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殡仪共返回3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紀事 社會)宿遷喪葬禮俗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5期  出版时间:1976-12-01
    关键字: 敛仪 殡仪 葬仪 祭仪

    壹、緒孔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又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曾子亦曰:「愼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宿遷地近鄒魯,受此儒家學說影響,對於養生送死之道,向極醇厚,並依禮而行,厥後釋氏思想東來,倡地獄輪迴之說,將死後靈魂人格化,禮俗不免趨於迷信。但基於「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之義,人情味反而更覺濃郁,更見具體,更覺完善。違難東來,棲遲海島,生活顚沛,一切從樸、從簡。禮旣難言,俗亦漸變。使後之來者,夷夏不分,兒戲盲從,惄焉憂之。爰特遍訪...

  • 文章曹仲植率先倡导花葬 台北市殡仪处已跟进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20期  出版时间:2003-10-15
    关键字: 曹仲植 花葬 殡仪 试办区

    曹仲植鄕長自傳「健康長壽不是夢」,最近已在重九敬老餐會分贈壽星鄕長。其中「愛心關懷,服務人群」章中有一節「提倡新觀念,樹葬與花葬」,這與編者的身後安排,恰有可利用之處。原文如下:我對自己往生後的規劃則是採行火葬,也不須公祭,不要驚擾大家,骨灰就灑在白沙灣三芝鄕龍巖墓園內,我和雲卿之「曹氏佳城」墓頂的三千六百株杜鵑花叢中或將身體贈與慈濟醫院作最後對社會的貢獻。近來讀到佛光山發行的《人間福報》,其中提倡殯葬改革,建議大衆考慮採用納骨磚、樹葬或花葬等方式,這正...

  • 文章南門淸名橋祝全海無疾壽終安葬公墓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05期  出版时间:1978-07-20
    关键字: 无锡公墓 市立殡仪馆

    南门外祝全海鄕长,于六月二十三日晨在信义路寓所无疾寿终,享寿六十岁。于七月二十三日假市立殡仪馆景行厅祭殓,谢理事长由美赶囘公祭,葬于无锡公墓。

  • 文章沈壽康病逝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19期  出版时间:1995-05-15
    关键字: 沈寿康 病逝 治丧 殡仪

    同乡会名誉理事沈寿康乡长于八十四年五月九日病逝。享寿七十九岁。同乡会正筹组治丧会治丧,并已洽定于五月卅一日(星期三)上午八时卅分在台北市立第二殡仪至诚厅设奠,九时公祭,十时大殓。沈乡长事略及治丧经过于下期乡讯刊出。

  • 文章謝霖生鄕長逝世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11期  出版时间:1987-05-20
    关键字: 悼念乡贤 设奠公祭 殡仪馆

    同鄕会名誉理事谢霖生鄕长于本(五)月三日下午九时病逝于台北市三军总医院,享年六十七岁,随即移灵本市辛亥路市立第二殡仪馆,九日在该馆至安厅大殓,十六日中午十二时至三时在该馆至德厅设奠公祭,三时发引,安葬于无锡公墓。谢鄕长世居无锡胡埭鎭,为人诚朴无华,不好交游,服务于中央信托局任专员科长等职达四十三年之久,去年退休,亦为重组同鄕会原始发起人之一。妻廖德华女士,子二,大明在某公司工作,开明在中正机场工作,女一,蜀芬在联合报任编辑。孙女二均在小学,孙男二均尙

  • 文章女議員鄭娟娥令堂逝世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01期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第二殡仪馆 令堂逝世 公祭安葬

    鄕长吴麟夫人台北市议员郑娟娥令堂,故立法委员郑品聪先生夫人高来好女士,因心脏衰竭于五月底病逝。于六月廿四日上午在市立第二殡仪舘景仰厅举行公祭后安葬。

  • 文章謝宣鄉長逝世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09期  出版时间:1994-07-10
    关键字: 谢宣 殡仪馆 火化 吊唁

    谢宣乡长于五月三十日病逝,享寿八十四岁。于六月十七日上午九时半在桃园市立殡仪馆美德厅举行公祭随即大殓发引火化。同乡会总干事沈珊曾代表同乡会前往吊唁。

  • 文章郁樹威鄕長棄世

    来源期刊:《浦東》 第62期  出版时间:1990-10-15
    关键字: 郁树威 去世 同乡会 殡仪馆 公祭

    郁树威鄕长上海市人,不幸于七十九年八月五日寿终正寝,享寿七十七岁,八月十八日假桃园市殡仪馆设奠公祭,大殓后随即火化。川沙影剧院夜景

  • 文章揚州的喪祭(下)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59期  作者:振千 出版时间:1972-10-10
    关键字: 出殡仪式 扬州丧礼 独龙杠 乡土民俗

    ㈣出殯——「出殯」二字,也是揚州俗語,是送靈柩安葬的意思。我們小時看「出殯」,叫做看「獨龍槓」;所謂「龍槓」,表示喪家很有地位,我們不知道靈柩的裝飾有無階級之分,但是有錢的人家總是在靈柩前後裝上龍頭龍尾(男)或鳳頭鳳尾(女)以示榮崇。抬柩的人,有十六人甚至二十四人之多,可見其隆重。送葬的行列,和臺灣看到的情形相類似,看起來臺灣還保有古風,不過有幾點不同,第一,揚州那時還是農業社會,沒有時間觀念,送葬之人,一齊步行,喪屬用白布臨時圍成一個長長的孝幃,在細樂...

  • 文章思錦樓隨筆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74期  作者:柯展人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思锦楼随笔 时间 人生 殡仪馆 启示

    规律生活便会当作怪人看待。再说年轻的时候唸书,壮年的时候做事和建立家庭,晚年的时候退休,还不是每个阶段都受时间的支配吗?时间又是最无情最公平的,世上无论好人、恶人、有钱无钱,有势无势,强者弱者,以及有忙无忙,只要时间一到,便得向人间永别,向世界挥手,也不管你乐意不乐意,你说时间是否公平,时间是否无情。殡仪馆的启示一次同文聚餐席上,不知由谁说起,人的生命若到了死亡的时候,死得安心与否的问题,甘霖说,他若到了那个时候,必然会含笑而去,了无遗憾。我想:人果眞能做到含笑

共30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