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表沿革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谈「认识南京」中的「表沿革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5期  作者:劉驊南 出版时间:1972-02-10
    关键字: 认识南京 沿革 正史方志 名称变革

    本会同人对于「认识南京」编辑工作,正在进行整稿校订之中,除緖言已在三期本刊刊出外,玆谨将其中之「表沿革」一章在本期「南京通讯」刊出,敬请鄕前辈们多予斧正,以匡不逮,其原文刊列如下:第一章 表沿革南京在唐虞三代属原扬州,春秋时隶为吴地,至周元王四年越相范蠡佐越灭吴后始在长干里筑城即今中华门外长干里处,但南京之得名,则始于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一三六九)之建都南京,其间虽自孙吴迄今,历为国都,但名称屡变,疆城亦时有离合改隶,沿革难变,人言多殊,玆特査诸正史及

  • 文章淮海戲的昨天和今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鮑鶴雲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海州小戏 历史沿革 表演艺术家 淮海戏振兴与发展研讨会

    相传,淸乾隆年间,海州一带广为传唱的「太平歌」和「猎户腔」,经地方艺人加工成「怡心调」和「拉魂腔」,并以此为基本腔演唱民间故事后,多以三弦琴伴奏,渐渐演变成海州小戏,故以「小戏」名之。海帅小戏初以小生、小旦、小丑三行为主,多演对子戏、三小戏,如《跑山、算命》等。后来,在艺术实践中,小生唱腔形成了刚劲粗犷的「金凤调」,小旦唱腔则形成了高亢悠扬的「二泛子」等腔调,演技巧亦有了很大发展,诸如丑角的「鸡刨塘」、「麻雀跳」等步法身段;旦角的「耍手巾」、「耍扇子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