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特色共返回4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常熟人與廣播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52期  作者:胡大鈞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常熟 广播 节目 地方特色 听众

    使常熟人收听广播更为方便,更有质量。随着改革开放,常熟的广播节目也更加丰富多彩。每天节目播音达十六小时以上,早中晚的新闻节目会播报最新的政治、经济大事和文化、社会新闻等;天气预报、空气质量日报、股市行情、房地产交易信息等服务性节目也成为常熟人日常生活的伴侣:而各类音乐、戏曲等广播文艺节目也是色彩纷呈、各具特色。値得一提的是:常熟人办广播、听广播,很注重体现地方特色,这当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使然。也正因如此,常熟电台的广播节目自八十年代以来共十二

  • 文章槓子頭自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4卷 第3、4期  作者:許保榮  出版时间:2012-12-01
    关键字: 杠子头 自述 特色面食

    俺叫槓子頭,外貌黑皺皺。打從山東來,武大是俺友。※ ※ ※別瞧俺貌醜,入嘴香滿口。細嚼酥鬆脆,口爽心樂透。※ ※ ※小姐吃變瘦,身材稱一流;免用減肥藥,窈窕又輕柔。※ ※ ※跛子吃下後,田徑上競走;耐久不會餓,生病不耽憂。※ ※ ※山友帶俺走,不畏斷糧愁;祇要喝泉水,可登玉山頭。※ ※ ※抗戰八年久,隨軍南北走;一人帶兩個,不怕餓昏頭。※ ※ ※大戰喜峰口,送俺到壕溝;若無俺獻身,陣地早失守。※ ※ ※論功俺沒有,戰史將俺漏;因爲名不高,委屈心難受。※ ※ ※不是俺吹牛...

  • 文章蕩口鎮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82期  作者:秋水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荡口特产 区域特色 风土习俗

    蕩口舊稱濠湖,又稱鵝湖,又稱鵝肫湖,周圍十餘里,在無錫東鄕,再東卽爲蘇州界,北爲常熟界。蕩口的蕩口鎭是無錫的一個大鄕鎭,居民數千戶,大半以耕種養蠶經商爲業,鎭上的大族是華姓,華鴻山太師的舊宅在此,後遷至東亭鎭,居民說起話來,八、九成是蘇川口音。附近鄕村的婦女,同蘇州、常熟的差不多,都很勤勞儉樸,料理家事外,還要下田工作,貧苦人家的婦女大半到上海去幫傭,在上海聽到說得一口吳儂軟語,大家說是「蘇州娘姨」的女傭,其實大都是蕩口鄕下人。蕩口著名的土產是蓮藕,旣大...

  • 文章《三民主义》概说——构成·内涵·特色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0期  作者:王子光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三民主义》 构成 内涵 特色

    每一个对《三民主义》作过潜心硏究和虚心学习的人都会发现:《三民主义》虽不像它的前辈伟大巨著那样从哲理出发、洋洋洒洒、滔滔不绝,然而它却是在孙中山先生的『慈悲为怀、宽宏大度、大公无私、顶天立地』(注①)的虔诚、纯眞情怀下,成千上万的先知先觉抛硏颅、洒热向的奋战中获得的血的结晶,它包容了中国的优良文化传统和世界的先进文明。无论从《三民主义》的内容看,还是从它在世界各地产生的影响看,《三民主义》的构成,都具有严谨的系统性、内涵的深刻性和特色的显明性。一、构成

  • 文章從喝啥説起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逯耀東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啥” 徐州啥锅 饮食文化 地域特色

    臺北市中華路上開了一家「徐州啥鍋」,那天我也去喝了一碗,並且還來了幾隻水煎包和幾張烙饃,一盤符離集的燒鷄,就短了四兩綠豆燒。座上,灶上,案上,盡是鄕音;壁上掛的鏡框與立軸,落的款都是鄕長舊識。刹那間,我彷彿又囘到「無風三尺土,有雨滿街泥」的故鄕。「啥」是糝的諧音省寫,是一種用麥仁和著肉類煮成的糊狀食品。通常有牛肉和鷄肉兩種。「徐州啥鍋」賣的是鷄肉糝。由於糝和啥在方言中同音,而啥在北方的辭彙裏是「什麽」的意思。據說早年有位「老總」到了我們家鄕,站在糝鍋旁,...

  • 文章常熟幼兒敎育的窗口——常熟市顏港中心小學幼兒園簡介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5期  作者:崔燕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常熟 幼儿敎育 教育特色 教师队伍

    的育人环境,探索艺术教育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幼儿园活动室、盥洗室、卧室单元化。外墙全部采用釉质锦砖,集美化、儿童化为一体。幼儿园开设了科学发现室、图书室、蜡笔水粉画室、水墨画室、电化教室等专用教室,并在二五〇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动室内开辟了建构区、娱乐区、表演区、美工区。根据苏州市示范幼儿园园舍设备的要求,达到每班二机一幕、一架钢琴,每位幼儿一张小床。建造了三〇米的塑料直跑道,配备了多媒体电脑系统。幼儿园努力依靠教科硏促进保教质量的提高,正、副园主任及教硏组长

  • 文章常熟電大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4期  作者:查金保 出版时间:2000-11-01
    关键字: 常熟 电大 学校介绍 教学特色 办学

    多个,可同时容纳一七〇〇多人上课,成为适应常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高、中、初三位一体的教育基地。常熟电大以远距离、开放性、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特色区别于其它普通高校。过去曾借助于录音、录像组织教学,今年它在面授课的同时,采用光盘、软件、文字、音像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目前,学校教学设施精良、教学方法先进,设有普通机房、NT网络机房、多媒体网格机房,配置微机一二〇台,以满足不同层次各类课程教学实验。建成了视听阅览室,并配有四十七门专科课程的千盘以上的各种音像带,使学生不受

  • 文章虞山腳下一支梅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3期  作者:陳萬安 出版时间:2000-08-01
    关键字: 常熟 虞山 石梅小学 办学历史 教育特色

    翁同龢曾课读于此。一九〇二年邑人庞鸿文、邵松年等修建斋舍,将书院改办「常昭学堂」,是常熟最早创办的新学之一。一九〇九年改名为「常昭公立高等小学西校」(有别于地处东门方塔附近的东校),通称「石梅公校」。校长丁祖荫。一九一二年三月,竞化女子学堂迁入石梅,更名为「常熟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校」。一九二五年改为「公立女子小学校」。一九二八年定为常熟县石梅小学。后虽几经更名,但自一九七八年至今复用石梅小学校名。多年来,石梅小学已形成电化教育、劳动教育两大办学特色,自然,武术

  • 文章白茆塘畔唱山歌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3期  作者:蘇懷一 出版时间:2000-08-01
    关键字: 白卯 民俗特色 山歌 演唱形式 景观

    白茆还有民俗特色的山歌,据史书记载有「白茆山歌闹盈盈」的情景。传说最早的山歌是汉代张良所教,「张良就是教歌郎,坐着风筝教思鄕」。但其形成则源于一五六〇年明代,吴县人冯梦龙编的《山歌》十卷中,就有不少白茆山歌。可见历史悠久,为苏南著名的山歌之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五十年代,白茆男女老少盛行编唱山歌。在众多的山歌中,不仅内容广泛,取材丰富,而且词句通俗流畅,曲调委婉动听,既有古典含蕴,又具民间俚语,可谓情意深邃,雅俗共赏。如流传下来的古人名歌,劳动歌,长工

  • 文章名人館新姿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56期  作者:孫坤保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常熟 名人馆 新面貌 特色历史 杰出代表

    寄来常熟,并提出不少建议。名人馆内,荟萃介绍了历代英才。他们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教、文化等诸领域对国家、民族、家乡的兴盛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是常熟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馆内用生动和图文并茂的版面介绍,向人们展示了贤达们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美德:展示了他们勤奋好学、成就卓越的业绩:展示了他们眞善美的人格力量;更展示了他们为一方水土增添新的光华的人文精神。馆内所列,已不是数十、数百个个体形象,而是一颗颗璀灿的明珠铸成了常熟特色的文明历史的象征。名人馆开馆

共48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