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乡拾穗(四)农业槪况——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63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3-12-15
    关键字: 农业 小麦 大麦 元麦

    之播种时间,除荞麦外,不问小麦元大麦,均需于农历九、十月间播种完毕,期能于播种后一星期内便发出芽来。如果气候许可,在寒冬前尙来得及翻一次土——除一次草。否则大陆之气候,有时因西伯利亚之寒流提早来袭,在农历十一月间,便可能降雪。即使不降雪,如雨季早临,早晚也将遍地皆冰,不要说是以人力锄泥翻土无能为力,即以牛力也无法翻土了。就算是勉强能播种下去,在年内由于气湿奇冷,天寒地冻,亦难能发芽,在北雁南飞时,田内未发芽之麦种籽便将成为寒雁之果腹佳粮。滩里及沙洲之

  • 文章故乡拾穗(三)农业槪况——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62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3-11-15
    关键字: 小麦 元麦 大麦

    农谚「春畊、夏耘、秋收、冬藏,」之说,似乎仅指稻、两种而言,实则吾家鄕之农产品不仅于此。滩里及沙洲之主产品是与稻,但上鄕之主产品除稻外,尙有豆类一种,至于副产品,上下鄕大致相同而种类繁多。玆依农历一年四季之收成顺序,不惮其烦,将主产品之播种,畊耘、收割,及其用途等等分别列述,藉以有助我们下一代对故鄕之认识与了解。:根据「农源」所载;「重要之农田植物也,我国北方遍种之,叶细长,有平行脉,茎有节,夏月开花结实,小麦之实,大多无芒,子多粉,以制切面

  • 文章故乡拾穗(四)农业槪况——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64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4-01-15
    关键字: 农业 播种 割麦

    从农历九月间将播种下田,须至翌年之四月间才能收割,所以农民们均谓农产品以之寿命为最长,他的生命长达八个月之久,也有说怕热不怕冷,一到农历四月,春天已过,初夏来临,天气由和暖而转炎热,因怕热,便枯黄老死。当然这都是农村俚语,然亦不无道理;盖之不怕冷却是事实,牠能在数九寒天,朔风怒号,冰天雪地里,仍能蛰伏于田中,熬过漫长的寒冬,的确不是其他农作物所能相比的。麦种下田后,除气候许可,在年内尙可除一次草翻一次士外,农民祇要把田埂之缺口挖好,使田内之水

  • 文章江蘇的農業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6期  作者:吳寧海 出版时间:1978-12-10
    关键字: 江苏 农业 稻米 大豆

    多属零星小块矣。盐质冲积土多植棉,其利用历史稍久者,冬季种麦。含钙冲积土及无钙冲积土,其利用甚少区别,大抵有水灌漑种稻,无水灌漑种植大豆、玉米等旱作物。灰棕壤之黏磐壤,大抵土壤保水力强,不易漏失,有水种稻,无水种植旱作物。本省气候,大底一月份平均温度2C左右,七月份平均温度26-28C左右,夏季气温较高,但不酷热,惟冬季西伯利亚寒流南侵,有时延及长江下游,则气温骤降,尤以苏北一带,寒流来临,可以滴水成冰。斯时冬及蚕豆掩埋雪中,春暖再行发育。长江两岸,雨量

  • 文章吃完全的食物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19期  作者:馬以工 出版时间:1987-01-31
    关键字: 糙米 面食 营养

    精致的食物固然可口,而完全的食物才有足够的营养,这里特别强调糙米及全,只要你有选择时,你应该选择完全的食物。不论是稻米或是小麦,它们的营养成份都是在外面的麸皮及胚芽之中,随着人类的演化,人类越来越重视口腹的享受,而忽视食物的营养价値,稻米跟小麦也就经过了精炼的过程,变成了白米及细柔的白面粉。所有精致的米面食,很少由糙米或麸所制成,不论八宝饭、寿司、蛋糕、饼干都美味可口,同时也缺少营养,因为维他命B、铁质已经随着胚芽及麸糠一起打掉。完全的米,也算是

  • 文章雜俎(詩)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18-19  出版时间:1972-07-15
    关键字: 杂俎 诗词 舟桥怀古》 埤堰》 束南薰

    舟桥怀古束南薰渡头杨柳东风急,波光带雨春帆湿,范氏高义何处留,小桥倚杖徘徊立。缓急谁堪足恃者,推解交情世所寡,但恐年深事失眞,徒劳遍访来堤下,来公因以名其桥,舟古谊今遥遥。我来一度一囘首,鄙吝忽逐溪云消。俯仰沧桑无限意,当年腾迹桥空记,散步斜阳大道边,老人犹说忠宣事。埤堰姜兆鹏百斛帆樯飞不住,河干相对语斜晖,故人分手从兹别,载得满船明月归。舟百斛祇轻尘,为忆金兰话旧因,多少翻覆云雨客,临溪欲渡只迷津。

  • 文章寒食與清明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5期  作者:葉宏 出版时间:2006-05-01
    关键字: 寒食 清明 插杨柳 祭祖

    民间流传着「寒食日插叶,清明日插杨柳,大人扫墓修坟去踏青,小孩郊外春游去野营」的一首儿歌。「寒食」与「清明」,这又是我国民间的两个传统节目。因为这两个节日恰好是上一日下一日,「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而「清明节」则在「寒食节」的后一天,两节相隔一夜有人说「清明」,重于「寒食」,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这两个节日是基本互通的,没有轻重之分,「两节」均为追忆和纪念先人而民间创有「寒食日」插叶,「清明日」插杨柳,家家祭祖修坟扫墓,户户串柳条挂门上,人们要吃

  • 文章浗阳酸甜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2、3期  作者:劉玉霞 出版时间:1979-09-10
    关键字: 故乡沭阳 酸甜 小麦 鏊子

    故鄕沭阳位于江苏北端,境内土地肥沃,人民勤奋,若耕作得时,可说年年丰丰收,不虞饥寒。本县盛产小麦及各种杂粮,居民多以为主食,制成粉后吃法很多,惟这里所欲介绍的,却是故鄕人们最喜欢而又别具一格的简易食法,它就是酸甜饼。它的作法,是日常中午,把(也可加玉米,豆类)放在盆里用水泡,下午就用驴拉水磨把它磨成糊子,磨完收入盆中后再加入上次做饼时特留下的糊引子(等于酵母)搅匀盖好,它经过一夜发酵产生一种轻微的酸味,次日一早,主妇便起来用鏊子做饼。鏊子像面大锣

  • 文章端陽貼符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期  作者:周道  出版时间:1971-05-20
    关键字: 故乡习俗 道符 贴符

    担,向各户收「符」了,每户至少一升,商店和不种田的人家折钱代。这虽是故鄕的传统习俗,也可说是道士同和尙的一种歛钱方法。

  • 文章漫谈拾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田誘予  出版时间:1980-06-01
    关键字: 拾麦 丰收 往事回忆 乡野趣闻

    盖放好,一切安顿好,则专候拾与「放门」。按「放门」:凡是有地主之村庄,每块田地,多则八、九十亩;少则四、五十亩,(每亩约合台湾二百多坪)中间是车路约二丈宽长;一直通至庄内打麦场,两边田地掘有五尺深五尺宽之深沟,皆与闸河相连,以备泄放雨水。每块田地,有的两、三佃户共种;有的祇一户,收时较多户要慢些,而拾多愿赶往多户种之田。在全块麦苗砍倒后,方将牛车拉入,这时全体铁叉将麦子挑上牛车。坐在田埂旁庄主用的司事先生,将一面三角小红旗拿起,揷在田埂上,散在各处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