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衣食住行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在浦东的衣食住行

    来源期刊:《浦東》 第8期  作者:龔桂根 出版时间:1977-04-15
    关键字: 故乡回忆 浦东 衣食住行

    浦東一地處於北溫帶,夏季溫度高達華氏百度,冬季在三十度以下,一年中氣溫相差至鉅,春夏秋冬景色分明。衣着方面需具備冬、夏及春、三八九(月)衣服,而冬服較昻貴,富裕人家有豹皮、狐狸、灰鼠等皮袍,而以棉袍最爲普遍實用,絲棉則輕而暖和。夏天衣料以絲、綢、緞較高級,布紗爲一般人所穿用,其式樣均爲長衫、短衫褲,爲我國制式大禮服。婦女所穿的均爲祺袍,男服時樣甚少變化,祺袍款式之變更,充其量不過在衣身、袖手的長短與領子的高低而已,不若目前時裝變得天翻地覆。較高貴冬服,做...

  • 文章訪國寶級大師——中硏院院士錢穆鄉長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特刊  作者:馮俊華  出版时间:1990-07-06
    关键字: 钱穆 身体状况 治学严谨 衣食住行

    本文作者馮俊華鄉長,為本會青年勵進社社員目前擔任台灣廣播公司企劃部主任、及「電信之聲」「美好時光」「電的世界」「投資講座」等節目主持人,曾獲頒廣播金鐘奬,是一位傑出的廣播工作者。—編者按

  • 文章衣食住行話今昔——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4期  作者:朱惠宗 出版时间:1998-05-01
    关键字: 常熟 衣食住行 支塘 锡沪公路

    衣食住行最能够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准,我今年五十多岁了,家乡解放时才五、六岁,但对刚解放时家乡人民的生活多少有个印象,有的甚至记忆犹新。现在来聊聊四十多年前支塘人的衣食住行。衣着服饰历来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准高下的显著标志。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那时候,大家穿土布衣,所谓土布,就是农家自己织的布,很厚、很粗糙,要经过纺、浆、染、经、织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成为衣料。那时候,穿一件衣可不简单,单纺纱就得好几个劳动日。现在有的农家还保存著布机,恐怕现在二十多岁的村姑

  • 文章自我生活寫照組詩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7期  出版时间:1996-08-01
    关键字: 生活写照 组诗 衣食住行 崇教塔 常熟

    〈衣、食、住、行〉衣衫鞋襪避風寒、冬日穿棉夏著單。洗換經常求整潔、生活從簡不從繁。食不求精求一般、粗茶淡飯日三餐。平生勿飲過量酒、腸胃輕鬆少疾患。住處背陽窗外山、愁思掩卷獨憑欄。抬頭凝望崇教塔、腳下城河水一灣。行車住返自悠閒、周六回歸周一還。腳不酸來心不跳、支塘常熟路漫漫。

  • 文章(紀事 社會)宿遷社會習俗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衣食住行 娱乐活动 农村经济 防匪自卫

    一、衣食住行,一般情形衣:鄕人所穿大都布衣布服,约分单、夹、棉三款。家境好者有皮衣,款式分长短,短为工作服,出门或燕居穿长衣,妇女多大襟短衫,嫁衣中或有褶裙,然不常穿。旗袍城市中有,鄕间甚少。读书人及富家子穿丝绸,夏日则穿杭纺短衣裤,外加长衫,细软轻柔,尤为少年所喜,手持折扇,又儒雅,又风流,秋冬著皮棉,礼服蓝袍马褂,庄肃中有华贵气。中山装,多为高级公务员所服,缙绅先生不穿,西装革履,在城中偶一可见,而人视为洋服,今则视洋服为常。长衫为异,亦数千年

  • 文章憶揚州(續集)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18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82-08-10
    关键字: 台湾地区 工业社会 农业社会 社会进化 衣食住行 帽筒 洋油灯

    殡仪舘,所有衣帽鞋袜,皆可由商场购用,虽然「慈母」健在,但绝无「手中线」与「密密缝」的主妇了。可是往年在我们家鄕,每一妇女皆有一个或二个针线匾,这个针线匾为人生衣食住行之首的「衣履」制作之源,它是籐制的,也有用竹篾编的,多半圆形,高约二、三寸,漆以红色,大者直径尺半,小者有五、六寸的,匾内放有各色棉线、丝线、线板、线团,各种棉线针、丝线针、尺条、剪刀、针箍、锥子、扭扣、搭链、捻线锤等工具,此外尙有各色零碎布及一本旧书或布夹,书夹内放有用纸剪成的阖家大小的鞋帽

  • 文章在能源危机中谈衣食住行的观念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7期  作者:李國鼎 出版时间:1975-01-31
    关键字: 能源危机 衣食住行 国际性变动 经济结构 总理纪念周报告

    前幾年「讀者文摘」雜誌刊載過一篇文章,大意說人類文明演進的過程中,從沒有像二十世紀這樣變動的快速。它還說,過去一千九百年的進展和成就,可能尙抵不上最近五十年。這對我們居住在台灣的人們來說,也許因爲一直在安定中進步,已經習於安樂,並不十分注意到二十世紀原是一個動盪起伏最爲劇烈的時代,可是最近幾年世局的演變,終於引起了大家切身的感覺,實在很値得我們重新想想:我們究竟應當如何因應這個變動的世局。單單從財經的範圍來說,兩年多來的變化,就足以使人眼花撩亂,例如:(...

  • 文章我的晚年生活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0  作者:沈耕壽 出版时间:1996-11-01
    关键字: 晚年生活 南京诗词学会 函授生 衣食住行 虞山

    兩鬢爬霜、齒牙動搖、悠悠忽忽、老之將至,辦理退休,勢在必行,之後怎辦?與心不安!這是十年前的情形。卸任以後一身輕,終朝出現失落感,心潮起伏眠不得,惟向同仁找竅門。通過先我退休友人的啓發,買字帖、學書法、購書籍、學寫詩,並向南京詩詞學會報名,當了函授生。孜孜不倦,埋頭苦學,學有所得、其樂無窮。當年的煩躁不安和失落感,已經煙消雲散。一年之後,函授結業,並找到了一份職業。對於財經工作,我本外行,只能在邊幹邊學中擔起理財重任。不敢說發餘熱,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有益...

  • 文章大陸探親雜記

    来源期刊:《海門縣訊》 第4期  作者:俠生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回乡偶书》 香港旅社 巧遇同乡 亲人重见 祭祖扫墓 《海门县志》 衣食住行 娱乐设施 传统道德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鄕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上列七絕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名作,也正是我這次返鄕探親的寫照。我是海門西南上三和鎭人,民國卅五年十一月就襆被來台,迄今已超過四十年了,我對這個少小釣遊之地,無論一草一木,都是記憶猶新;今海嶠寄寓,頻興「蓴 鱸膾」之想。自政府開放大陸探親後,夢想竟成事實,於是積極籌備探親的計畫。但我的雙親,於數年前已先後棄養,至我家的房屋,亦慘遭囘祿。所以我這次的囘到大陸,是返鄕而非返家,是掃墓而非省親。所以在心...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