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书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一代狂士章太炎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5期  作者:丁慰慈 出版时间:1978-11-10
    关键字: 章太炎 征婚 家书 袁世凯

    章太炎为反抗淸廷,曾于民国前九年至前六年在上海入狱,为时三年。嗣于民国二年,受共和党总部之邀,北上赴京,被袁世凯禁,直至五年洪宪帝制倒台后才恢复自由,其间又是三年。太炎第一次入狱,不稍妥协,不辞流血,以与暴政相周旋,实不失为皎皎铮铮之士。第二次被锢,则显出犹豫徘徊、因循瞻顾之象,与在上海入狱时气槪廻异。杨雄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具矣。我们不敢妄论先贤,不过从太炎自北京禁锢生活中所致其新婚夫人的八十四封家书,颇能勾画出太炎在北京三年

  • 文章郑板桥家书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3期  作者:榕寧 出版时间:1978-09-10
    关键字: 郑板桥 知县 家书 八怪

    在「郑板桥集」中,除了诗、词、题画之外,还有十六封「家书」,其中,有两封是托他的弟弟敎育儿子的。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擧人、乾隆进士,作过「七品官」的县太爷,又是画、诗、书法三绝的艺术家。五十二岁那年,他才得一子,料想,他的儿子应算是「大少爷」了,但郑板桥敎儿子却另有「爱子之道」。他在山东潍县作知县时写的「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专门谈他敎育儿子的目的:「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母为刻急也

  • 文章叮嚀集 不了解不可輕信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32期  出版时间:2004-10-25
    关键字: 《叮咛集》 家书 宗教 佛教 飞碟

    潔西卡:星期一你到石門水庫去參加什麼教會的活動,一去四天,不知活動內容有些什麼?玩得好不好?有什麼心情?昨天與你爸爸通電話時,他說你並不樂意去,是爲了情面難卻,勉強去的。我就說他應該告訴你可以不要參加的。這種事情,既然不樂意,又何必勉強呢!關于這件事,我想告訴你兩點我的意見。首先就是上面提到的,對于自己不樂意、沒興趣的事,不要爲了別人的情面而勉強自己去做,不必!自己要有定見,該做的事,不用別人勸說,也要去做,否則就說「不」!要學會說:「不」,學會拒絕,適...

  • 文章記赴美探子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27期  出版时间:1996-01-15
    关键字: 探子 渡重洋 奔波 惆怅 家书

    祗为探子心愿偿,暮年只身渡重洋。不顾体弱奔波劳,重温天伦老怀畅。欢叙苦短又将别,临行依依心惆怅。强抑离愁频叮咛,但盼珍重保安康。更希常记慈亲念,勤写家书慰高堂。注:一九八八年,余因思子心切,以八十二岁高龄只身赴美探望,天伦情深,临别母子相拥,依依难舍。余在登机后,默撰七言一首,藉抒离愁,并志天伦情。因余已记不清诗韵平仄,仅是随口呤咏而已。一九九六年补注于台北市

  • 文章读曾文正公家书心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張亦萍  出版时间:1984-09-01
    关键字: 曾国藩 《曾文正公家书 读后感

    曾文正公家书,虽是文正公日常家信,但却包涵了为学、克己、修身、治事、爱人、为政、军谋、孝悌、忠信等哲理至丰,尤其曾氏仁厚的胸怀,崇高的人格,和谦冲克己的涵养,更跃然纸上,使人感动不已。不忍释手,因之,读之再三,爱若良师益友,受益无穷。曾文正公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氏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人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

  • 文章呉稚暉訓女書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1期  作者:安定  出版时间:1977-07-10
    关键字: 吴稚晖 女儿 家书 日记 训教

    吴稚晖先生认为日记家书,应与吃饭睡觉同其重要,且为做学问之一大门径。民国二年,其女公子孟蓉(芙)在国外,未能每星期写寄家书,理由为「常有客来」,稚晖先生大不谓然,去函切责,略谓:「请问写信与客来有什么相关?………请问吾儿,万里暌隔,好久不通音问,望眼欲穿之情形?儿等于去年夏天前,因我每月祇寄一信,已饱尝之矣。我因接吾儿之信,言母亲于朝晨打门,即望信来,为此感动,因写信便勤。不料吾儿今日竟忘却之。写信非做文章也。………万一每日每月每年皆有客来,即父女二人

  • 文章叮嚀集 開場白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29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4-07-25
    关键字: 《叮咛集》 开场白 写信 现代家书 祖孙情 儒家思想

    老人▲编者小语:「叮咛集」是于世达鄕长新推出的「现代家书」。是对他已成年的孙女,谆谆指导,殷殷致意,说出现代人立身处世之道;没有道学,充满感情,是写给普天下每一位青年子弟看的。笔者在前几期写了「夫妇之间」,就把世达伉俪说成是模范夫妇,家庭是模范家庭。「曾文曾公家书」是由兄弟之谊出发,「叮咛集」是由祖孙之情起步,都是儒家精神。与我个人来说大不相同,我的家教是道家的做法,不言之教,教子女独立、自由。给他们钓竿,由他们自己发展,一样成功,但我的爱心用力是不够的。

  • 文章盼望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汪能和  出版时间:1997-09-01
    关键字: 家书 归乡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人物感怀

    一、家书抵万金记得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四日,是一个惊喜而又难忘的日子,连云港邮电局,收到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信,收信人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连云市沃云鄕汪店,收信人:汪考、汪泮。邮电局查遍连云港市、所有鄕鎭,就是找不到沃云鄕汪店这个地方。这封信也就列入待查的信。当时我的父亲在文化宫图书馆工作,读者想借书,都要经过他的手,因此与很多读者相熟,大家都尊称他为汪老师,有一天一位邮电局的读者又来借书,无意中顺便问我的父亲:汪老师!请问你的大名?未及回答,又跟上

  • 文章鄕贤卢象升家书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8期  作者:任香初 出版时间:1978-02-10
    关键字: 卢象升 灭寇事业 家书二则 勉夫人 训子弟

    即啮之,倦即卧马足间,马首挂朱墨汁筒,文移往来,倚马立就,一心灭贼。——途中遗书其家,题封曰:「烽火三月,家书万金,问二亲无恙」。——录家书二通如后。勉王夫人:予为官一十三年,历部郞郡守监使,以及治郧抚楚,日惟国事苍生为念,不敢私其妻子,未尝有负君民,室鲜冶容,家无长物。今任讨贼,艰苦万端,成败利钝付之天,毁誉是非听之人,顶踵发肤归之君父,惟愿作吾匹者,以媳代子,笃其妇规,以母代父,敦其家训,使两亲娱于堂,四穉习于学,吾愿足矣,他何计焉。时大寇西遁,督旅

  • 文章再谈郑板桥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10期  作者:痩鶴 出版时间:1978-04-10
    关键字: 家世生平 国画书法 家书 诗联 郑板桥

    不好,这也可从他给他弟弟的书信中看出。郑姓刹院寺祖坟,原东门一支公共的产业。因为板桥埋葬父母时没有墓地,就葬在刹院寺旁边,从这一敍述来看,即可见他父子两代家境较差。由于他是天才又很用功,在学问事业方面有了成就之后,才慢慢好起来。板桥成就最大的,就是艺术,他最擅长竹、石和兰的国画,书法也自成一家。他的作品,润格很高,现在能得到他亲笔的书画,价値更为昂贵。这里要说的,是他文字方面有风趣的创作,略擧短文、家书、诗、联各数则以槪其余。在文章方面,我们没有办法读到他当时的时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