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字体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风木斋随笔繁简字体缠不清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2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3-02-15
    关键字: 繁简字 字体 简体字

    不到。芸芸众生 我们一向用惯的成语是「芸芸众生」,这「芸芸」又是什么?还有「长发其祥」、「松柏长青」、「里仁为美」……不一而足,不必细表。我终于明白了,搞了半天,原来是另类「手民」,读书不多,繁简字体,夹缠不清,才叫我一头雾水。大陆上的简体字可分好几类,一类是把本字的笔画简化或用其草书写法,如门(门)、为(为)、东(东)、时(时)等,这一类很多由来已久,约定俗成,大家本来就很熟悉。另一类是复古的字,如从(从)、无(无)、异(异)、弃(弃)、礼(礼)、与(与

  • 文章無錫鄉訊人事調整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48期  出版时间:1998-10-20
    关键字: 无锡乡讯 人事调整 字体

    本刊讯)台北市无锡同乡会第十二届第十一次理监事会通过无锡乡讯人事调整案,由华有年续任发行人兼社长,李珊玮接任编辑人。无锡乡讯发行人兼社长华有年乡长出国探亲,返期时间未定,行前曾与总干事讨论继任人选,但未定案,此次理监事会讨论后,决定仍由华乡长担任发行人兼社长,并增加编辑人李珊玮乡长,实际负责编务。(本刊讯)台北市无锡同乡会昨日在会中通过临时动议,将无锡乡讯的字体由现行八号字,改为十号,今后乡长们阅读无锡乡讯,会更容易阅读。现行的无锡乡讯是采八号字,字体

  • 文章淺讀我國文字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5期  作者:彭利芸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魔术方块 图画 标音达义 左右逢源 字体

    我国文字,从图画演进到甲骨、钟鼎,已转变为符号,完全采用线条表现方式,形成了一种书法美。尤其是从篆书到隶书、楷书乃至于草书,形体不断的循着美的图形发展,构成了优美的字体,成为世界上最特出、最高贵的文字。因为我国文字,含有形、声、义三部分,都是在古圣先贤构思的过程中,经过深刻而入微的观察,所以我国文字饶富趣味,且含有深厚的哲理。因此我国文字就大有可以推敲、咀嚼的地方,而且愈咀嚼愈有滋味。兹就浅见所及,略述如次:一、综合艺术、魔术方块我国文字创造的过程,是由

  • 文章珍爱中国的文字——「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讲习」听后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洪念劬  出版时间:1983-06-01
    关键字: 中国文字 字体 象形 会意 指事 形声

    五月十九日下午,师大的李殿魁敎授,张文彬敎授到高市文化中心,为全市国语文敎师做「常用国字标准字体」的讲习。并分发一份内容充实的资料,使我们了解敎育部颁行标准字体的重大意义,以及我们肩负的重大使命。我是非常喜欢语文文字的人,总觉得文字是极有趣的,它记录下人类的各种活动:思想、民俗、文化、社会状况。经由本国文字,我们和列祖列宗促膝而谈,以无限虔敬的心怀接受薪传。踏过民族承传、成长的轨迹,我们要继续走下去,把没有路的地方走成宽阔的路。借助外国文字,我们窥见

  • 文章感謝·墾求·也有點牢騷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1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来稿踊跃 文章质量 字体 沟通相亲

    一、「阜寧人」這一期的來稿非常踴躍,可見同鄉對它的肯定和支持,編者深感欣慰,謹在此致敬並謝。二、不過稿源的充沛,也帶給編者很大的壓力,比爲說:有些和同鄉會扯不上關係的文章;長篇累牘的「大塊文章」;未加考証,用辭遷字不加深究的文章。取捨刪減之間,確使編者大費周章。所以懇切籲請爾後執筆鄉長,先予審度過濾,以免才疏學淺的編者,有所疏漏,貽人笑柄。三、因爲篇幅所限,這一期的來稿,經過刪減的很多,請多多原諒!四、本刊發行的目的,不外是報導鄉情、探索鄉史、鄉人探親旅...

  • 文章國學綱要(四)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湯念庸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字体演进 文字之学 小学六艺

    三) 字体之演进商代之文字——字体至秦代而始言统一,可知其前代字形原不一致。商代以前,已无可考,殷墟(殷代故都)甲骨文字,亦至近代始行发现。淸光緖二十五年,在河南安阳县之小屯村,发现甲骨,(龟甲及兽骨)上有文字,因其地为殷代之故都,乃引起考古家之兴趣。由是而有王懿荣、刘鹗、罗振玉及中外人士之搜罗,与国立中央硏究院大规模之发掘。考释文字及内容,则有罗振玉之殷虚书契考释(虚与墟通。书契,就是文字。)等著作,据甲骨上之文字,形式构造,尙未完全固定,所以一字

  • 文章小啓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96期  出版时间:1993-06-10
    关键字: 大陆 来稿 字体要求 赐稿人 编辑部

    大陆来稿,务请赐稿人以传统正楷字体缮正后送编辑部,否则易生误会,敬请注意。

  • 文章晚晴生涯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09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2003-11-20
    关键字: 篆书 隶书 字体演变 历史沿革 正书

    续上期)继甲骨文后兴起的字体,是篆书,篆书分为大篆、小篆。大篆包括籀书、金文(钟鼎文)、石鼓文等三种字体。籀书早已绝迹、金文是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铭文,始创于商末周初,由于青铜不易毁损,所以留世的甚多,最著名的如毛公鼎等(附图二)。石皷文是刻在鼓形石器上的文字,是战国时代的产物。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曾写有石皷歌的一首诗,其中有云:「如此至宝存岂多,毡色席裹可立致,十皷祇载数骆驼。」由于此诗内容称十皷,不知唐代所存者为十个石皷。不知是否由于韩愈的宣扬

  • 文章晚晴生涯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08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2003-10-20
    关键字: 写字 书法 书法来源 字体 退休生活

    发现其中龙骨一味药,上面有古代刻字,这是一个重大发现,于是去药店将所有刻字的兽骨全部收购,加以研究,回到北京在金石同好中宣扬其事,此数千年埋没的古代文字才出现,而演成清代研究甲骨文的风气,因而确定为我国创世纪文字的起源。安阳为殷商时代的都城,故又称为「殷墟文字」,成为书法中的一种字体。甲骨文是用利器刻划兽骨,差不多都是线条,不像后代书法之右起笔、落笔、转折等等变化,如照兽骨上刻字书写,并不美观,所以书法家都祇采其字形结构,而字体则各本所好加以美化(附图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