮山的特産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0期  作者:蔣德新  出版时间:1979-01-10
    关键字: 礼山 特产 风土习俗

    吾鄕(禮山)的出產,有稻谷大小麥,食糧以大米爲主,麵類佐食,其他最大出產爲花生油,以過去徵收搾捐資料(按本縣曾徵搾捐補助敎育經費)估計年產油約値千萬銀元,但花生是一種普遍產物,本縣雖多,其他地方也有,不能成爲特產。特產之一爲木梓油,木梓樹(俗稱油梓樹)是一種木本植物,自然生長在山坡地或田埂上,不須栽植培養,他長得很慢,約須十年左右才能結實,他的壽命很長,如果生在肥沃土地上,高達數丈,一百年不衰,春季開花,夏季結實卽木梓,他長得像包谷米那樣大,外面硬殼中間...

  • 文章枣阳风土文物概况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3期  作者:彭登墀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枣阳 风土文物 概述

    今春枣阳文献第一期,笔者与同鄕丁家成君写了一篇「枣阳县治沿革硏究」,出刋之后,多位同鄕希望将吾县风土文物,名胜古蹟,作一全般性的介绍,使远离家鄕老一辈的鄕长,藉以怀古幽思,追忆故鄕,使能重温往昔景况;也使新生一代的同鄕,能够有机会捕捉鄕情,以培养其爱鄕爱国观念。此一提议非常重要,也很有意义与价値;不过个人因少年离家,对于故鄕阅历甚浅,所知及所记忆的山川文物,名胜古蹟实在太少;同时参考资料也十分的匮乏,恐难达成同鄕们的热望。现仅就个人能力所及,扼要的分别

  • 文章黃侃傳(九)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4期  作者:葉賢恩 出版时间:2007-07-10
    关键字: 黄侃 近代学派 《深州风土记》 著书评论

    研究近代学派学有所得,启迪后学。黄侃绩学著书的重点除投向文字、声韵、训诂等方面,而还注意贴近现实,研究近现代学派、学人、作品。兴起于清朝康熙中叶的桐城学派,绵延二百余年,基本上纵贯清代文坛。人数当有六百多,著述千余种。其作家、作品数量之繁富、多样,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在中国文学史上,实在罕有其匹。黄侃回湖北后,他寻找到桐城学派的名家吴汝纶的作品《深州风土记》六册来读,并且绕有兴趣,卧在床上,「出臂衾外,亦不觉寒。」感叹此书「信是奇作,即令章、洪、李

  • 文章端陽競渡與伍子胥及屈原之關係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6期  作者:曹文錫 出版时间:1975-07-10
    关键字: 端午竞渡 屈原 伍子胥 风土习俗

    春秋至戰國時代之楚國,奄有今日鄂湘兩省區域,其後復併呑吳越。楚之國都凡數遷,初封地爲丹陽,卽今日湖北省秭歸縣東,後徙於今日湖北枝江縣西,亦名其地爲丹陽,最後乃徙至郢都,卽今日湖北江陵縣北十里之紀南城。大約都郢之時期較久。古代楚國,多出類拔萃人士,但史傳均稱曰楚人,而未有詳細籍貫。余以爲彼等大都生長於西北方,蓋其地與中原接壤,故文化水準較高,且國都所在地,亦人材孕育之區也。伍子胥與屈原,雖非同時,但歷世均爲楚國顯宦。子胥乃伍參之後,而屈原實爲楚王同族,故司...

  • 文章故鄕的紙牌——上大人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3期  作者:張慨仇  出版时间:1972-04-10
    关键字: 纸牌 “上大人” 风土习俗

    上大人,乃鄕間塾師用白紙寫紅字,捉着啓蒙學生右手,開始其描寫,作爲習字之影本。據辭源載:「世俗蒙師,爲童子描上大人數語,不知所自;按禪宗正派臨濟宗載,提刑郭功甫謁白雲禪師,雲上堂曰:夜來枕上得個夢,謝功甫大儒遠訪之勤,當須擧與大衆,乃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是宋時已有之。塾師用此以敎學生,蓋取筆畫稀少,使童子易識易學之故也。我們湖北各地,除了塾帥用上大人等二十四字敎學生外,還用它作出兩種紙牌,以爲賭具。其一是用「上大人丘乙巳…...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