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间艺术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浦東游藝

    来源期刊:《浦東》 第14期  作者:張宜宜 出版时间:1978-10-15
    关键字: 沪剧 滩簧班 民间艺术 唱腔派别 弹词

    兰花、陆雅臣、十敎训、小分离、马浪荡、看花灯、黄糠记、游码头等百余出,每出可演唱约一小时,剧情不外乎风花雪月家庭纠纷为背景,中间配合道白,掺以打诨揷科以博听众一笑,由于词句粗俗,敎育水准稍高者皆不屑一顾,而中下阶层甚为喜爱,闻有滩簧班抵达某处时,虽远达数十里,亦不愿错过机会,迷恋之深可见一斑。随着时代之进步,本滩水准亦逐渐改进,演员素质亦稍提高,以往那些不登大雅粗俗唱词都尽量减少,上海人爱好滩簧者越来越多,无形中把它这种民间艺术,作为代表上海的戏剧,于是将

  • 文章對武進民間藝術發展的建議(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9期  出版时间:2006-05-30
    关键字: 武进 民间艺术 发展 建议方案 品牌

    持,以解决其资金短缺的困难。如,根据具体情况,对重点工艺美术品生产企业及出口工艺品予以免税、减税和退税,实行贴息、低息、对口、追加贷款等。再次,政府应创造条件,搭建民间艺术亮相平台,提供民间艺术品打品牌、创效益的机会。可建造武进民间艺术博览馆、民间艺术精品专业市场,也可在新建的武进博物馆、淹城博物馆内辟出专题展厅,在有关对外窗口开设专柜,长期集中展示武进民间艺术精品。由政府或相关部门组织民间艺术家,参加广交会、沪交会等招商会、推介会,以提供出口渠道,增加

  • 文章丰县的民间艺术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8期  作者:王協順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丰县民间艺术 说学逗唱 唱词内容 感怀纪念

    我们丰县境内的民间艺术不少,谈天说地,讲古论今,东拉西扯,南腔北调,应有尽有,种类繁多,却脱不出说,学,逗,唱的范围。笔者童年爱看热闹,跟随长辈,挤在大人堆里,每看一次,也能录它个七八十来句,回来学给玩伴们听,虽然在战乱的环境中成长,迄今仍很怀念不已,兹将那时的见闻,分为说,学,逗,唱,各忆录一则,以愉老怀。说:说武老二。这门玩艺,很受年青人的喜爱。说好汉,道刚强,再说好汉武二郎。武二郎迈步往前走,前行来在庄头上。武老二只把庄来进,跑来个小狗瞎汪汪。武

  • 文章憶往事——耍龍燈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程禹三  出版时间:1985-09-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乡土习俗 耍灯笼 民间艺术

    多属家鄕民间艺术,仅就记忆所及,留下一些雪泥鸿爪,作抛砖引玉之报导,敬祈各位鄕长先进,不吝赐敎,藉供靑年鄕友之参考。

  • 文章海州「二刻」名傾中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郝保倫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摩崖造像 岩画 民间艺术 文化传承

    古郡海州的孔望山摩崖佛敎造像和錦屛山將軍崖岩畫,合稱「海州二刻」,名垂環宇,久賦勝名,至今不衰。到過海州的人,無不爲二刻所傾倒。筆者靑年時期就讀于海州,曾多次登山遊覽,進入人生晚年,故地重遊,倍感興味。現就其中主要景點的記述,獻給讀者朋友,旨在了解家鄕豐厚的文化底蘊,幷奮力爲之發揚光大。一、孔望山摩崖佛敎造像:這一勝跡位于孔望山南麓,是東漢時佛敎初渡中國時的產物,距今已有一八〇〇多年的歷史,它先于敦煌石窟二百餘年,被史學界稱爲「九州第一窟」。現已被列爲全...

  • 文章拯救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调马灯」重现省庄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5期  出版时间:2012-09-25
    关键字: 民间艺术 调马灯 省庄村 梅花镇 失传

    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是村里马灯艺术的「活字典」。「省庄村的马灯,估计流传了一两百年了。」据曹志兴介绍,虽然各地都有马灯,但省庄的马灯自成一派,规矩极多。除了要化粧演出,扮成许多角色,每匹马还有面「狼牙帅旗」,有如军马上阵出征,队里还安设两个「马灯鬼」,滑稽幽默,憨态可掬。将马灯艺术重新搬上舞台,横山桥中心小学退休教师魏梓金功不可没。魏梓金也是省庄人,几十年前「调马灯」的热闹场景历历在目,对马灯艺术面临失传忧心忡忡:「这么好的民间艺术,能够代表我们省庄

  • 文章對武進民間藝術發展的建議(一)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6期  出版时间:2006-02-05
    关键字: 武进 民间艺术 历史溯源 现状 独特优势

    武进人文荟萃,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値和经济价値。但是,由于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大多散落于民间,还未能形成整体的艺术水平和品牌效应。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掘、抢救民间艺术,振兴和发展区域特色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不容忽视的课题。一、武进民间艺术的历史溯源及现状我区历史文化悠久,民间艺术资源丰富,有着独门绝技的民间艺人很多。据了解,全区民间艺术的重点为造物艺术,主要有版刻类、绘画类、雕塑类、剪刻类等十多大类,二十多项,如留

  • 文章山歌能手黄雪原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4期  作者:蘇毅 出版时间:2000-11-01
    关键字: 山歌 民间艺术 歌手 黄雪原 创作事迹

    以白茆山歌闻名于全国的白茆鎭近日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鄕』。五月十七日白茆鎭假康博集团公司工人俱乐部举行接牌仪式;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管理司司长陈琪林、江苏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戴万林以及苏州市委宣传部、常熟市等领导出席了命名仪式曁观看了白茆山歌汇报演唱会,参观了白茆山歌馆。我以一个老山歌迷的身份,赶去参加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在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中,一曲曲悦耳动听的山歌,特别是一曲传统的『三邀三惯』博得全场一千多人热烈的掌声:『白茆人民爱山歌

  • 文章无锡现代女才子汪季兰 著中国民间艺术的今昔 由名记者成为戏剧专家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6期  出版时间:1972-10-20
    关键字: 现代女才子 汪季兰 中国民间艺术 图书广告

    采访文敎新闻,三年来贡献甚多,特别采访日本世界博览会新闻更为辛劳,她为配合敎育部文化局举办大陆地方戏剧联合演出,在大华晚报,特辟专栏,介绍中国民间艺术的今昔,用以发扬中华文化,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好评,为因应读者的要求,将中国民间艺术的今昔,整理后辑为专书,该书共二四〇页,都十余万言,内容有昆曲、平剧、秦腔、山西梆子、河北梆子、豫剧、评剧、湖北戏、湘剧、川剧、滇剧、桂戏、粤剧、福州戏、南管戏、越剧、扬淮戏、台湾的歌仔戏、台湾的布袋戏、皮影戏、傀儡戏、大鼓

  • 文章海州文化簡況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李建生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民间艺术 白宝山 京剧 传统剧目 抗日宣传 民众教育馆

    一、民初海州文藝的興起從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初期,古城海州只有幾所學校,幾乎沒有官辦文化事業,清宣統末年,白寶山以宣武軍統領進駐海州。一九一五年升任海州鎭守史,相繼任獨立師師長,在海州達二十餘年,他吃飯時皆要奏軍樂。白寶山和海州有錢士紳,地主楊少如、楊采臣、謝希余等交往甚密,他們特別愛好文藝,在白寶山的支持下,刺激海州京劇業和民間文藝有所發展,每天城隍廟京劇戲台皆有演出,有時在天后宮戲台演出,劇目有:「借東風」、「甘露寺」、「楊家將」、「西廂記」、「打漁殺...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