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治理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導淮程序先宜注重淮河歷史地理説帖(上)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5期  作者:張謇  出版时间:1963-05-25
    关键字: 淮河治理 历史地理 治理方案

    按本文,爲張嗇庵師,於民國三年夏,寫供美國工程師錫伯德等,勘視淮河時作參考。把我四千年來,淮河利害之歷史,與卅餘萬方里內,淮河利害相因之地理,詳述無遺;從而指示,淮、沂、泗、沭宜從何宣洩入海,又宜在何處分流,何處合流,使相資而不相犯。更主張使淮與河畫分,復古代二瀆之舊,承受上流之水;本七分入海,三分歸江的原則,宣洩下流之水,以期轉病爲利,堪稱定論。中國淮河之歷史旣久、地理之更變亦極複雜,古圖散失,取證無從,讀者倘能循斯篇主旨與沈百先先生所談江蘇水利問題相...

  • 文章歷史殷鑑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1期  作者:曹墨石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陈仓县 国家治理 唐太宗 魏征

    唐朝貞觀十四年,陳倉人折衝都尉魯寧·犯了法被關進監獄,他自以爲官階高,破口大駡陳倉縣的縣尉劉仁軌,仁軌就用刑把他杖死。州官將案情呈報上去,唐太宗知道後發怒,命斬仁軌,並生氣地説:是那個小縣尉,居然敢殺我的折衝都尉,命地方官押送長安面審,仁軌自辯因爲魯寧當我百姓面前,如此辱駡我,所以我氣忿將他處死。劉仁軌面對要斬他的太宗皇帝,仍神色自若,振振有辭。當時隨侍在側的魏徵,就向唐太宗説:陛下可知道隋朝爲何亡國?唐太宗就問那是什麽原因?魏徵説:隋朝末年,老百姓非常...

  • 文章萍踪偶憶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8期  作者:逸鳳  出版时间:1970-12-15
    关键字: 韩复渠 大权独揽 司法 山东 治理

    三、續紀韓氏二三事韓復榘治魯,一貫手法是師承馮玉祥,效法張宗昌。韓原是馮玉祥的部屬;馮的爲人譎而不正,詭計多端,眞是挂的羊頭,賣的却是狗肉。韓氏得他一些皮毛,處事恰有幾分相像。至於狗肉將軍張宗昌,在山東時那份囂張跋扈的作風,魯莽滅裂的擧動,韓氏却也有過之而無不及。話說韓氏喜歡微服私訪,却也喜歡堂皇出巡,公開發表政見。有一次他出巡魯南政治,兼及司法。老百姓聽見韓靑天來了,莫不大喜過望,韓氏所到之處,紛紛跪在他的面前,除掉行政方面而外,有幾位鄕下婦女,訴說法...

  • 文章蘇政四年之回憶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1期  作者:陳果夫  出版时间:1987-02-15
    关键字: 地方治理 治理土匪 卫生健康 水利工作 教育工作 往事回忆

    固持己说。例如甄审会中,某人介绍某人做县长,如大家认为不好,原介绍人亦决不认为非用不可。并且亦有原由介绍,经大家考察之后,本人会自认为不合的。因为这样和衷共济,所以各种预定计划,多能按步就班,不生阻碍。本来前三年做的,都是初期的基本工作。预备从第四年起,逐渐推行本党的政治理想,而沪战猝起,江苏沦为战区,一切经常工作,皆无法推进。至是年十一月底,中央改组令下,我即交卸主席职务。自问在此四年之中,各项事业虽不无些许成就,仍说不上有多大成绩。但地方政治风气,却因

  • 文章裁海與復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79-12-01
    关键字: 裁海 复海 治理政策 历史背景

    年内,云台山成眞空状态,还未闻有股匪之类占山为王的情事。现在且再略谈淸廷对于复海后的措施。在复海案决定前后,曾先行注意以下两点:1.增配兵力,确定边界,并设立烽墩,俾能相互策应,藉期收复之云台防务巩固。2.将以前迁出的老户,招徕复业,开垦地亩。查有余地无人居住,则令他处失所人民,依其志愿,予以塡补安挿。大致说来,这种措施,尙都切要。其较详办法,见哲尔肯及阿席熙等奏疏,并可参阅「海州志」及「云台志」等有关文献,不再多所辞费。总之,淸康熙时代的政治,似较修明。(六

  • 文章常熟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56期  作者:建辦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常熟 中国人居环境奖 环境建设 治理措施 同乡会

    公园,增建街头游园,改造风景区景点,集中整治市容环境卫生。全市两年内用于城市绿化、生态环境建设资金超过五亿元,新增城市绿化面积二一二公顷,城市绿化总面积达三四〇九公顷,每人平均公共绿地面积净增三平方米,达到一六·三平方米,主要绿化指标全国领先。与此同时,常熟市实现全市联网区域供水,城市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城市河道治理、噪音控制等工作全面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常熟相继获得江苏省人居环境奖、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

  • 文章前江蘇省長鄭謙事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5期  作者:陸昌寅  出版时间:1975-07-20
    关键字: 郑谦 生平事迹 治理江苏

    鄭氏諱謙,字鳴之,號覺公。其先世避洪楊之亂,自溧水移籍江寧,蓋六世矣。生於民前卅六年八月,歿於民國十七年十二月,淸末知貢擧,未仕遊學東瀛,入日本法政大學,與陳公英士友善,初遇 國父於東京,入同盟會,並建議本黨宣傳,宜多引用經書,俾淸官吏易於接受,對革命策反前途,不無裨益。國父亦深納其言。返國後任敎於法政講習所,旋受聘於武漢兩湖總督黎元洪,民國成立之次年,受合肥李公經羲之邀,任廣東省政務廳長,鑒于督軍龍濟光驕悍,殘暴黨員,動輒以亂黨名義格殺,乃建議李公,暗...

  • 文章黃河奪淮與阜寧立縣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4期  作者:謝鼎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黄河治理 黄河改道 阜宁沿革

    一、前言阜寧縣新誌大事記的第一條:「唐帝堯時,禹導淮自桐柏東入於海。」玆申述之:帝堯時,黃河氾濫,民生疾苦,命伯鯀治水無功,著祝融殛鯉於羽山(註);再命四方諸侯之長,訪賢能之士,得舜,卽任爲攝政,命鯀之子禹繼續治水,九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完成江、河、淮、濟四大瀆,均順軌安流東入於海,民困以紓。禹再以治水足跡所到之處,劃分政區,計有荆、梁、雍、豫、徐、揚、靑、袞、冀九州。據禹貢九州圖,徐揚二州以淮河分界,揚州在淮南,阜寧地屬揚州;又以地處海濱,夏商周三代時,...

  • 文章漫談寧夏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4期  作者:吳以秀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宁夏 地理位置 自然风光 治理沙漠

    包烟的花费,而换来的则是沙漠中一亩新绿。世界环境学家认为中国有两项世界第一是不可思议的,即制造沙漠世界第一,治理沙漠世界第一。闻名世界的治沙典型是中卫县境内的腾格里沙漠南端的沙坡头,南临黄河,北依黄沙,一九五八年建成的包(头)兰(州)铁路通过这里,铁路穿越沙漠五十多公里。昔日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曾数次亲临中卫视察,现有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试验站设于沙坡头,几十年来以植树造林为主,远处便以麦草扎成一米见方的方格为辅,铁轨,枕木终未被埋没,绿色列车一直畅通无阻

  • 文章孫中山先生的治淮思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乾之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孙中山 《建国方略》 治理淮河 治淮方案 水污染

    洪涝灾害四十八次,平均一点九年发生一次。水旱灾害造成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极大破坏,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居民田园淹没,妻子仳离,老弱转于沟壑,丁壮莫保残喘」的局面。同时,自然灾害又无情地破坏着人们生存的自然条件,使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本总统忝为公仆,实用疚心。」关心民众疾苦的孙中山先生重视江河的治理,在《建国方略》中就明确提出:「疏浚淮河为中国今日刻不容缓之问题」。他认眞探究了淮河水患的成因及其治理办法,提出了淮河水患防治构想,这些主张是其民生主义思想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