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校学生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們只有一個中國」浦東子弟的文與畫

    来源期刊:《浦東》 69、70  作者:浦之光 出版时间:1992-09-30
    关键字: 同乡会 征文比赛 征画比赛 学校学生 颁奖典礼

    台北讲义杂志与上海新民晚报合办「我们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征文征画比赛,台湾和大陆中小学生参加者十分踊跃。评审结果已经揭晓。大陆得奖者有多位系浦东地区学校学生。征画部分:上海金山县实验小学学生张恒荣获第二名;其他佳作有上海松江县实验小学洪申;上海杨浦区双阳路小学梁成业;上海金山县罗星中学沈璐劼;上海金山县实验小学刘伟烔等。征文部分:上海大同中学邰文浩荣膺第一名杨浦区五角场小学五年级胡睦荣膺第三名,上海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张潇蓝、上海杨浦区敦化路小学

  • 文章我邑省立二工出身的人士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53期  出版时间:1975-05-15
    关键字: 江苏 工业学校 学生近况 中华民国

    我苏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系民国三年开办,校址设苏州城内,分设建筑、化工、染织三科。自民国十二年起,改名省立第二工业专门学校,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将江苏改为第四中山大学区,旋改为江苏大学区,未几,改江苏大学为中央大学,将江苏法政专门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省立第一二工专、第一二农专、省立商业专门学校、省立医学专门学校,并入相当院级。在第二甲种工业时代,我邑在校就读者,有吴 振、韩文起、黄彝、虞学熙、康福生、顾森、吴文华等七人,在工专时代,有姜荣林,分述

  • 文章縣師廿四年畢業同學統計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44-45  出版时间:1974-09-15
    关键字: 丹阳县立师范学校 毕业学生名单 1935年

    民国二十四年六月,在我邑县立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共有四十人,经过漫长的十四年岁月,到民国三十八年春,经民声日报,加以统计,已经亡故的计有十位:一、病死在家的:张祺、张炳生、陈凤仪、荆魁然,魏树高。二、病殁于军的:吴明海、虞景可。三、抗战殉国的:戴恩溥、潘成章、孙纬华。现在(三十八年)在外埠服务的计十人:一、军警界:蒋秋儒(上海),杭海,(南京)唐玉川(南京)。二、财经界:朱锡麟、荆焕然、唐邦琚。三、文敎界:徐斌(南京),张恒山(上海),陶文灿(武进),荆

  • 文章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2期  作者:張鳳辰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学生管理工作 学校管理 尊重学生 教育改革 人本思想

    意识的确立,对有损人格的「警察式」被动管理的排斥。第三是学生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对两眼死盯着是否「犯规」的「裁判式」消极管理产生了逆反心理。使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老法不顶用,新法不敢用的困惑。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改善学生管理,这是现代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面临的急需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二、实践的启示在改革的大潮中,很多学校管理者对学校管理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如:鞍山一中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値日班长轮流制」、「学生

  • 文章省立九師我邑畢業生調査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39期  出版时间:1974-03-15
    关键字: 省立第九师范学校 毕业学生名单 何家祜 王宗晋 杭庆余

    设于鎭江(民国十八年以前称丹徒)的省立第九师范学校,系民国七年开办,因与我邑相距较近,故邑中子弟负笈就读该校的学生,亦较其他省立师范学校为多。兹将毕业于该校的我邑子弟,(该校至民国十五年秋,与省立第六中学校合并,改称省立鎭江中学师范科)略述如左:何家祜,字受百,城内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出身,民国十二年夏第一期毕业,历任小学敎员,抗战时期入川,担任公职,三十五年二月返丹,旋赴沪任职于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王宗晋,字缑雨,城内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出身,民国十三

  • 文章憶江蘇省第二臨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邱文梅  出版时间:1993-09-01
    关键字: 师范学校 招收学生 学校饮食 学校编制 文具用品 操场跑步 八段锦 抗战宣传

    学生各备约一尺宽、一尺半长木板(就像画图板)放在大腿上当课桌;小方棍上端扎绳索好折好放的「小马夹」当凳子,课堂兼饭堂,吃饭时课桌、凳子挂在身上。稖头(玉米)、饼、稀饭、咸菜,或时中午稖饭,一周或十天中午吃一次豆腐菜,同学们欣喜地说,今中开荤了,吃「白马肉」了、老师呢!和我们一样,只是名位不同罢了。书本由同学带,部分样本,选其适用的,由两三位油印员刻印,一位叫何益三的终天握铁笔,食中指磨出茧了,剪又磨、磨又剪。冬天无取煖设备,手冻肿了、嘴呙、灯头上烤。几位庶务

  • 文章抗日戰爭前的海門教育

    来源期刊:《海門縣訊》 第3期  作者:陳鴻韜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海门县劝学所 首席学校 经费来源 高中等教育 师资培养 教员待遇 学生缴费 海门教育进度

    际任务,藉资示范。幷辅导各校相互观摩,谋求全县教育之积极改进。学校行政组织,就规模较大之中、小学而言,大槪在校长下分设总务、教务、训育三处,每处设主任一人,分掌全校校务。中小学校有招收寄宿生者,则加聘舍监一人,指导寄宿生之日常生活,颇为家长所信赖。全县教育经费之来源,除私立中小学由教会及董事会提供,不虞匮乏外,公立中小学,全赖征收田赋附加税,以及学生所缴学费。因征税困难,常感缓不济急,不能及时发给各校经费,甚至拖延至二、三个月仍不能拨款到校者,每至年关紧迫或当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