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遗址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雙十懷武昌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65期  作者:晏天任 出版时间:1973-10-10
    关键字: 名胜古迹 革命遗址 遗址简介 武昌 地理形势

    公私图书舘所藏图书;自前淸两湖书院开始即搜罗丰富,而历史名胜古蹟亦远较汉口,汉阳为多,是故长年如一日,乐此不疲,如今回忆过去,唯一引以为慰的,则莫过于曾经凭吊辛亥革命那年,各个发难举事场所的遗址,如:旧小朝街革命党人机关总部,旧胭脂巷十一号机关,旧凯字营,旧楚望台军械所,旧南湖马队营房,旧左旗营地,至寻访汉口方面的旧法租界长淸里,旧俄租界寳善里机关,武胜关险要,和汉阳方面的汉阳兵工厂,龟山砲台等处,则不在本文敍说之列。凭吊当年革命活动故址,得以满足平生考据

  • 文章再辨古淹城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21期  作者:北苑  出版时间:1995-07-15
    关键字: 淹城 遗址 堆积 夯筑 独木舟

    世纪,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笔者建议诸位如看此文,顶好一并参阅「淹城考辨」一文,此文曾载乡讯,或可找到。近又见一件资料是常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所编,陈颂华先生撰的「江南古国遗址淹城考」一本小册子,全文虽不足万字,却是具有相当份量的著作,其中除援引文献外,并从出土文物等着眼,可说是相当严谨,深为钦佩。全文计分七节,前两节和第六节是纪述性文字,其余四节则是考证之文,自然是很有价值,不过笔者意见与陈先生的意见仍有些出入,因此再为一辨。陈颂华先生在此文第三节「淹城筑城的年代」一段中

  • 文章淹城民俗風情旅遊節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36期  作者:儲振民  出版时间:1996-10-15
    关键字: 淹城 民俗 旅游节 遗址 风情

    二千八百年前古淹城遗址,以民俗风情文化与旅游融为一体,于今年五月一日与海内外游客见面。淹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古城遗址,位于江苏武进市新城区西隅,占地〇·六五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地面城池遗址。一九八八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淹城形制独特,呈三城三河套状,城垣透迤,曲水环围,有民谣曰:「里罗城,外罗城,中间方形紫罗城,三套环河四套城」。「内河坎,外河坎,通道只有西城坎,独木舟渡古天坝」。淹城城墙为土筑而成,高三至十米,内城呈方形,周长一·五

  • 文章常熟发现良渚文化早期遗址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6期  作者:常博 出版时间:1993-11-01
    关键字: 良渚文化早期遗址 科学发掘 墓内随葬器物 罗墩遗址

    常熟练塘鎭罗墩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早期遗址。今年四月,常熟市博物馆和苏州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进行科学发掘。专家认为,这一遗址对揭示常熟古代人类历史和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发展序列,乃至硏究华夏文明起源皆有重要意义。这一遗址位于练塘鎭东北约三里处,残高五公尺,现存面积八百多平方公尺。此次发掘,共发现距今五千年左右的墓葬十座,人骨架四具,玉、石、陶器等珍贵文物二百余件。在墓葬中,各墓间排列有序,墓向一致,墓框平面呈梯形或长方形状。墓内塡以黄灰色土,含

  • 文章靈蛇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29期  作者:盛誠  出版时间:1975-10-01
    关键字: 练武场所 阅兵台遗址 灵蛇 民间传闻

    吾松郡城,为江南提督驻节地,故练武场所宏伟。离城南三里许,有大校场一所,占地八百余亩,惟咸同以后,阅兵都在城内小校场,大校场久不使用,任其荒芜。而鄕民亦以其为营产,非但不敢私耕,即牧牛放羊亦鲜有往者,于是野草没胫,狐鼠宅焉。场北端原建阅兵台一座,址逾亩许,已栋崩梁折,祗余断垣残壁。光绪二十五六年间,湘人杨某来任提督,方在盛年,勇于任事,城垣四周,及城内外营产隙地,令士兵遍植杨柳,数载后可资取材,并供燃薪。大校场八百余亩空地,招民开恳,量收租谷,阅兵台遗址

  • 文章古城喜新生、重建虞山門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5期  作者:靑萍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重建虞山门 土岗遗址 奠基典礼

    常熟城垣自明代嘉靖三十二年(公元一五五三年)常熟知县王鈇为抗御倭寇入侵而筑,自该年六月十九日兴工历时五个多月完成城高二丈四尺,基宽八尺,在此时期,常熟劳动人民在当时艰苦的物质条件下付出了重大代价,迄今已有整整四百四十年。民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历年将原有城垣拆除,仅留山顶一段土岗遗址,一九八二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常熟建设当局,为恢复名胜古蹟,决定对腾山而筑的一段在山城垣原址鸠工重建包括虞山门(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年)改名鎭山门)已于六月十八日

  • 文章常熟古船王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94期  作者:董桂興 出版时间:2013-08-01
    关键字: 韦文禧 仿古三桅平底沙船 郑和遗址公园 船模

    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大宝船模。在2.04米的船身上配有24门统炮,阶梯起伏,廊柱挺拔,雕花隔窗,既有夜间用于联络的灯笼,又有防卫用的火炮,橹、桨、舵、锚、钟、鼓、旗都能自如活动,异常精致逼真,有三千多个大小零件组成,整个制作工艺基本体现了古代造船的技术。成为纪念活动的一个亮点,得到了国内外参与者的好评。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原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等领导也充分的赞赏和肯定。二〇〇五年七月十一日,南京鼓楼区政府决定在原龙江船厂划地建造占地三百二十亩的“郑和遗址公园

  • 文章何市老街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71期  作者:李家成 出版时间:2007-11-01
    关键字: 何市 老街 名人遗址 故居 历史沿革

    古鎭何市,原名桂村,明嘉靖间里人何墨始创市廛,遂名何市。小鎭傍横沥,老街东西长不过五百余米,河两岸前后街南北宽不过两百余米,却文化底蕴丰厚,明清时期鎭上曾出过七位进士,九位举人,十位贡生。文人雅士诸多诗文著述,甚众留存于世,一些古宅园林则在历史长河中烟飞灰灭。如今何市老街,虽无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亦无亭台水榭的私家园林,但部份遗址犹在。常熟“寻宝”活动期间,出于对地方文史的爱好,笔者一再的漫步何市老街,巡访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名人遗址,踪迹。走进东街,穿过

  • 文章古雲梯關 風光無限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2期  作者:孟澤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云梯关 古迹遗址 前世今生

    在北沙东北十里许的废黄河北岸,有一个颇具盛名的古迹遗址—云梯关。云梯关,这个神奇美丽的名字,古往今来,勾起多少人的绵绵情思,多少文人墨客慕名纷至,或盘桓赏景,或吟诗撰联,以涉足这风流胜地为快。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曾在此留下了韵味隽永众相传诵的诗篇:宣室今年忘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流。金銮午夜闻干惕,银汉分流泻豫州。猿鹤惊心悲往事,鱼龙得意舞高秋。云梯关外茫茫路,一夜吟魂万里愁。物换星移,岁月悠悠。云梯关历经千年沧桑巨变,其险要的关隘形式和作用,早在清康熙十六

  • 文章猛墩印象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1、2期  作者:呂述謖  出版时间:2006-06-01
    关键字: 砖井 民间传说 文化遗址 名胜古迹

    孟墩是沭阳古文化遗址之一。据《沭阳县志》载,孟墩遗址位于陇集鎭西南三公里处,面积约有五万平方米,属汉代遗址。听朋友说的多了,对孟墩也就梦寐以想。多少次设想去孟墩,最好是在秋天或者冬天的季节里。在秋天萧飒而爽朗的田野里,暮色渐浓,苍茫的暮霭里,站立于孟墩之上,站立在千年历史的一个断层之上,聆听来自遥远的、孤独的梵音,敲打着心坎,而凄凉,又像一缕哀怨的叹息,独自追念著那不可唤回的渺若烟云的以往。此时的心中应该是充满愿望和依恋的,在生命的腹地,心跳在空气中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