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貌共返回23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泗鎭滄桑㈡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39期  作者:濮孟九 出版时间:1978-04-01
    关键字: 泗泾镇 风貌 追忆

    泗鎭的繁榮,全靠米市。米市的盛旺,卻占了地利的便宜。雖稱「民以食爲天」的米,仍是屬於笨重而價賤的貨物(那時一擔(百斤)米價只四五元),運費貴了,往往超過本身價値,所以以前有句老話,叫做「千里不運糧」。就是說,一個人挑了一擔米走千里路,一路吃光還不夠,如何値得。自古迄今,運輸費用,以水運最爲便宜,米也只有水運才値得。泗鎭一帶,號稱水鄕,河渠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舟楫可以暢行無阻,尤有水道直通上海僅四十華里。一艘米船,可載一二百擔米,用三四個人划,半天卽可抵達...

  • 文章舊貌新顏話墟溝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張樹莊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墟沟发展 城区风貌 墟沟营

    一九九五年,墟溝鎭的一位領導請幾個人開了一個小會,商量「墟溝」改名的問題。說是有的領導對「墟溝」一名不喜歡,認爲墟乃廢墟,用一條又髒又臭的廢了的溝來作地名實在不雅。筆者與其他的與會者耐心地進行了解釋,同時說明一個地名的形成,有諸多因素,是一個地方歷史的沈澱,文化的彰顯,是不能隨便更改的。主持會議的人說,大家先取幾個名字,給領導選選看,都不行的話,那還叫墟溝。有人提議叫「北城」,主持會議的人說,這個名字早就跟領導建議過了,領導認爲「北城北城,辦事不成!不能...

  • 文章海外行(長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吳錦川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旅游观光 普陀风貌 诗歌

    去舟山憶及當年走普陀,滬濱風雨過中秋;晝夜掙扎急如火,冒死搶搭海外槎。漁帆一點大洋中,力排巨浪挺狂風;風急浪高船簸動,索扯篷帆左右傾。精疲力竭視朦矓,不辨南北與西東;只覺天地隨水轉,舟上逋客皆眩暈。眼前驀地現靑峰,春雷一震起糾龍;海上搏命四日整,瀕臨絕境又逢春。到台灣舟山群島暫落脚,揚帆又將赴海角;寶島湧來蓬飄客,山陬海隅有足跡。駟馬高車求不得,爲人作嫁謀生活;劫後餘生易滿足,僅獲溫飽亦自樂。各安生業日復日,天長時久少連絡;年華易逝生白髮,來時靑壯俱老弱...

  • 文章湮滅了的農村 湮没了的老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王仲鳴  出版时间:1995-03-01
    关键字: 故乡风貌 乡音乡情 思乡

    四週綠樹環繞,砲樓高聳入雲,槽油坊煙囪矗立,層層院落深深,牛馬車穿梭其間,人人有槍彈防身,這就是老家城頭鎭東大坊。屬贛榆縣第八區管轄,東至黃海,西至臨沂,南至海州,北至莒縣,距離各約五十華里,爲本縣之中心地帶,黃土平原,地質肥沃,旱澇均勻,適種各種五穀,村西有條河,由西北山區直通而下,河水終年不斷,爲食用灌漑之主要水源,沿河兩岸遍栽榆柳,綠蔭夾道,爲本村生色不少,村西村北有大片竹林,長年翠綠景色幽靜,村東有座大松林,佔地六畝,乃我父兄之私人墓園,村之四週...

  • 文章蜻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孫愛琴  出版时间:2000-03-01
    关键字: 蜻蜓 诗歌 社会风貌

    翅薄晶瑩蕩碧空,腰輕玉眼窺荷叢;亭亭角立舞風綠,欸欸低飛點水紅。愛玩小童頻張網,品端士子狎絲籠;吞蚊除害人人讚,生態平衡仰此公。

  • 文章山海明珠——連雲港市高公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張學武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高公岛 区域风貌 诗歌

    山海奇觀覽勝多,蓬萊閣裡任婆娑;摩崖壁下三潭景,龍樹林中百鳥和。夜宿唐王龍古洞,晨觀旭日鳳凰窩;飛天瀑布流仙境,文筆鋒中樂曼哦。

  • 文章念我故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徐景明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故乡风貌 风景名胜 思念故乡

    我家世居海州城內,但自幼離鄕(十二歲負笈異鄕,十八歲抗戰從戎,)所以對故鄕一切所知不多,僅從模糊的記憶裡窮思出片段的影子以供諸鄕親玩味指正。抗戰八年,我足蹟遍及大江南北,東至閩海,西及緬叢荒,名山大川,古寺名刹,所歷多多,有以雄偉取勝,有以淸幽著名,或則秀麗,或則險峻,雖各具特色,然令人身臨其境嘆爲觀止,徘徊欣賞不忍離去則一。思我故鄕,旣非泉甘壤厚之沃土;亦無暮春三月,草長鶯飛之情調,無怪有人調侃我們家鄕是窮山惡水而我們卻無詞以對了。但我也曾發覺故鄕美麗...

  • 文章懷鄉组曲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0期  作者:劉昭祥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丰县 故乡风貌 风土习俗

    覊身在海隅的寶島,雖是生活上安定,精神上舒適,物質上豐厚,行動上自由,總還是有懷鄕的情緖,不斷的湧上心頭。尤其在每歲年節到來的時候,也總是拂不去思親懷舊的惆悵。因而家鄕的一切,更增加我的思念。在此地,無論是四季的遞嬗,歲月的更迭;風物的變化,景色的推移;總不如故鄕那麼的顯明而強烈;也總不如故鄕那麼的饒有情致。過去當故鄕大雪紛飛,草木枯萎,大地上一片靜寂的時候,不免幻想着如果四季皆春,萬物長靑多麼好!當坐在四輪太平車上,緩如牛步的移動着的時候—確是眞正的牛...

  • 文章故鄉的瓜菓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5期  作者:馬濤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故乡 瓜果 地理风貌

    吾豐位處中原東陲,居故黃河之側,歷代河水氾濫,地形廻旋曲折變遷,尙遺有主流故道,以及支流條條。鄕人不知其來龍,亦謂黃河之水,遠來自天上。太白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王之渙之出塞詩:「黃河遠上白雲間……」今黃河故道,統稱沙河,僅大小之區分,波堤蜿蜒起伏,似入眠之臥蠶;且天然構成:圈、灣、崗、窪、坡、坑、溝、渠、堤、壩、套、口、墩等等,皆符合地理而命名不同姓氏之村莊,綿踵接。雨季過後,河床乾涸,滴水無存,河底悉多流沙,風過脉波鱗鱗,只有堤彎凹坑、積...

  • 文章憶揚州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26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67-04-1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乡音乡情 故乡风貌 养蚕

    「鄕村四月閒人少,纔了蠶桑又揷秧」,由於養蠶與種地,成爲農業社會經濟的主要生產事業,自嫘祖敎民養蠶,「黃帝堯舜垂裳而天下治」,使我國成爲衣冠文物之邦。特別在江淮區域,男耕女織,歷千百年而不衰。直到民國八、九年間,揚州城鄕,對於養蠶事業,仍很興盛,每到春季從養蠶到抽絲,眞是忙無閒人。囘憶我在童年時代,居住揚州西門螃蟹巷,在住宅前的院中,種有七、八株碗粗的湖桑樹,每年春季,綠葉成陰。葉厚而肥,桑椹累累,引來烏雀爭食,滿園喧噪,別有情趣。可是每到三、四月養蠶期...

共234条记录 1/2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