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沧桑史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肇明电气公司的沧桑史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20期  出版时间:1972-08-15
    关键字: 肇明电气公司 沧桑 戚厂 供电 抗日战争

    并吞肇明,而系肇明出售与戚厂,现在肇明复员囘来的股东,既没有出面与戚厂交涉,戚厂当然更无话说,计算肇明的寿命,大约为二十一二年,便一命呜呼,成为历上的名词了。因为丹阳由戚厂供电的实现,沿线吕城鎭地方,早于廿八九年间,已有电灯,并更推行电力戽水灌漑,面积达数万亩之多。复员后邑人大实业家束云章先生,为开发地方,应桑梓人士的吁请,来丹剏立三万纱锭的丹阳纱厂,和机器厂,面粉厂,因为毋须自置发动设备,较为省力,乃是大家所公认的事实。如果不是**叛乱,则我邑工商因

  • 文章肇明电气公司的沧桑史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18-19  出版时间:1972-07-15
    关键字: 肇明电气公司 沧桑 胡尹皆 入不敷出 业务推广

    我邑在京滬鐵路線上,是停特別快車的大站,但是其他幾個大站,如鎭江、常州,在前淸時候都是府城,蘇州是本省的省會,無錫則爲工商業發達的縣份,無論在政治、軍事、敎育,或經濟方面來講,都要比我邑來得强。所以蘇州、無錫、鎭江、常州等處,在前淸末年,便有電燈,我邑因爲地區落後,遲至民國六年,才有電燈公司之設立,第二年才開始供電。開辦電燈,是地方上是件大事。民國四五年間,我邑商會,因爲地方尙無電燈,和鄰近各縣比較,未免相形見絀。於是由商會實際負責人胡尹皆先生,與邑人姜...

  • 文章流徙天涯蹤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8期  作者:潔民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海岱中学南迁沧桑 被骗来台入军 台湾艰难军旅生活 追忆感慨

    —海岱中学?还是另作选择?大伤脑筋。最后毅然决然做了痛苦的,离海岱他去。在任教于台北市大龙国小时,遇到从海岱中学侥幸逃出的刘杰同学,师范毕业,分发大龙国小,成了同事。曾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同学,当然格外亲切。只要谈起海岱中学的往事,他说不完,我听不够。从他的口述中,得知海岱中学南逃时的沧桑史,不胜唏嘘。就在南京市失陷后,第三分校充满恐怖景象,于是在老师带领下,步行前往校本部,以作集体南下准备。校门墙外壁上贴著中共宣传标语:「请安心在此读书,我们不会妨碍你们的……

  • 文章中國最早的海關遺址古雲梯關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4期  作者:曹晉杰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云梯关 漕运 护碑亭 历史沧桑

    的七星泉,也被历所湮没。民国初年,涟、阜两地民众,曾集资重修禹王庙,但已不复旧观。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仅存前后殿、东西厢房九间和望海楼。到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初,日伪军大「扫荡」时,殿宇楼阁及银杏树等,全部被毁,只剩『古云梯关』石碑及部分石刻、石雕。一九八七年,响水县人民政府在云梯关原址建立护碑亭,『古云梯关』石碑历经沧桑,依然苍劲挺立。游人至此,无不发出千古幽思。

  • 文章南京長江大橋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4期  作者:左斌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南京长江大桥 历史沧桑 交通工具

    长虹千丈跨江隈,驰道轻车殷若雷。淘尽英雄桥下水,东流无尽成灰。

  • 文章古城遗址话沧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張炳超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古城遗址 历史典故 行政制度 沧桑变化

    在灌云县龙苴镇东北约三里的古城村境内,有个占地约四百亩的土城遣址,据考古专家认定,是古代的「龙且城」,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个历舞台上,千百年来不知上演了多少故事剧。随着岁月的流逝,只有少部份故事家喻户晓地传了下来,绝大部份故事已鲜为人知,也有些被讹传失眞,成为难解之谜。●楚将龙且筑垒考辨海州一带盛传龙苴镇的土城遗址是秦末霸王项羽的大将龙且(音拘)所筑的「垒」,此说由来已久。但仔细推敲,尚觉其证据不足,为了说明问题,先录两则古代记载龙苴的文献资料如下

  • 文章海州甲子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2003-03-01
    关键字: 海州甲子桥 历史记载 沧桑变迁

    米,不知出于何人之手,志不载。唐仲冕亲题的桥名碑虽在,默默地向人们展示二百年前州官为群众修河架桥的一段佳话,然唐仲冕的嘉庆甲子桥是巨木为之,现已很少人知,特当此以示其

  • 文章大淤尖感懷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4期  作者:徐恒足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大淤尖 黄河入海处 地理环境 历史沧桑 抗日根据地

    宋公堤」,和历上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筑的「范公堤」同彪册,并把陈振东牺牲处的那个乡命名为振东乡。在新四军的领导下,抗日的烽火在淤黄河边烧得满江红。在大淤尖附近,新四军的兵工厂在秘密研制杀敌的枪炮子弹。开明士绅杨芷江在敌人疯狂扫荡时,冒着倾家舍命的危险,保护邹韬奋、贺绿汀等三四十名知名文化人士的生命安全。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彭雄和八旅旅长田守尧带着一批团以上干部从大淤尖黄河口登船北上经山东去延安学习,写下《海上的遭遇》那壮烈的诗。……大淤尖从此与光荣革命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