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情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爲你做了些甚麼?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3期  作者:周文璣 出版时间:1978-09-10
    关键字: 立委 问政 质询 民情

    新台币贰亿元,供作医师开业及民间医疗单位扩充设备融资基金。另由世华银行提供外汇资金壹仟万美金,作为向国外采购医疗设备之用。此一办法实施后,由于对医事人员有了积极的资助,相信对偏远山区衞生保建工作,当有很大的改进。书面质询十二件 反映民情十万言又为实现竞选政见,经陆续向行政院提出书面质询有以下十二案。一、为老人福利向行政院再质询,希望及早筹设老人颐养园。二、为国宅兴建问题向行政院质询。三、为国宅兴建及付款办法曁应享所得税宽减额等再质询。四、为购买自用国民住宅者于

  • 文章鄭板橋請賑丢官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0期  作者:王協甫  出版时间:1984-05-15
    关键字: 郑板桥 体察民情 请赈丢官

    鄭板橋詩詞中有可見其深察社會情況,且惜貧憤世之心。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飱,粒粒皆辛苦」,深體農人勞苦,而有勸節約之意焉!如「四月賣新絲,五月糶新穀,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洞鑒貧民犧牲辛苦所獲得者之代價,不能避免剝削而無有拯救之者,社會之弊,從亦未有予以改革補救者。如「昨日入城巿,歸來淚滿襟,徧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全道出生產及消費者享受之不平均,濰縣大饑,鄭氏請賑,以言激忤大吏,竟予免官,此大吏者其能洞悉民瘼哉!然古今亦其衆矣!

  • 文章送你一首古老的民謠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洪念劬  出版时间:1985-03-01
    关键字: 诗经 民谣分享 风土民情 原诗今译

    带回来。」和谐的音调,轻快的旋律,多么纯朴欢乐的情感;多么喜乐适意的情怀。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不一直在追寻这样一种人生吗?单纯、自由、愉悦、适意。在远古的世代,我们的祖先有一部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本黄河流域到汉水的北方歌谣的总集,那就是诗经,其中有十五篇国风,全是抒情的民歌。它们的歌谣简单,重复环廻,表现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风土民情。在这诗一般美好的春日,我想选一首很古老的民谣来和大家分享。这支民谣蒐录在诗经周南,篇名叫芣苡(ㄈˊㄡˊㄧ)。芣苡即车前草

  • 文章韓山地保——管得寬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施純然  出版时间:1999-09-01
    关键字: 歇后语 地保 横行乡里 视察民情 民间传说

    几分霸道。一次,海州知府大人下乡体察民情,在街上遇到趾高气扬的张虎,便问:你是何方人氏?在何处发财?他望了一眼知府,以为是县衙里来的催公粮公草的小吏,便不放在眼里,出言吐语,不免露出狂妄:「你问我?管的地方不大,一管山东,二管山西,三管河南,四管河北。」知府听了心下暗想,这个家伙如此狂傲,莫非是朝廷派出的巡抚来此微服私访,我可不能迨慢,便纳头便拜:「卑职不知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乞望大人恕罪。」知府后来得知张虎不过是个欺压百姓的地头蛇,遂下令撤职。于是海州人对

  • 文章內河風光憶故鄕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1期  作者:冰一  出版时间:1970-09-20
    关键字: 江南水乡 内河交通 故乡民情

    春天是鶯飛草長,夏天是深蔭隔岸;秋天是氣高神爽,冬天是白雪皚皚。

  • 文章乡语拾趣之二常武地区的俗语与民情风俗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3期  作者:張一農  出版时间:2003-03-15
    关键字: 民情风俗 台盘 吃墨水 油瓶头 方言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性分支,是不同历史时代的社会产物。它的形成首先同地理区域有密切关系,有些方言隔开一条河,桥南桥北的人语言就有微妙差别,这是与民情风俗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民情风俗,即人们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没有明文规定的不成文的规则或规矩,并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存在。所以古语话,「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礼记》上则有「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可见,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风俗或习惯。而这种民俗就必然反映在语言表达上。例如寡妇再嫁,在重男轻女

  • 文章在利比亞政府服務之甘苦回憶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7期  作者:朱登皋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利比亚见闻 民情风俗 治安良好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延长至利国革命之后,政府政策大幅变更,又奉国内政府之函召,至民国五十九年辞职返国,共达五年之久,所遭受甘苦之经过,窃感尚有追述可供参阅之处,兹概叙实情用留纪念。利国民情习俗利比亚为回教国家,地处北非,面临地中海,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南邻撤哈拉沙漠,常有强风挟沙北吹,故窗户均设启口板扉,以防细沙吹入,有人谓其人民性格,易于冲动,似与沙漠风暴有关。但余所见,一般人民待人亲善,相见时握手抚心,表示出自内心,尤对我国之工程,医疗等工作人员,基于相互尊重,颇有好感。余

  • 文章揚州民歌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6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79-12-10
    关键字: 扬州民歌 故乡的民歌 民谣 民情风俗 地方文化

    我们神往。这些民歌、民谣,是否是历代相传,无从考证。它虽非完全反映了当时的民情风俗,但反映着地方的文化和特性,这使我们仍然有回忆的价値,现在就我的记忆所及摭抄于后。关于民歌方面:其一:「白菓菓;开白花,白家大姐给人家,哥哥携手抱上轿,嫂子哭到关帝庙,扯红旗,放大炮,新娘房中好热閙。」其二:「板凳板凳歪歪,菊花菊花开开,『新娘子起来吧!婆婆家送了花来哪』。『什么花』?『牡丹花』『不要它,只要胭脂,粉搽搽』。」其三:「黑狗,黑狗,你看家!我到南门栽荷花,一塘荷花

  • 文章《西遊記和海州方言》讀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喬衍琯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西游记》 海州方言 民情风俗 家乡文献 汉语拼音

    本刊五十七号,有张训先生的大作,分析吴承恩写《西游记》,采用了若干海州地区的民情风俗、方言俚语,列举四十八个例子,并说粗略统计,所采海州方言有三百多条。既是文学研究,也是家乡文献,非常有意义。拜读之后,有点浅见,以就正于作者、读者和编者。有的例子,似是颇为通行的词语,似不宜看做海州方言,如:3、札。(应是炸的俗写)10、杂碎。14、告诵。(国语诉字的语音便是音诵)15、抄,用作从近路走很通行。下有用手舀水,未见引原文。33、晦气。习用。45、蒯。所引原文

  • 文章同鄉會文獻工作的回願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56期  作者:宋伯元  出版时间:1998-06-30
    关键字: 同乡会 文献工作 文史资料 民情礼俗 农工商业

    传略编撰完竣后,因名称问题延搁甚久,其后始定名为武进在台同乡传略,于八十一年印就春节团拜时分赠诸乡亲,此一传略原先本意欲收亡故者葬地记入,但匆促编成,又以名称问题等,致内容上颇多宜商榷处,葬地亦疏漏,甚表遗憾。其后有提议编撰县志者,使在台同乡青年一代能得知故乡大概,然今处台湾,资料蒐集不易,因采方志方式,内容简化定名为「认识故乡—武进」,先定纲目六大项:㈠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山川交通胜迹等;㈡开发与建置,包括我武进建置沿革,乡镇城市等;㈢民情礼俗,包括住民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