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斅公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鄕先賢 鄒競先生遺墨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76期  作者:本刋編輯室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保定军校 主持华北招生 遗墨 入赞军机

    鄕先贤 邹竞先生·字斅公。早岁加入「革命同盟会」,曾于就学保定军校期间,请假秘密南下,参与二次革命,助鄕先贤钮惕老永建先生所率「松江学生军」攻沪南制造局。嗣后毕生追随 国父及先总统蒋公,奔走于上海与闽、粤之间。 国父开府广州,任大总统府上校参议,随 节北伐进军桂林。陈烱明叛变,炮轰观音山, 先生护孙夫人出险。惠州之役,偕胡汉民先生随 国父出入战线,赞划军机。民国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黄埔建校。 蒋公以粤军总参谋长兼校长,李济琛任训练部主任,王柏龄任授部

  • 文章人傑地靈話南通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10期  作者:張樂陶 出版时间:1979-04-10
    关键字: 南通 崇川 模范县 教育 张啬

    吾苏桑梓南通,自古沿称「崇川」,亦名「紫琅」,迄至逊淸光绪末年,始正式以「南通」县之名称之,其间几经先辈荜路褴褛,惨淡经营,克致文风鼎盛,商贾川流,而蒸蒸繁荣,富庶安定。淸末之季,吾鄕先贤张啬,基于保国衞鄕,敬恭梁梓之较洁情操,弃官息影家园,锐意兴革,致力地方建设、兴敎育、倡工业、辟交通、施水利,百端俱擧,莫不呈现焕然而新人耳目之况。兼以民风淳厚,秩序井然,俨然盛世邦家之郅治。凡我国人无不心仪而向往之。故乃蜚声寰宇,继而有模范县之美誉,殆亦实至名归

  • 文章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4期  出版时间:2005-11-30
    关键字: 颂歌 书法泰斗 勤工俭学 教学

    跪母石上传孝意 南菁紫阳门下生阳湖古吴承学统 维新不成从革命仰慕中山终生愿 开府金陵重育爱国学社风云起 勤工俭学任校长培育菁英著功德 综合八方语同音志在民族大一统 书法泰斗后世崇百年学术伟人庆 大名自然垂宇宙毘陵后学 周振华敬撰

  • 文章常州牛津国际学奠基位于西太湖畔,提供全英式国际化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3期  出版时间:2012-05-25
    关键字: 牛津国际 世界领袖摇篮 英国伊顿 全英式 国际教育

    牛津国际学与被誉为「世界领袖摇篮」的英国伊顿学开展广泛合作,具有先进的育理念和国际化办学视野,授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六〇多个国家和地区著名大学的入学课程,既是中国学子进入世界名校的理想通道,也是外商子弟接受国际化育的首选之地。目前,牛津国际学已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成都等地设立分校。常州牛津国际学选址西太湖畔,建成后将为外商子女和本地学生提供全英式、一条龙、高质量的国际化育。

  • 文章抗日游击队的育训练与补给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李鴻飛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黄玉 干部训练班 军官教导队 粮食 武器弹药

    民国二十七年的五月十七日,县城沦陷,眞如世界末日来临,国军西撤、县政解体,在全县民众扶老携幼,争相逃命的大混乱中,黄玉即毅然下定决心,留在县里打游击,与日本鬼子拚命,这种爱国情操及牺牲精神,眞不知感动多少人,在他敦请彭元仁先生参加抗日的信中曾说:「国难严重至此,我们惟有牺牲一切,出来做救亡工作,什么困难啦,危险啦,尙能计及吗」?彭先生因而再度出任四区区长,却不幸于二十八年五月廿五日赵庄集战役中为国成仁,黄玉就凭着这种救亡图存的精诚,感召部众,三枝枪

  • 文章重修金壇縣志原序之六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11期  出版时间:1973-07-01
    关键字: 金坛县志 户口贡赋 礼乐农桑 武陵杨 儒学教谕

    异物焉,自唐迄今,硕德名儒,贞媛淑女,项背相望,惟是星野河山,千古不易,而风会升降,与时推移,纪载之阙,近七十年,文献凋残,几同吉光片羽,不有信者,谁为传者,今春武陵杨,以治行报最,调宰是邦,政淸刑简,民安其治,鸣琴之暇,以邑志一书,尤关治体,爰集都人士而参定之,损益折衷,以补数十年之旷典,而逢旦适承嘉会,秉铎玆土,商酌繁简,时参末议,权舆于孟秋五阅月,而厥工告竣,不卮不蔓,详略得宜,前之君子赖以光,后有君子赖以奋,正人心,厚风俗,端在此矣,于是乎书,乾隆

  • 文章亦師亦友 鎭英先生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0期  作者:孟繁超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江苏省立无锡教育学院 1904年 张镇英 教育 台湾省立马公中学 萧县中学

    于一九四一年返县,奉命筹建县立中学。当时环境险恶,工作极为艰难。但以设校兴学,培育人才,传承文化,为义重大,乃毅然从命。幸得志同道合者数人为助,坚苦卓绝、戮力同心,后承地方人士赞助,乃得开课授学。有志青年来学者,亦甚踊跃。萧县中学得能继继绳绳,发扬光大者,乃肇基于此矣。一九四九年国内政局丕变,先生间关来台,幸得黄玉山先生之荐,而任台湾省立马中学务主任,并授附设师范班育课程。当时学校校舍不足,设备不全,经费有限,一般学生家庭贫困,学生程度不一,以致学情形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