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初故事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无锡民初故事 无锡八怪(四)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7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7-01-20
    关键字: 民初故事 无锡八怪 梨膏糖 小热昏 惠老三

    将雅梨在河中洗去腐肉,用刀削平后,运至城内中市桥桥面贱售,有对因腐梨太多,销售不完,又不能久存,穷则变,变则通,将存梨加黄糖煮成膏酱,变成硬块,惠老三脑筋一动,制成方寸大小称梨膏糖,自制自售,以其口才灵活,在崇安寺占有一席之地,此后来成为八怪之一,乃清末民初之事。按雅梨可利尿,滋肺、惠老三再加若干中药,确实有强肺之功能,后来又在糖上加核桃、枣片,加价零售,场场售完,抗战之后,不知所终。(待续)

  • 文章无锡民初故事无锡八怪之(五)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8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7-02-20
    关键字: 民初故事 无锡八怪 陈德富 卖拳头 崇安寺

    崇安寺卖拳头陈德富无锡历代,文相状元百出,而武师将军不多。所以江南一般卖拳头,治伤痛之武术师,多数是北来豪杰,在民初,却出了一位北学南返的名拳师,无锡人陈德富。民国七八年上下,正是他盛年。并在无锡收了若干本地少年学徒,崇安寺大院西侧广场边,占有一间房,左旁是大茶馆店,每逢天晴,下午二时左右。就在广场上,将武师所用大刀长枪等武器,把式在架子上;学徒们打锣鼓闹开场,众客聚成一圈,先由徒儿们练起拳脚来,然后真刀真枪对打,确比京戏台上武生打得凶狠。接着老师傅出场

  • 文章无锡民初故事 无锡八怪之(六)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9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7-03-20
    关键字: 民初故事 无锡八怪 丁阿顺 花扎店 做寿宴客

    入座,妙就妙在来客愿听其大声恭维,内堂知道后按礼接待。按无锡工商业发达,有名望老板经理,何止上千,加上官府首长;而丁长胫阿顺,都能一一以恭维口语,报出其身份及姓名,此位专才,就是民初中巿桥段花扎店『新长兴』东主绰号丁长胫,真名丁阿顺是也。锡人正月初一至初九做寿无锡人生日做寿宴客,乃是一般平民,如果是宦绅巨贾,在五十岁后,由女婿主导,儿媳等合资,选在城内有六扇头墙门,有大厅二厅,花厅之大宅,租下几天做寿。[2]过年前布贴红条,欢迎来贺寿吃寿面,奇怪的是,不是寿星

  • 文章无锡民初故事 无锡八怪之(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5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6-11-20
    关键字: 民初故事 无锡八怪 南门媒婆 高买婆 闹新房

    皆大欢喜,上座最高长辈,说声『赏』拿出红包一个,中上人家,大约是银圆一板,再加一个铜元,以为成双,高买婆谢赏,其答礼不是鞠躬,而是两手相握腰半弯,在右腰际上下五六寸处,移动三次,是当年妇女对长者答礼动作,对平辈及小辈,同样还礼,只是不弯腰;此种妇女礼节,现在已少见了。无锡民初至抗日大战之前,男女婚嫁大礼中的『买婆』,是扶伴新娘重要角色,结婚前三日,已来指导化粧,上凤冠、插珠花、教礼节。凤冠上的满头珠花,富者自备,平常人家,可由买婆代为租借,还专备女用深蓝眼镜一副

  • 文章无锡民初故事——文前弁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4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6-10-20
    关键字: 民间八怪 民初故事 王实恨 日本侵华 阿凤

    无锡民初至抗战前后盛传有「民间八怪」。都是民间小人物大声望。他辈含蓄了中国固有道德及传统,亦代表了地方民族性质,文内有若干无锡俚语,年长乡长读后会心通神会,后辈同乡,则须加注解,恐还不及全意。早年八怪名声中,莫过于「哭丧婆阿凤,但笔者以其职务行为,是财主与阿谀者之产物,乏善可陈,略而不记了。另外日本田中奏折后,屡次欺侵我国,民初交我国之廿一条。迫我为日本附属国,我全国民众反日情緖高涨。无锡崇安寺边通俗教育馆前,每日下午二时,有位王实恨先生,立在长凳上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