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运输共返回2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投資熱土 常熟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3期  作者:汪溢中 出版时间:2005-11-01
    关键字: 沪宁 运输 常熟 投资 虞山

    二〇〇四年八月十六日第二条沪宁(上海至南京)—高速公路通车后,从常熟到上海更加便捷,一般车辆到达内环线的行车时间,已缩短在一个小时以内。更便利了客商的往返和陆运货物运输速度上的加快,这一变数,进一步引发了常熟这块投资热土招商上的优势。引资方面的进度也必加速。使虞山福地更加繁荣昌盛。国家统计局公布,2004年中国县(市)百强县排列名次中,常熟是排在第五位,相信今后会提升到更前面的一个等级,来告慰各位乡长。2004年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前十名排列次序

  • 文章豐縣境内之太行堤與順堤河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期  作者:李誠修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太行堤 顺堤河 交通运输

    复新河,转入南阳湖,遂使堤北居民免虞水患。囘忆在民国廿年前,每当堤河有水时,常见南阳湖及运河之船扬帆其上,往返载运货物,我曾数度由门前堤河装船,运麦去济宁出售,买大粪运囘肥田。那时的堤河,在河水高涨时,会为堤北居民带来灾害,当河水平静时,对于交通运输大有帮助,曾听前一辈老人家说:早年赵庄集,商店林立,京广杂货、钱庄、当舖、盐店等各种买卖都有,尤其油、糟坊最多。在生意鼎盛时,仅次于丰县城内。因其南枕太行堤,西临大堤河,昔有水旱码头之称。想见当时,实有不少船只

  • 文章淮北鹺業之回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吳昌齡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淮北盐业 鹾业 晒盐科技 运输销售

    甲、曬鹽:一、鹽池:當淸代初年,復海後,業鹺者,在海州所屬濱海地區,擇可汲取海水地帶,建立鹽池,用土砌築成方格,引汲海水,曝曬成鹽,俗稱池灘,現名「鹽田」,通稱「鹽池」。二、鹽池單位:鹽池計算單位俗稱「一排灘」或「一份灘」。佔地約四十畝,分劃曬格十數個,如曬格不足此數,稱「半排灘」或「半份灘」。灘外界設有溝渠圍岸,爲製鹽之不可缺或之工程,俗稱「泥工」。三、鹽戶:直接從事製鹽者,習稱「灶戶」,每排灘各有領曬鹽人一戶,全戶人口,無分男女從事工役,人力不足時,...

  • 文章英國運河遊記(一)——看看別人,想想自己,讓我們一同努力維護我們的河川吧!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10期  作者:華科  出版时间:1995-08-20
    关键字: 英国 运河 “窄船” 运输网

    ◎英国境内有约三千英哩的内陆运河,约于一百多年前,铁路尙未问世前,,曾经是英国整个内陆运输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当时的运河,尤如现在的高速公路,担负著英国各地货物互通有无的任务。后来发明的铁路和高速公路,渐渐形成一更快、更方便的运输网。运河的运输效率再难与之相比,运输的功能很快的便被取代。人们虽不再利用运河来运送货物,但经过这些时日,英国的运河仍保持着它昔日的风貌,一则由于它在水利、灌溉、观光上的功用,至今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有心之士,也成立

  • 文章抗戰秘辛(四)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88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3-10-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物资 运输 滇缅公路

    你们为何不如检查?英军答称:「禁止中国军车入出是我们职责,车上装的是什么那是海关的事。」当晚,将首日行车情形,急电呈报重庆军统局。潘先生并在寓所欢宴外来上级长官及孔雀公司张嘉顺先生,后来戴先生亦覆电嘉勉,对张嘉顺特嘱潘先生代致慰谢之意。㈥后记当我国抗日战争局势紧迫,而所有军民用物资全赖滇缅公路运输入境的时候,日本政府凭著当年英日同盟协定,利用英方无力照顾其远东利益时,压迫英方封锁我后勤命脉滇缅公路,其计非常狠毒。戴先生高瞻远瞩,预先电令腊戍直属组潘其武先生

  • 文章抗戰秘辛(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86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3-08-20
    关键字: 抗战 秘辛 金条 西南运输公司

    ㈢一百七十五两金条的诱惑——「高一段与矮一截的妙比」西南运输处,在当年抗战中期时代,谁都知道是我国向国外输入军民用物资到国内的唯一军事机构,因主要据点是在缅甸仰光和缅北腊戌,故以商业性公司名义在海外登记经营,人事组织全由军统局掌管,上至总经理,下至押运员,除捆工等苦力是印度及缅甸人外,百分之九十九的职员全是军统局的工作同志。所有的运输工具——三吨道奇卡车,完全是美国军援物质,由美国船运缅甸仰光装配成车后再装货,连车带货,由缅驶入云南,一去不返。但最初筹建

  • 文章江蘇在中國的優勢地位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7期  作者:談爾益 出版时间:1978-01-10
    关键字: 江苏地理位置 运输便利 京杭大运河

    要用海运来立足世界,江苏是主要基地。事实上,近百年来上海之成为远东大商埠,便是明证。人类是依水为生的。中国的许多重要城市,多是在各大河流的旁边。除飮水方便外,主要是运输便利。这情形全世界皆然。我国除东北地区,大河和苏联共处外。本部三大河流,黄河是中国的「黄祸」,祇有水灾而不通航运。(注一)珠江偏于南部,航运也不算重要。祇有长江,眞是我国的生命线。长江长有五千八百公里。流域面积近二百万平方公里。有台湾的四十九倍,英国的八倍大。跨越了十二个省份。(注二)长江流域

  • 文章苏北的小轮船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10期  作者:澍甘 出版时间:1978-04-10
    关键字: 交通运输 河流航运 苏北经济

    自从民国十七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以后,直至廿六年对日抗战发生以前,全国各地交通建设均因地方政治统一而次第展开,苏北广大平原,人口繁茂,农产丰富,在在需要交通建设来把农产品运输到大都市工厂地区去加工,而后运销国内外各地,当时南通的天生港是苏北平原如皋、东台、塩城、阜甯一带地区农产品货物转运至上海,无锡、南通等地的港口,在此时期,国家统一,上述大都市,工厂林立,棉花为纺织品原料,苏北新垦地区的棉花,每年入秋以后,范公堤[1]以东成熟的棉田,远远望去,甚似

  • 文章迎接資訊時代之來臨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13期  作者:李國鼎 出版时间:1981-01-31
    关键字: 资讯处理 资讯运输 电脑工业 科技发展

    在邁入八〇年代的今天,除了國際姑息逆流的衝激,我國經濟與工業發展亦面臨了新的形勢與挑戰;持續性的能源危機,工業大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及更爲快速的科技發展等,都是我們亟須克服的世界性問題。爲使我國經濟與工業持續發展,必須積極改善行政與企業管理,促進工業升級,提高加工生產價値,以全面提高國家生產力。針對上述各項問題,在應用科技方面以(一)能源、(二)材料科學及(三)資訊工業爲優先推動發展之部門。政府在能源方面已通過政策法案並設立行政機構及硏究機構積極推動;在材料...

  • 文章軍運與鐵路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4期  作者:李祥禎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军事科学 运输 铁道 军运

    作者李祥祯鄕亲于抗战胜利后,转任联勤总部第二区(北平)丰台及(东北)沈阳铁道军运处上校主任多年,来台后本于工作体认,特写「军运与铁路」一文,刋于中央日报,当时台湾铁路局曾派员访问咨询,嗣为前交通部长贺衷寒氏延揽于该部设计委员会参与交通运输研究发展工作,颇有建白。——编者——

共29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