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杂粮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乡拾穗(三五)农业槪况——杂粮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6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09-15
    关键字: 故乡 农业概况 杂粮 黍稷 黍稷秸

    在家鄕一般农民之心目中,除米、麦、黄豆三种为主粮外,其余均为杂粮;所谓杂粮,不过是用以配搭于主粮之副食品而已,因此故杂粮之种植数量,亦极为稀少,甚之有些杂粮,田地较少之农家根本不予种植,一方面当然是因无田可种,另方面杂粮不但是副食品,且亦难适应大众之口胃。玆就记忆所及,将所谓家鄕农民所认为之杂粮种植情形,略作简介。黍稷两字,家鄕之字面读音为ㄖㄐ,与国音之拼音同,但家鄕之语韵则为ㄌㄐ(路鸡),与字音完全不一样,当然这种土音方言之养成,由来已久,是无法变更

  • 文章故乡拾穗(三七)农业概况——杂粮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8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11-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杂粮 玉米 盆景 玉米花

    玉米「爆啪蕾」,不但可以吃,且可以將之做成盆景。記得少年負笈從惲澍先生讀書時,有一年孟河城內天地堂(廟)之天地菩薩出會,其出巡之路線須經過背陰廟駱駝崗、滕村至小河鎭,再由潘孫湯三村經丈百轉劉費孫三巷湯家村,胡家山下囘孟河城內。凡菩薩出巡經過之村莊,均得擺設祭桌致祭,以供沿途隨侍之善男信女祭拜,祭桌上除鷄鴨魚肉暨猪頭三牲外,並有特製之各式糕餅點心,此外便是盆景。盆景在家鄕來說,是難得一見的,除極少數世代書香門第富有人家之讀書人,因平日不事生產,有暇培植各種...

  • 文章故乡拾穗(三八)农业槪况——杂粮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9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12-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杂粮 粟米 芝麻 长生果

    粟米家鄕俗稱之謂小米,種植者甚少,僅萬綏鄕一帶旱地始種植之。粟米是穀類植物,爲梁的一種,穗有長芒短芒兩類,實色有白、黃、赤、緇數種,春分時種,秋分時熟,爲北方糧食之大宗。余之外祖母喜食小米粥,每年均種植一兩畦,幼時在外祖母家見過粟,其穗似狗尾草之穗而大,小米粥之色若蛋黃而然,現市上北方館內差不多均有小米粥出售。據北方同仁云,小米磨成粉後,同樣可以做饅頭糕餅等。種植之方法,與小麥之散種同,惟除草時較困難,因其初生時之幼苗形狀,與普通之野草相若,僅色澤稍有不...

  • 文章風木齋隨筆 談吃飯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28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4-06-25
    关键字: 风木斋随笔 吃饭 黄河流域 小米 稻米 杂粮

    有「丰年多黍多稌(稻)」、「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等句,可见那时北方人也吃大米呢!后来北方佬破坏了环境,就难以种稻了。《史记货殖列传》说「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于是江南鱼米之鄕的人多吃米饭,北方人多吃杂粮,就大势底定了。「饭」字最早见于文献的有:《汲冢周书》上说:「黄帝始炊谷为饭。」《曲礼》有「饭黍毋以著」。《檀弓》有「饭设饰。」《吕览》有「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穄(稷)。」这饭可不一定是米饭,凡谷类炊熟者都叫饭,如豆饭、麦饭、脱粟饭等

  • 文章故乡拾穗(三六)农业概况——杂粮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7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10-15
    关键字: 故乡 农业概况 杂粮 玉蜀黍 爆米花

    玉蜀黍家鄕稱之謂玉米,蘇北稱謂「棒頭籽子」,北方稱之謂「包穀」,上海一帶稱之謂「珍珠米」。據辭源載:「玉蜀黍爲一年生草,莖直立,高五六尺,葉狀似箭鏃而大,有平行胍,花單性,雄花生於頂端,雌花生於葉腋,其實有黃、白、紅各色,密列成行,以巨苞裹之,其端首有紫毛如絲」。玉蜀黍家鄕農家種植者甚少,僅在附近住屋之四週菜園內,種植一或兩畦,因玉米是旱田植物,家鄕之田除灘裡之圩田是水田外,其餘均是水旱兩用,但種植之穀類,僅以米麥豆三種爲主,其他均是點綴性似的種植。同時...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