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哲学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谈自强不息的力行哲学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0期  作者:樂和 出版时间:2001-07-10
    关键字: 力行哲学

    中华文化中之哲学以力行为核心,「行」是天地间自然之理,是人生本然的天性。易经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所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不已的本质正是「力行」的本体。因此「行」是价値性的,是纯然之善,所以「行」和「动」有别,力行即是尽性,也是生命意义之所在。由于以「行」为无不善,所以「行」必然是有目的、有轨道、有步调、有系统,而且有「反之于心而安」的自觉,它必然是正轨的、经常的,是周而复始继续不辍的。只要是合乎天理,顺乎正轨,动亦是行,静亦是行,宇宙

  • 文章湖北省当代大哲学家熊十力超迈中西的哲学本体论(三)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4期  作者:李霜青 出版时间:2007-07-10
    关键字: 熊十力 哲学本体论 西方哲学 新唯识论

    熊十力先生自己说:「吾学贵在见体」。这体,就是西方哲学所说的「本体」,这本体在西方哲学,是自康德以来所不愿也不敢提及的一门大学问。中国古代哲学,虽然无本体之名,然却有本体的概念。康德认为本体是不可知的。中国古代哲人则认为本体是可知而不可说的,「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得意别忘象,得象别忘言」(王弼)。「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易经》。在不可说又需说与世人知晓,怎么办呢?老子只好「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中国古人从不同角度来窥察宇宙本体,乃有了「道、大

  • 文章有是哉閒話(176)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6期  作者:有是齋主人  出版时间:2010-07-10
    关键字: 陈济民 人物生平 避世哲学

    文◎有是斋主人陈济民博樗溷迹黄陂乡贤陈济民先生,平居煦煦,霭然有仁者风。有是斋主人从之游,如沐春风,受惠良多。揆其生平,约有数事,深符中国传统避世哲学神髓,可得而传焉。抗战胜利,济公以三民主义青年团鄂南支部干事长,转任汉口市参议会参议员,初步青云,意气风发,为民喉舌,守正不阿。会国共对峙,华中绥靖公署长官白崇禧,示意市商会募捐大洋二百万元,以应军需,其时民生凋敝,市商会面对此不乐之捐,蹙然相告于市参议会,市参议员乃大加杯葛,陈济民尤为翘楚,自为绥署所嫉

  • 文章前政戰學校 李故敎授華煦先生行狀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2期  作者:李華漢  出版时间:2004-07-10
    关键字: 李华煦 台湾教授 政治哲学

    拨乱反治之道,庶几跻世康庄之境。故民国三十八年来台,即入台大哲学系硏究;越四年,再登硏究所深造。其后,毕生致力钻硏政治哲学,积蓄而发,有《政治哲学》巨著传世。先生学植浑厚,理道精深,享誉士林。以其学硕望重,曾先后获聘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中原理工学院、文化大学讲座,而后擅场政战学校哲学敎授,凡三十余年。毕传道伟业,竟善诱宏功;绛帐扬芬,颁敎泽其广被;春风满座,遂桃李之蹊深。今日当行硕彦,多见畴昔税履于门庭。先生性耿介,处约居仁,廉正自持。事上恤下,既孝而悌。虽

  • 文章湖北省当代大哲学家熊十力最具卓见的治学方法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1期  作者:李霜青  出版时间:2006-10-10
    关键字: 熊十力 读书方法 为学态度 哲学

    凡是一个大学问家,必然有一番读书经验,或治学方法。说到治学方法,西方人与中国人似乎有点不同。尤其在哲学方面,迄今中国人仍主张研究中国哲学要用中国的方法。熊十力先生似乎不太喜欢别人问他读书的方法。他在答邓子琴等人的信中说:「每见青年人问学,开口就说到方法。要知道,学问的方法,一定要在学成以后方知道是什么原故。求学时代,则全仗自己一副精心及果决的毅力,暗中向方方面面去摸索,不怕繁难,经过了许多层层累累的曲折,例如:疑惑、设计、集证、决断、会通、类推等等。其间

  • 文章荀子思想的實踐理性(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馬雲龍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荀子 新儒家思想 古代哲学

    四、荀子的贡献: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儒,虽然儒学经孟子的发扬,奠定了哲学上的理论基础;但是到了荀子儒学才有了新的转变。这个转变关乎儒学的新开展新进步新局面至大。荀子对儒家哲学思想的贡献可以说「超过孟子」。(一)新儒家理想的确立:荀子在「儒效」篇中把儒生分成三个等级,即:俗儒、雅儒、与大儒。所谓「俗儒」就是:「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缪学杂举。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隆礼义而杀诗书。」所谓「雅儒」就是:「法后王,一制度,隆礼义而杀诗书;其言前已有大法矣!然而明

  • 文章關於生命最後的砌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8期  作者:李銘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生命 人生哲学 散文诗

    (一)我問他生命是什麼?他溫柔的對我說:生命是這一生一世,生命是美與好的結合。(二)我問他生命是什麼?他親切的對我說:生命像酷寒裡的青松。生命像暖春裡的花朵。(三)我問他生命是什麼?他坦率的對我說:生命中有讚美和榮耀。生命中有詛咒和污濁。(四)我問他生命是什麼?他瀟灑的對我說:生命裡有酸甜苦辣,生命裡有悲歡離合。(五)我問他生命是什麼?他莊嚴的對我說:生命中有含淚的笑,生命中有帶血的歌。(六)我問他生命是什麼?他豪邁的對我說:生命像奔流的水,生命像燃燒的...

  • 文章哲学基因与科学基因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謝恆德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哲学基因 科学基因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人性

    人类生活,和一般动物的生活,不完全相同。动物过物质生活似乎就可以了。而人类除物质生活之外,必须有精神生活支持,才能平安地活下去。西谚曰:「不自由,毋宁死。」就是很好的说明。不过,人类的精神生活,有「正常」的与「不正常」的之分。人性教育所采取的「正常的精神生活」;须以「人性之善」为基础;以「羞恶之心」扩而充之的思想行为为典范;以人之所以为人「福荫苍生」的责任感为出发点者才算合格。这一理念不可疏失。否则便失之千里了。科学基因,和物质生活的关系密切;哲学

  • 文章劉秀何以重用讖緯之學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4期  作者:馬雲龍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刘秀 讖纬之学 讖纬神学 中国宗教哲学 易经 汉光武帝

    前言:曾有哲学家批评西汉经学较少哲学。完全以心性论衡量之。指中国汉代哲学混乱至极,为一哲学堕落时代。其实中国哲学并非以心性论定其标准。心性问题只是宋明儒所阐释与肯定者。(见龚鹏著〈汉代思潮〉九页)。哲学家在研究哲学问题时,应注意时空背景问题;如以偏概全为后学留下知解错误,其影响学问思想关系至大。断语论定不可不慎。就笔者所知,汉之经学即哲学可分为三个系统:一是今文经学。二是古文经学。三是谶纬之学。本文旨在说明东汉皇帝刘秀何以重视并应用谶纬之学。故仅以

  • 文章劉公與我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3期  作者:葉經柱 出版时间:2007-04-10
    关键字: 刘先云 台湾省政府教育厅长 三民主义青年团 《孔子的道德哲学》

    我近三十万言的第一本著作「孔子的道德哲学」由正中书局出版,因书名系请总统府资政陈立夫先生题署,我寄赠给他一本,他回信要我找人推荐,争取中华民国孔孟学会的孔孟学说优良著作奖。我去找高雄师范学院院长薛师光祖先生,未获同意。我给时任考试院考选部政务次长的刘先公写信,请他鼎助,他转恳湖北同乡考试委员骈文大家成惕轩教授,联名向孔孟学会推荐,六十七年推荐或申请这一奖项的有四人,四中选一,我侥幸获选,六万元奖金固然可喜,而凭那本书送审获得教育部的讲师证书,似乎比那六万元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