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播种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鄉拾穗(四)農業槪況——麥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64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4-01-15
    关键字: 农业 播种 割麦

    从农历九月间将麦播种下田,须至翌年之四月间才能收割,所以农民们均谓农产品以麦之寿命为最长,他的生命长达八个月之久,也有说麦怕热不怕冷,一到农历四月,春天已过,初夏来临,天气由和暖而转炎热,麦因怕热,便枯黄老死。当然这都是农村俚语,然亦不无道理;盖麦之不怕冷却是事实,牠能在数九寒天,朔风怒号,冰天雪地里,仍能蛰伏于田中,熬过漫长的寒冬,的确不是其他农作物所能相比的。麦种下田后,除气候许可,在年内尙可除一次草翻一次士外,农民祇要把田埂之缺口挖好,使田内之水

  • 文章故鄉拾穗(二四)農業槪況——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5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5-10-15
    关键字: 农业 乾稻 除草 播种 翻耕

    由做秧田至播谷——(撒稻种)培养至发芽长成秧苗直到拔秧揷入水田内,家鄕皆称之谓水稻,已如上述,这亦是稻米播种的方法之一种。稻米尙有另一种播种之方法,播种出之稻,称之谓「干稻」。家鄕播种干稻之田,以万绥鎭及仁星鄕为较多,该两鄕鎭旱田较多,播种干稻之田均为地势较高,四周隣接之田,不问其所播种者为旱作物或水作物,其泄水缺口之方向均与该田背道而驰,致该田无法接纳到所有之泄水,或是凡向该田之所有泄水,已为更隣接之田所接纳之田。干稻之播种法,为将该田内之泥土翻耕后

  • 文章故鄉拾穗(十二)農業槪況——豆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2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4-09-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大豆 故乡拾穗 播种时间

    大豆一类之播种时间,在农历之三月底,亦即是元麦大麦见莠之期。农家在售年种麦时,即决定了那几块田翌年种豆,凡是种元麦大麦不是散种而是塘种或条种(亦称行种)之田,亦即是种豆之田。农家在元麦大麦之田内除去最后一次草约十数天后,见元大麦芬荠时,农妇即将家藏之豆种取出,将坏豆曁颗粒细小之豆以筛子筛掉或检出,作最后一次之检查。播种大豆之工具,必须两种,一种名叫「星铲」,一种名叫「豆笼」。「星铲」之式样与铲干土修田埂挖缺口用之铁锹一样,同是以铁制成,惟体积细小,铲头仅

  • 文章故鄉拾穗(十八)農業槪況——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9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5-04-15
    关键字: 故乡 农业概况 稻米 秧田 播种后续

    种植之方法讲,则有水稻与早稻之分。春播种,夏分秧,秋收成,这是稻谷播种至收成之时间与三部曲,先将稻谷播种于秧田内,使发芽成秧,再将秧连根拔起,分栽于水田内,使之长成稻棵,再由稻棵结实成穗,然后收成将谷粒碾去壳糠成米,方可作日常主食之用。春末或夏初,农历的谷雨以后,各农家根据本年预定栽植稻谷水田之亩数之多寡,决定秧田面积之大小,籼稻与糯稻之播种时间与方法虽相同,但必须分开播种,揷秧又称栽秧或莳秧和分秧其时间则略有先后,至其成熟之时间则相差更大。秧田之选择,必须

  • 文章家鄉話與農諺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8期  作者:羋振明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家乡话 农谚 播种季节 收获 农业耕种

    两边看早麦。」——言麦子播种季节。「一穗两穗,一个月上砚。」——指麦抽穗到收获时间。「九九再九九,麦子才入口。」「麦收芒种前,不收芒种后。」「淋了伏头,锈了锄头。」——八伏当日下雨,必为多雨年。「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腊菜。」「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晴雨有征。「老头活到八十八,没见东南两来发。」东南来雨,机会很少。「完」

  • 文章睢寧推廣植棉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9期  作者:魯同軒  出版时间:1981-08-15
    关键字: 农业推广 棉花示范区 播种方法 往事回忆

    丹阳人)携款到陜西宝鸡采购棉种,由火车运抵徐州车站,再用牛车运到高作鎭第二区公所。经县政会议决定,以本县第二区十三鄕鎭为推广示范区。再由区公所召集所属十三鄕鎭长及地方士绅开会,由县长及农业推广所主任报告;经县政会议决定,二区为推广植棉示范区;规定每户农民以现有耕地十分之一为种植棉花地。种子由县政府免费供应。又商请徐州江苏省农民银行经理王浩如先生,每亩贷款肥料费两元,于秋后棉花收成后,同时收归本息。播种之法,由县立农业推广所印发种植方法,以广宣传,各鄕鎭农民

  • 文章鄭樸詩稿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鄭樸  出版时间:1996-09-01
    关键字: 诗词 农家生活 播种 收获 诗词协会 人物感怀

    一、園收芋果園收芋果要春忙,豆莢甜椒各幾行。蠶豆嫩烹青大蒜,番茄生拌白洋糖。種瓜省地臨榆樹,點豆有機近水塘。擺脫全貧誇自給,鍜捶少病保安康。二、參加縣詩詞協會年會十載吟壇詩萬首,興觀群怨頌堯天。九旬老者臨騷席,廿歲青年誦雅篇。繼往開來多貢獻,提高普及兩齊全。有緣如坐東風裡,倒轉時光又少年。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