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清明山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鄉三春樂事多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58期  作者:馬二  出版时间:1991-04-20
    关键字: 清明 报娘恩 老八谢 雪堰桥

    故鄕无锡地处京沪中心,明水秀,物产丰富,景色之美,甲于江南,一到三春佳日到处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四鄕各地,游乐活动频繁,看会看戏,几乎天天都有。农历三月初三日,北鄕西胶庙会最盛,游人如织,好像一群群的蚂蚁,故鄕有「三月三蚂蚁上高」的俗谣,斗在三月三亦很热閙,有庙会演戏,环数里居民皆设宴待客,故鄕又称斗为「淸明」,盖以我国习俗三月三为准淸明日也。三月半,游惠,自西门外直至惠鎭,五里香塍,红男绿女,挤塞得不能通行。三月十八,惠,堠三茅君

  • 文章三月三蚂蚁上高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50期  作者:子規  出版时间:1982-04-20
    关键字: 清明节 斗山 无锡

    淸明节大都在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古老遗传,三月三是正淸明日,我们无锡北鄕的斗,自初一开始,就有迎神赛会之举,初三那天,尤其热闹,家家户户都留客宴飮,鄕人称斗为「淸明」。同时,附近的西高,亦很热闹,环数里的寺庙,都有迎神赛会,游人如织,红男绿女,少长咸集,在上看下去,好像一羣蚂蚁,所以故鄕有「三月三蚂蚁上高」的俗谚。

  • 文章庚寅清明登石棚祭扫有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1、2期  作者:黃猛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石棚 清明扫墓 风土习俗 学者观点

    八一健步登石棚,踏青祭扫得双赢。喜见青添新绿,堪叹墓地又增坟。狼烟滚滚承旧俗,环保低碳化烟云。我愿身随浊浪去,不染人间半点尘。

  • 文章雨花台的舊夢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8期  作者:呂青 出版时间:1978-02-10
    关键字: 清明扫墓 雨花台石子 爬山比赛 放风筝 雨花台积雪

    雨花台是南京中华门外的名胜。一群起伏土丘,没有奇峯秀谷,没有茂林修竹。可是冈陵绵延,无边无际,气势磅礴,靑冢处处,苍松翠柏,幽雅深邃;还有那满遍野的小石子,玲珑剔透,人间罕见,所以,雨花台它就家喩户晓,名闻遐迩了。春天是雨花台最可爱的季节,淸明前后,中华门外,行人如织、男女老少,衣履整洁,摩肩接踵,提着华盒(长方形,一层一层分置各式菜肴)酒食,背着香烛纸锭(冥钱),纷纷去为祖先扫墓,除草塡土、献酒献肴、焚香化锭、虔诚祭拜,逝去的亲人仿佛重现眼前,往日

  • 文章清明、杏花酿及其他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2期  作者:陳憶慈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清明 杏花酿 山西太原 杏花村酒厂 杜牧

    朋友去大陆旅游,返台后送我一瓶“杏花酿”,是西太原杏花村酒厂所酿造,属汾酒系列,与贵州茅台,浙江绍兴,江苏洋河,同属中国名酒。太原杏花村酒厂,为了宣传,在门前广场上,塑造了一只大水牛,牛旁站了一个身着短褐,头戴斗笠的牧童,右手携短笛指向远方,据地陪人员介绍,这就是晩唐诗人杜牧咏“清明”诗中所写的情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太原杏花村酒厂,即是诗中杏花村遗址,杜牧当年所飮杯中物,即是现在名酒“杏花酿”,名酒配上名诗

  • 文章壽林詩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5卷 第1~4期  作者:王壽林  出版时间:2013-12-01
    关键字: 蛇年春节见闻 清明登云台山 生活百态 风景名胜

    ●蛇年春节见闻城鄕挂满红灯笼,祖国大地似火红。安定团结讲和谐,举国上下乐融融。小小花船两头翘,船姐打扮好时髦。淮海戏曲唱的好,艄公快扳笑弯腰。民赞党的好领导,改善民生见成效。老人保养全覆蓋,梦中还在张嘴笑。四五投降忘记了,如今又把事端挑。南巡舰队保海防,誓死捍卫钓鱼岛。●清明登云台一、清明踏青登云台,万物复苏扑面来。杏花摧著桃花红,桃花未落梨花开。二、鸡鸣坳雄鸡叫,大圣湖水起波滔。海蓝寺院钟鼓响,阿育王塔冲云霄。三、耄耋竟显少年功,途步登上三元宫。更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